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学供-学需”关系探讨
——基于大学生满意度的视角

2016-11-16 08:49胡仁东
重庆高教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供给顾客

刘 静,胡仁东

(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高校内部“学供-学需”关系探讨
——基于大学生满意度的视角

刘 静,胡仁东

(江苏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学供-学需”关系是指高校内部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与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关系。大学生群体是高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提供的教育产品和教育服务质量能否满足大学生顾客群体的学习需求是评判高校办学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从大学生满意度的视角出发,根据数学两圆的位置关系,发现“学供-学需”存在相离、相交、包含、等同4种关系。对于高校来说,从4种关系得到的启示: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要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增加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三要重视大学生群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提高顾客认同感。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他们需要理性选择,合理使用高等教育消费者权利。

学供;学需;教学资源;高等教育;教育服务

一、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个人对高等教育需求呈现多元化价值取向与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1]。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影响,大学生越来越被视为高校中最重要的顾客群体。高等教育服务市场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因提供高等教育服务而在供求主体间形成的高等教育服务供给、需求及相互关系的总和[2]。高校在教育教学资源供给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供给不足和资源供给过剩的问题,而“学生的种种选择,像消费者一样,引导着大学的扩展和收缩”[3]。因此,合理配置高校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无论是对大学内部治理还是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来说都至关重要。

当我们承认高等教育是服务产品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消费群体的愿望和需求[4]。高校中,顾客满意即是大学生求学满意,是指“学生建立在对学校形象认可的基础上,通过对教与学过程的亲身体验而产生的一种个人需求或愿望是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5]。大学生的满意度调查,一方面给国家和高校提供了从学生满意的角度系统观测教育服务质量的途径;另一方面,它表达了学生对其使用或者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是学生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行使权利的方式[6]。高等学校作为教育教学资源的供应者,理应为学习者提供各式各样的优质教育产品,并保证“顾客”有自由挑选的余地。高校基本职能之一是人才培养,“大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应该得到高校的重视。加之,现在上大学实行收费制,高校就更应该对学生客户支付的学费负责。大学生购买了高等教育,入学后的矛盾就是“消费者”出钱是否买到了货真价实的教育[7]。从市场“供给-需求”关系的角度出发,高校作为供应商,能否适应目标市场的需求,满足作为“顾客”的大学生对高校提供的各项服务的预期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市场需求者,在理性消费前提下,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专业、教师、学习资源等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高等教育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供应者和需求者两个方面[8]。本研究主要探讨微观层面高校内部的高等教育供给以及个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学习供给与学习需求”(以下简称“学供-学需”)关系是指高校内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与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关系。从高校内部来说,“学供-学需”的供给主体即高等学校,需求主体即在校大学生。高等教育“供需”活动主要是指高校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生的高等教育供给和高等教育消费行为。高校只有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并做到“供为所需”时才能提高高等教育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而实现顾客忠诚,达到收益最大化。高校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教育产品和服务在什么情况下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本研究将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模型构建加以分析。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借助EXCEL 2010和SPSS 17.0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探讨微观层面高校教育供给与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关系。调查使用的是自编问卷“大学生学习自由调查”。问卷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了解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主要考察高校资源供给、师资建设、课程安排等方面的供给情况。其中,考察被调查者对资源供给“感知程度”强弱的题目进行5点量表赋分,并且信效度检验合格。

(二)样本选取

笔者于2014年10月至12月先后对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5所不同类型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学校层次和学校性质上看,样本中“985工程”院校1所(湖南大学---综合类),“211工程”院校2所(中国矿业大学---工科类、湖南师范大学---文史类),省属本科院校2所(长沙理工大学---理工类、江苏师范大学---文理类)。问卷调查在上述6所高校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发放时兼顾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71份,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460份,有效率为98%(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构成

(三)调查数据统计

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并未对该问卷中的所有题目进行面面俱到的展示,只选取了与本论文联系密切的相关问题,具体题目见表2和表3。

表2 大学生“学供-学需”的相关问题分布

表3 不去上课的原因统计

三、基于“学需-学供”模型的现状描述与原因分析

本文从“经济人”的假设出发,借助数学两圆位置关系来建立大学生“学供-学需”模型,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假设、现状描述以及原因分析。分别以“a1”和“a2”表示“学供”和“学需”,a1∩a2表示二者的交集,即高校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需求的部分,也即高校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部分。

(一)相离模型

如图1所示,相离模型的假设是“学供”与“学需”处于完全分离状态,a1∩a2=0,高校提供的服务并非学生喜欢或需要的。高校“供非所需”,学生“学非所爱”。

调查发现,学生在首次进行专业选择或者课程选择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个人的盲目性等原因,开课后发现并非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课程,但重新选择也并非易事。被调查者中表示“曾经想过转换专业”的占比为48%,而对于“转换专业在您的学校不太容易”,28%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对于“当开课之后您发现对该门课不满意时,是否还有更改的机会”,68%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没有”或者“不清楚”。

