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燕
[摘 要]泛泛而谈、记流水账、眼中有物而言之无物等,是小学生习作中常见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如何开启学生观察之门进行思考,找原因,寻对策。教师要调动学生观察之趣,教给学生多种观察之法,培养学生观察之志。
[关键词]习作教学 观察方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0
前些时日,看到学生写的这两段文字:
“秋天到了,树叶一下子落光了,大树光秃秃的……”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学游泳。我很激动,早早准备好了泳衣、泳镜、游泳圈,还带了饮料。爸爸骑电动车带我去游泳馆,我坐在车后面,看到许多小朋友也去游泳馆了。到了那里,我脱下T恤衫和短裤、鞋子,换上泳衣。一开始我不敢游,后来爸爸教我怎么游。我游呀游呀,终于学会了。我好开心!”
其实,这样干瘪、无味的文章,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很常见。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为什么童年的七彩生活,无法流畅地走进学生的作文中呢?
一、望闻问切找原因
我觉得出现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是学生不会观察、不善观察,甚至不愿观察。
校园里、马路边,各种树木随处可见。有些树木四季常青,有些树木秋天落叶 ,而落叶的过程也是有先有后的,怎么可能一下子全落光呢?显然,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熟视无睹,根本没有留心,更谈不上仔细观察了。只是想当然地以为秋天一到,树叶就全落了。
其实,中年级以上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知识,但他们不会仔细地观察、感知身边发生的事情,没有观察就不可能有鲜活的文章。
二、对症下药寻对策
不会观察、不善观察、不愿观察,是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该如何帮助学生开启观察的大门呢?
(一)养观察之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们应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的眼睛总是亮的,比如:“夏天吃丝瓜韭菜汤,她能盯着盛汤碗边上看,将那粘在碗上的韭菜,想象成‘7、‘>号、字母‘y,或想象成攀岩的绿色的绳子。”这样的文字再经教师的指点,学生就写出了《百变韭菜》这一作文,他们观察的兴趣也更浓了。
(二)教观察之法
1.多感官,即调动多种感官来观察。
要想写出充满生活气息,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必须调动各种感官,做到观其形、听其音、闻其味,从而对观察的事物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比如,春雨,在我们的眼里,春雨是透明的,可是在学生的眼中,他们就不会觉得这么单调。五年级的一篇文章中说:“春雨是彩色的,染红了桃花,漂白了柳絮,描青了山峰,绘绿了秧畦。”真是丰富多彩!其实,我们如果用心去引领学生欣赏这些雨中的景色,他们也会感受到趣味。文中还说:“春雨是香甜的,你可闻到稻麦瓜果成熟的气息?”我们也可以闻一闻,被春雨浸润的空气变得清新了,春雨中还带着泥土的芳香。看过了、闻过了,再让学生仔细地听,他们的兴趣肯定会很浓,春雨“沙沙”的声音,像蚕吃桑叶,又像是在和万物说悄悄话呢。
所以说,不是学生不愿意观察,而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观察指导。教师只要能提供一切机会给他们,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他们的收获就一定会满满的。
2.有顺序,即观察要有顺序。
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如果学生能观察有序,就能为今后习作的条理清晰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类文章,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
3.引联想,即适当联想。
观察不止是看,还要会想,要能从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和联想,要会问“为什么”“像什么”。如《丝瓜发芽》的习作:“一颗嫩芽,弯着腰,戴着顶‘黑帽子,从泥里钻出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它脱掉帽子,长出两片嫩叶。过了些天,嫩叶越来越多,叶子底下长出了一只‘小手。”片段中写出了学生的一连串想象。正因为有了这一连串的联想,使眼前观察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这样的联想不仅可以丰富观察的结果,还能够加深观察的感受。
(三)培观察之志
观察还要养成习惯,持之以恒。观察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坚持不懈地观察,才会取得惊人的成绩。因为,写观察日记本身也是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也是对自己意志的培养过程。
相信开启了学生的观察之门后,童年的七彩生活定能在学生的笔尖恣意流淌。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