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育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生活经验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适应变化,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所以在小学教育中,除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此外,还要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个体的发展是个体本身因素和周围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全面的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而且也要建立不同环境系统间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兴趣;健全人格;生态系统理论
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推移,人类社会的竞争亦日趋激烈,但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左右人类的生死存亡的这一规律永远影响着人们的活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美好愿望。要想在当前这种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拥有一席立足之地,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娴熟的生活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众所周知,获取这些生存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最终途径莫过于两种:一是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身经历,在不断地失败和挫折中领悟;而是直接经验,即通过家长和学校的教育间接获得。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所需知识量的庞大,时间和精力等实际条件的限制,个体不可能通过亲生经历掌握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大多数则要依靠学校教育来实现。小学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和成长意义重大。小学阶段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育,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重点倾向于可量化的文化课成绩,忽视学生其他方面技能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现实教育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分数,对孩子其他方面的缺点未能及时予以补充,对孩子某些的未能及时予以纠正,甚至过分追求孩子的成绩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在此系统地阐述自己对小学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的一些愚见,如有不当,望各位老师、读者批评指正。
1 小学教育的内容设计
1.1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提高类生活水平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悟人类的经验,掌握相应的技术。这方面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比如学习语文可以使学生掌握人类的语言,进而更好的与人交流。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这方面也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老师、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视。
1.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和探究真理的主要动机,在学习知识和探究真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可以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相反当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时,学习积极性低,而且学校效果很差。此外,小学阶段培养起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一定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可知,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等。以学习为例,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他就能自觉地按时完成其学业任务,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4 形成健全的人格
掌握一定和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要立足于社会,不断地实现自我,还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就是人格结构中各方面都得到平衡协调发展的完整人格。健全的人格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环境;二是能广泛地与人交往,并及时调整和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三是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保持心理平衡;四是能在学业和事业上不断取得进步,有所成就。未来社会需要一大批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也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2 小学教育策略
个体的发展受制于其所处的环境。所以,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应用各种策略以外,比如小红花奖励,还要有效的控制学生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理论把环境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子系统。微观系统是个体直接接触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班级和社区等等。中间系统是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比如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教育的一致性程度。如果微观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可能会实现最优化。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结果。外层系统指个体未直接参与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系统,比如儿童的医疗保险、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等。宏观系统指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法律制度以及其他文化资源,其实质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学校和社会不仅要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各自力所能及的良好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更要密切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和沟通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川银.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宁夏教育,2015(10):56-58.
[2]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112-118.
[3]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04):469-473.
[4]朱小同,王强强.浅谈生态系统理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1):98-99.
作者简介
张金霖(1960-),现为宁夏隆德县神林乡辛平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作者单位
宁夏隆德县神林乡辛平小学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 75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