以上数据说明,当高校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大学生顾客群体的需要时,却又不能及时提供“退货”或者“调货”(无法进行转换专业或二次选课)服务。此时,学生顾客的满意度最低,对所学专业或者教师的授课方式不满意而又无法改变现状,他们往往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进行无声的抗争,逃课厌学的普遍存在即是这种模型的表现。

图1 相离模型

(二)相交模型

如图2所示,相交模型即为“学供”与“学需”仅有部分重合,a1∩a2<a1且a1∩a2<a2。这种现象假定为,尽管学校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但学校提供的资源仅有一部分是有效供给,即交集部分。这种情况既有部分“学需”无法满足,也有部分“学供”闲置浪费。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教学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很多硬件设施的配置甚至不计成本,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以某高校画室使用情况为例,诸如美术、机械制图、园林设计、计算机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同学平均每周需使用画室1~2次,但是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学院,而各个学院均分别为这几个专业提供了画室,这就造成高校内部资源的闲置浪费。而另一方面,很多同学又抱怨自习室数量太少,图书馆座位有限,没有选择学习地点的自由。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内部不同院系之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封闭发展,缺少横向联系。院校之间由于教育资源不能共享,课程不能互选等原因,导致高校教室、仪器设备等硬件资源利用率低下,教育教学资源无效配置,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

图2 相交模型

(三)包含模型

1.外含模型

如图3所示,包含模型即为“学需”包含“学供”,即“学需”大于“学供”,a1∩a2=a1。这种模型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学生的要求过多,其不合理需求超出了学校所能提供的能力;其二是由于学校办学能力有限,“学供”确实难以满足“学需”。

图3 外含模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忽视自身办学水平和能力,实行“抢滩式”发展,迅速大规模扩招,但配套的教学资源、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数量跟不上,导致办学水平整体下滑。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财政收入本应该用于教学、科研,但却被高校用来“大兴土木”,搞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学校资源有限,办学经费紧张,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服务远远没有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2.内含模型

如图4所示,内含模型为“学需”内含于“学供”,即“学供”大于“学需”,a1∩a2=a2。该模型的假设是资源供给比较充足,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比较大。该模式下学生固然拥有较高的学习自由,对学校的满意度也较高。但弊端之一是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隐性浪费,由于经费充足,高校在使用时常常不计成本。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有些高校的教室宽敞而明亮,十几盏灯同时亮着,而教室里面有的是寥寥几人,有的是空无一人,类似这种资源浪费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不计成本,投入的教育资源没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或未能达到帕累托最优,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因而该模型并非最佳供需状态。

图4 内含模型

图3和图4分别代表“学需大于学供”和“学供大于学需”这两种情况,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由于不同院系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学生的感知存在差别。调研发现,即使同一所高校不同院系的学生对于“学习资源供给”的感知情况也不同。有学生反映,部分高校设置的“精英学院”就存在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优质学习资源流入该学院,甚至有较大“盈余”,而非精英学院则表示“吃不饱”。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来看,重点大学或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大学的教育教学资源比普通大学或经济落后地区的大学充足。从高校内部来看,高校可能会对该校的优势学科或特殊院系提供过于充足的科研经费、人力、物力等,而对于弱势学科则相对供给不足。

(四)等同模型

如图5所示,等同模型假定为“学供=学需”的情况,即a1=a2,“学供”能够满足“学需”。学生的满意度处于较高水平,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最优利用,既没有因无效配置导致的大规模浪费,同时又很好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认为自习室充足、图书资源丰富、软硬件设施齐全,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等,学校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力为学生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源。该模型基本可以视为理想模型。

图5 等同模型

要达到这种状态,高校就需要充分了解消费者的市场需求。适应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产品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宗旨[9]。在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早就开始使用第三方进行大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并将反馈结果作为改进教育服务质量的依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在我国还没有得到高校领导层的重视,缺乏制度保障。

四、启示与建议

高等教育质量体现在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并呈现出教育服务产品须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倾向,即符合顾客满意性原则[4]。高校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衡量其办学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大学生群体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消费者,他们的利益诉求应该得到重视。

在腐乳生产自动化方面,王致和更是不断创新。近十多年来,率先在腐乳行业引入腐乳白坯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腐乳切块立块接菌自动化,实现了切块立块接退盖刷瓶口以及后期清理装箱自动化等多项革新。腐乳白坯自动化生产线可谓腐乳加工过程历史性的变革,彻底改变大家对白坯制作过程的传统印象,将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白坯生产统一化,做到了白坯质量标准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当“学供-学需”处于分离状态时,高校管理者首先要做的不是去惩罚逃课的学生,而应该先了解学生为什么逃课或者为什么想要转换专业。调查发现,27%的学生表示因为“不喜欢该门课的老师”而不去上课。部分学生反映:一些大学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备课不充分,甚至应付课堂教学;大学教师与学生沟通太少,学生在课余时间很难见到老师,等等。目前,我国大学教师的人事管理仍然是终身编制,属于所谓的“铁饭碗”[10]。故而,教师除非犯重大错误,否则一般不会被解聘,这也使得一些教师缺乏危机感或责任意识较低。

