梁华 梁春贤 韩徽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可移动化的学习得到更加广泛的实践与研究。2004—2014年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成果丰富,按照时间分布和关键词相关度来进行研究,分析并概括移动学习内涵、现状、趋势以及实践移动学习的应用技术,为我国研究与实践移动学习的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移动学习;微课;MOOC;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006-04
1 研究背景
移动学习提供的碎片化、灵活可移动性、资源数字化和交互性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新颖的学习形式。LearnDash创始人Justin Ferriman指出的美国移动学习7个数据,显示移动学习在美国教育中趋向流行,应用实践也将得到广泛普及。同时根据研究报告称,中国移动网民数量正在高速增长,2013年底移动网民已达5亿多人,移动的网民数量在整体网民数中有81%的渗透率。这些不断激增的移动网民为移动学习奠定用户群体基础提供可能性,移动学习日益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教育行为、习惯和形式等方面。青年群体已经成为进行移动学习的新晋力量,其使用移动学习的频率较高。《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指出,青年群体(大学生及30岁以内在职人员)对移动学习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约占总调查人数的70.2%[1]。移动学习在国内逐渐得到发展和应用,不但影响着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习惯。
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资料主要以“移动学习”为检索词语进行关键词检索项来检索中国知网文献检测系统的中国全文数据库。由于检索得到的文献数量极大,因此主要选取其中主要的五本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其中文献囊括《现代教育技术》73篇、《中国电化教育》47篇、《电化教育研究》25篇、《开放教育研究》16篇、《现代远距离教育》12篇(共173篇)。上述五本期刊均收录在CSSCI核心期刊目录中,其中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文献能够代表移动学习在我国的研究水平和状况,本研究内容是真实有效的。针对筛选出来的文献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检索出来的173篇文献进行分类量化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总结描述,以及分析部分文献内容,揭示移动学习的研究状况。本文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和SATI作为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2004—2014年每年文献总量统计 主要统计2004—2014年上述五本收录于CSSCI核心期刊目录中的期刊所刊发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逐年分类统计、总量统计和趋势预测。统计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经过图1统计,可以看出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献发表数量在近10年间总体趋势呈上升走势,在2009年和2011年相关文献发表量出现高峰。从这五本期刊每年相关文献总量来看,可以将近10年移动学习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2004—2007年相关文献发表量极少,斜率低而且趋势比较平稳,为移动学习研究新生阶段;2008年开始,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献量一路走高,2011年发表30篇相关文献,移动学习研究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热点,这是移动学习研究生长期;2012年至今为每年都有15篇左右的相关文献发表,数量相较早期多,趋势平缓,偶有小波动,可见移动学习研究趋于成熟,研究已到深水区并开始转向实践应用。
经过图2统计,近10年间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文献体现上升趋势,2008—2011年各期刊发表关于移动学习的文献呈现高峰,这都与图1相印证。其次,《现代教育技术》期刊和《中国电化教育》期刊在近10年间收录近半数以上移动学习相关文献,总共140篇,可见这两本期刊是移动学习研究的交流主阵地。或者说,这两本期刊都关注着移动学习这个研究热点。
具体分析,移动学习新生期的相关文献发表数量较少,是大环境使然。移动学习从最初基更(Desmond Keegan)所作的报告,到2001年12月我国教育部高教司对“移动教育”立项,移动学习才得到国内教育技术领域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移动学习生长期相关的研究文献得到快速增加,得益于移动学习理论的大量研究,同时也受国内外移动网络通信和移动技术发展的影响。到了近期,3G/4G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广泛使用,国内移动互联网也日趋完善,移动学习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也就趋于平稳。然而2013年MOOC元年,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热点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使得2013年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者的精力分散而出现波动,但是其总体还是上升趋势。
文献关键词关系网络 通过使用SATI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以及NetDraw数据可视化软件,将关于移动学习的173篇文献的关键词关系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图3所示,该图可以直观体现与移动学习所关联的其他研究关键点,如移动学习与网络技术手段、开发语言、技术平台、学习理论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等研究点的关联。其中二度关联性较多的是移动学习资源、平台、数字化学习、泛在学习、情境感知、移动计算、学习模式等。
3 移动学习的内涵与发展
基更站在远程教育的角度,在他的《学习的未来:从E-learning到M-learning》一书中指出,当前处在学习形式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的进步性和交叉更替的发展阶段[2]。然而对移动学习还有其他不同的认识,其中有观点认为移动学习继承于数字化学习,是其扩展和延伸的一部分,也有认为移动学习具有不同于数字化或者网络化学习的移动性和情景相关性等特点,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和技术手段等。国内黄荣怀教授在《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中提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发生的学习,或者有效利用移动技术所发生的学习。”[3]
