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珍
【摘 要】 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社会生活。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彝族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彝族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从彝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彝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富有活力,数学课堂才能涌动生命的灵性。使彝族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彝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使彝族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地提高。
【关键词】 联系生活;激活;数学课堂;彝族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彝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彝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彝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出数学问题,使彝族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从生活中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彝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彝族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彝族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同在,而且会激起彝族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使学生的主动学习得到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生活中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更多的是配置生活原型,创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景。当然有些问题情景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中再现出来,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历过,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时,可以通过创造性地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到生活中探索,增强探究欲望
《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设计生活化的内容,使彝族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先拿出一个铁丝围成的圆问:“有办法知道它的周长吗?”彝族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剪开后拉直量一下。”教师紧接着出示一个硬币问:“现在你们有办法吗?”同学们窃窃私语,然后有一个彝族学生举手说:“用绳子沿硬币围一圈,然后再测量”。也有一个彝族学生说:“只要在硬币上做一个记号,在尺子上滚动一周就行了。”“真好!你们真聪明!”接着教师又拿出一块圆形的桌布和随手用一头系有橡皮的绳子甩了一个圆,“现在你们知道这两个圆的周长吗?”同学们面面相觑,不知从哪里着手。这样,环环紧扣,步步紧逼,使彝族学生感觉到了测量圆周长的局限性。强烈的学习需要,使他们急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使彝族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增强了彝族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了彝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回生活中应用,感受应用价值
《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再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活现象,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更深刻的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如教学“利息”后,让彝族学生到银行调查存款和贷款的利率,然后和父母亲一起到银行存款或取款,并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计算一下怎样存款比较合理和利率高一点。如果有压岁钱存款的同学要自己合理的设计一种存款方式。又如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后,自己当个小小统计员,了解家中每月各种日常支出,求出各种支出费用的百分率,提出开支调整意见。也可求出自己一个月以来的各种费用的百分率,以便提醒自己下个月应如何节约用钱。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彝族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彝族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事物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的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五、结合生活实际激发估算兴趣,掌握估算方法
估算可以培养彝族学生的观察能力。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彝族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许多常量,如一间教室的面积、一枝铅笔的长度、一袋盐的重量等。这样长期下去就形成了生活的常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观察力的提高。其次,估算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学生在计算后,可以利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陸,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明确估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估算的积极性和激发彝族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够有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后,学生知道40比38大一些,47接近50,可设计具体情境让学生估算;“我们班有47位同学去春游,有三辆车子,分别可以坐30人、40人、50人,你认为乘那辆车比较合适?因为47接近50,所以乘可以坐50人的那辆车比较合适。
又如,“每500克红枣5.98元,妈妈从批发市场买了1250克红枣,付了50元,估算一下应找回多少元?”1250克是500克的2.5倍,先把500克的价钱5.98元看成6元,就会很容易估算出买1250克红枣约需付15元,应找回约35元。
又如,在计算11.2×1.8时,可让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估算:一是看乘数是1.带小数,再根据一个数乘带小数,积一定比乘数大的道理,估算积一定比11.2大;二是“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的小数乘法法则,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应是两位小数;三是看各因数接近自然数几,积就一定在这两个自然数的积左右,该题11.2接近11,1.8接近2,积必定在11×2=22的左右。
又如,“88位师生外出参观学习,如果每辆汽车能坐26人,大约需要几辆车?”从理论上估算:88÷26≈90÷30=3(辆)。3辆车只能坐26×3=78(人),而剩下的10人还需要一辆汽车,故实际需要4辆而不是3辆汽车,这是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多举一些生产、生活的实例对学生进行估算方面的指导训练,就会使彝族学生重返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掌握这种计算方法的欲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与彝族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是当今教育的要求,更是彝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彝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的让彝族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验数学问题,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教学所用,最大限度地使彝族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彝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彝族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把培养彝族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教学的始终,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处处涌动生机与活力,使彝族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