提升自身质量才是占领消费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途径。教师的责任心和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高校要建立师生交流的平台;二是要提高高等教育服务者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要动态回应劳动力市场,实行淘汰机制,制定教师标准,并通过多元评价方式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二)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增加高等教育有效供给

前面供需模型分析得到的启示是要重视对调查结果的比较与使用。调查结果显示,各院系学生的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院系的各级领导要意识到院系间横向沟通合作的必要性。

按照经济学原理,资源在充分流动时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高校要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分配和流动机制以及教育成本监管机制,增加高等教育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充分利用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允许学生跨院系选课、听课,使人、财、物等资源达到最佳组合状态。同时,要在了解大学生学习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结构,增加高等教育供给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适切性,减少学生认可度不高、内容陈旧的课程,从而使“学供-学需”达到相对平衡。

此外,虽然提高内部资源利用效率可通过节约成本来实现,但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教育资源投入作为保障,仅靠节约教育成本来提高内部经济效益,将不符合办学的根本宗旨[11]。因而,高校还需要不遗余力地从教学设施、学习条件、学习资源的投入等方面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三)重视大学生群体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提高顾客认同感

对各高校来说,基于学生需求的调查结果评估并持续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管理者有必要定期“走访基层”或者借助第三方的调查结果以了解学生所需。对“当您对学校的制度或教师的教学感到不满意时,可以很方便地反馈给学校”这项调查,仅有19%的同学表示“完全符合”或者“比较符合”。这说明学生的意见反馈渠道非常狭窄,学生的诉求得不到应有的回应。

高等教育消费者要求在确定课程和教师的任命、晋升、解雇方面拥有一定程度的发言权,这一要求是有道理的[12]。根据顾客参与理论可知,顾客参与可以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在服务过程中,顾客参与程度越高,顾客对自身义务的感知越强……顾客参与影响顾客的消费体验或服务的互动效果,进而影响顾客的态度和行为。”[13]同样地,大学生参与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的制订、教学资源分配、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等也会影响他们对学校决策的认同感、责任感以及对学校的归属感,因为这时大学生不再是“冷漠”的旁观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

(四)大学生需理性选择,合理使用高等教育消费者权利

调查发现,对课程设置的意义认识不清是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52%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因为“课程不重要”而不去上课,39%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因为“不喜欢该门课程”而不去上课。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是独立的个体,应该“自我选择,自我负责”。高等教育服务具有其特殊性,不能完全等同于普通市场上流通交换的货物。因此,大学生要理性利用消费者的权利,在做出课程和专业等选择之前需要主动寻求指导和帮助,向有经验的老师或高年级同学咨询,不能以课程通过难易程度等功利化的指标作为选择标准,而应以课程本身能收获什么、对个人能力有多大的提升作为选择标准。

权利与责任是并存的,大学生应该合理使用高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作为大学生的权利,要正确认识大学生的使命和肩上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身的感知能力,积极参与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1]陈宏军,江若尘.高等教育个人需求的系统分析与高等教育需求类型关系的诠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31-38.

[2]刘俊学,王小兵.高等教育服务市场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1-2.

[3]陈学飞.大学的功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13.

[4]胡弼成,李斌.论高等教育调节的市场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4(7):26-33.

[5]赵耀华,韩之俊.基于结构方程的高校顾客满意度模型[J].系统工程,2007(11):85-90.

[6]高耀丽.美英高等教育问责制度比较分析及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0(9):105-108.

[7]胡仁东.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探析——基于影响力的视角[J].现代大学教育,2005(2):59-63.

[8]韩梦洁,张德祥.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市场机制[J].教育研究,2014(1):124-131.

[9]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96.

[10]王凌峰,申婷.学术资本主义是大学天敌吗?[J].现代大学教育,2014(3):8-13.

[11]武毅英.高等教育经济学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

[12]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38.

[13]赵鑫,王淑梅.顾客参与、感知服务质量对顾客心理契约的影响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4-159.

(责任编辑 吴朝平)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Learning Supply-Learning Needs”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Students’Satisfaction

LIU Jing,HU Rend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Learning supply-learning needs”relationship mea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ly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learning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University student popul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Whether the product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ervices provided by universities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the customer commun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riterion to judge the level of univers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student’satisfaction,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circles of mathematics,it was found that deviation,intersecting,containing and the equivalent of four relationships exist in the“learning supply-learning needs”.Inspirations from the four relations are:first of all,the university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staff and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secondly,the university also needs to improv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effective supply of higher education;thirdly,the university should encourage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and improve student customers’identity.For the students themselves,they need a rational choice and learn to use higher consumer rights rationally.

learning supply;learning needs;teaching resources;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service

G647

A

1673-8012(2016)04-0059-07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6.04.010

2015-07-31

江苏师范大学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基于场域理论的大学生学习自由研究”(2015YZD002)

刘静(1988-),女,山东枣庄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胡仁东(1968-),男,四川广安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刘静,胡仁东.高校内部“学供-学需”关系探讨---基于大学生满意度的视角[J].重庆高教研究,2016,4(4):59-65.

format:LIU Jing,HU Rendong.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learning supply-learning needs”in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students’satisfaction[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6,4(4):59-65.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供给顾客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让顾客自己做菜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