纵观国内众多移动学习研究,移动学习在实践中具备的共性大致有以下几点。
1)学习随时随地。这是移动学习的核心优势所在,大多数移动学习在实践中也遵循或者支持实现这一要求。
2)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资源数字化是移动学习有别于传统学习形式的重要特征。
3)移动学习需要实现双向交互性。实现双向交互性就要提供实现师生间有效交互的手段,移动学习如果缺乏双向交互的特性,就同网络学习、网络课件学习无异。
4)在学习内容上是碎片化的。移动学习的移动特性使得其对学习认知也提出要求,如果按照传统知识的连续性传授,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4]。
对移动学习的内涵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和移动技术的有效整合;
2)移动学习是依托于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具备双向通信功能的设备发生的泛在性学习;
3)移动学习作为远程学习方式的深入发展,其更具可移动性、灵活性,只要有适当的无线网络接入环境,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是基于移动互联和数字媒体技术,在非固定和非预设的位置发生的交互性碎片化学习。
总体划分,移动学习的发展可以分为前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完善阶段。在前期阶段,移动学习主要侧重学习资源的推送和呈现,充分利用硬件移动终端的便携性、灵活性和可移动的特征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来实现知识的移动传播。这一阶段区别于网络学习主要在学习依托的网络,移动学习是通过接入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基于短消息(彩信)和基于WAP协议内容浏览等为主要实现技术手段。在移动学习发展中期阶段,移动学习的研究从硬件设备和资源转移到移动学习对学习者建构知识结构的工具性作用。移动学习发展步向成熟期,逐步研究将环境和情景学习移动化,充分使得学习关乎生活、关乎情景等更真实全面的学习形式。随着无线技术的系统发展,移动学习平台的不断完善以及移动终端设备趋于智能化,移动研究将更加关注在生活环境和实践情景中进行的学习,倡导在特定情景中发生的有意义学习。
4 移动学习的实现手段
如图3所示,与移动学习相关联的技术手段多种多样,研究者尝试各种可能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移动学习的教学意义。2001年北京大学承担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他们开发的短信教育平台投入教学实验,并进行移动计算、移动数据库、移动网站的研究等,开始了国内移动学习应用研究的先河。移动学习在我国经过了近10年的研究和发展,移动学习的相关理论和平台应用都得到发展。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发展,实现移动学习的形式也在变化。基于短信息、基于终端设备、基于社交媒体、基于云技术、基于流媒体、基于无线网络通信、基于移动浏览器链接(B/S)以及基于移动端应用程序(C/S)等实现移动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纵观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基于HTML5的B/S实现技术、移动APP、云技术以及社交网络等对移动学习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从移动学习接入方式来看,实现移动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有短距离传输接入技术(如红外线、蓝牙技术)、WAP协议接入网络技术、无线AP接入、2G/3G/4G移动通信接入等。这些接入技术手段为实现移动学习的可移动性提供网络技术环境。移动学习资源有文本、音视频、多媒体课件以及交互性资源等。随着移动接入技术带宽的提高以及费用的降低,使得移动学习资源多样化、数字化、多媒体化。
移动终端设备的日趋强大,为移动学习接入网络、传输多样化数字资源以及实现双向交互提供了硬件基础。其中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APP开发广泛,三大主流智能手机平台的学习APP数量激增。依托移动终端设备来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随时随地而且方便快捷,这对于教育技术是一种重要变化。
5 移动学习存在的局限
新时期移动学习依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在移动学习中的注意力问题、学习指导策略、学习路线等都有待解决[5]。移动学习的资源不是学习资源的简单数字化,其具有个性化和碎片化特征,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同时具备远程访问、浏览、检索和交互功能。这些因素影响着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以及费用问题,同时有些资源开发过于盲目,缺乏教学理论的有效支持,造成某些移动学习资源质量低下。由于设备硬件和平台的兼容性差,也造成资源建设的难度,不过随着HTML5发展和跨平台技术的研发,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6 结语
移动学习是基于移动互联和数字媒体技术,在非固定和非预设的位置发生的交互性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发展,正逐渐步入成熟应用期。移动学习具有广泛的粘合度,与教学理论、技术手段、新型学习模式等广泛关联。移动学习的局限性并不影响移动学习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移动学习将会成为终身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的实践应用之一。研究探讨移动学习在校园使用乃至走进课堂,不单需要研究更好的移动学习环境、路线、指导方法等,也需要教育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沪江网,百度教育.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学习用户研究报告[R],2014.
[2]威戴斯孟德·基更.今天的移动学习[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9.
[3]王佑镁,王娟,杨晓兰,等.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49-50.
[4]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13.
[5]王珏,赵呈领,等.移动学习及其实现的几个问题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06:6-8.
[6]叶成林,徐福荫.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发教育研究,2004:23-24.
[7]黄建军,张璐.移动学习应用环境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