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和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陆续发布,标志着新一轮基于课程标准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开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课程标准意识,其次要在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要减小从“标准研制”到“教学实施”的落差,既需要一线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高,需要专家学者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也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配套的教学实施环境以及课程标准自身的科学完善。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实施;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16-04
【作者简介】袁丽英,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江苏常州,213001)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科目课程结束后的学习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是按照特定职业领域内一定学段的课程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所规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做出的标准化规定。它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最基本的纲领性教学文件,是开发课程内容、编写和选用教材的重要依据,也是开展教学评价、质量考核等教学管理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新世纪以来,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和我省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都把专业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建设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目前,教育部和我省制定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陆续颁布,这标志着新一轮基于课程标准的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拉开了序幕。由此,课程标准的可实施性及其价值怎样,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缩短从“标准研制”到“教学实施”的距离,使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能在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省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研制的背景
(一)世界各国“基于标准的改革”运动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各国掀起了一场“基于标准的改革”运动。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课程标准,形成了一场以编制课程标准为起点,依据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国际性运动。我国也顺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于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用“课程标准”取代了原来的“教学大纲”,由此,开始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我国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运动。
(二)我国国家层面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建设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印发〈面向二十一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的通知》中正式提出要“建立健全课程标准,优化课程结构”。
2000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等系列文件,并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确定了83个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由教育部组织相关行业的专家开发完成了83个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同时,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按照《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的要求,教育部组织有关出版单位,以83个重点建设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和主干专业课程基本要求为依据,开发编写了1000种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特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国家规划教材和100种多媒体课件。
2003年开始,针对劳动力市场对数控、汽车、护理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教育部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该方案是新世纪在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下开发的一揽子教学改革方案。与以往的教学改革文件相比,该方案在引进先进理念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实践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并试图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从宏观上规定了中职的专业划分、名称、所属职业技术门类。新目录专业类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9个,专业数由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其中保留专业126个,占总数的39%;通过更名、合并或拆分等衍生的专业110个,占总数的34%;新增专业85个,占总数的27%;从原目录删除专业22个。
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正式启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意见明确了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专业教学标准内容,并对专业教学标准编写框架和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进行了统一规范。与此同时,2012年6月,教育部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市和天津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职业教育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工作。经过3年的开发与实践,两市共完成101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任务,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试点工作也得到稳步推进。
在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试点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14年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教职成厅函〔2014〕11号),颁布首批14个专业类的95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5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完善教学标准体系。教育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定期修订发布中、高职专业目录,组织制订公共基础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发布的相关标准,组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鼓励职业院校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借鉴、引入企业岗位规范,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三)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研制
2012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苏教职〔2012〕36号),对制定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方案基本内容等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2013年9月,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苏教职〔2013〕34号),发布了中等职业教育36个专业、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44个专业的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试行)。
2016年5月,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试行稿)》(苏教职〔2016〕14号),江苏首批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等36个专业共147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颁布。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其内涵与特征
(一)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内涵
课程标准反映了教育部门对学生一定学段内应达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规定。但这一规定只是政策规定,而不是教师的自觉意识。实际上,并不是只要国家和省制定了课程标准,教师的课程实践和日常教学就会自然而然地依据课程标准来执行。所谓“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1]对教师来说,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具有两层关键内涵:一是要具有课程标准意识;二是要在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基于标准去设计课程和实施教学。
从课程的视角来考察当前实践一线教师的教学情况,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2]第一种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教师主要凭借自身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开展教学,根据自身经验选择教学内容,教师的素养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这种类型的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学质量随着教师素质的高低而不同。第二种是基于教材的课程实施,就是通常所说的“教教材”。这种课程实施的特征在于:将“课程”几乎等同于教材,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内容几乎完全取决于教材,教学成为教师“教教材”的过程。第三种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整体思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应成为今后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取向。
(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特征
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是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资深教师等共同完成的。新制定的课程标准总是蕴含了许多新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试行稿)的通知》中就明确强调: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制定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围绕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突出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积极反映职业岗位规范和最前沿的技术要求,体现了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反映了“以生为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中学、做中教”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最新精神,呈现了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在教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其前提就是教师要能深入、完整地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像制定课程标准的专家一样整体而一致地思考职业教育教学的四个问题,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从这四个问题出发,可以概括出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三个特征:[3]一是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二是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学是为了去证明“学到什么程度”,评估是为了证明“教到什么程度”。三是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如果证据表明学生没有适当的表现,教师就应当提供额外的教学。
三、对基于课程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思考
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实施是课程建设的两个方面。与课程标准开发相比,具体情境下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更加艰巨与复杂,也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阻力和困难。为此,促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需要花大力气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
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有效实现课程目标的能力。根据省颁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精神,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行合一”的双师型教师,要了解本专业课程所面向的职业技术发展前沿,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更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结果评价能力,以及使每位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的教学管理能力等综合化能力。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通过专家引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欠缺,又常常忙于教学事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这必然会影响他们对课程设计理念的理解。专家引领的主要形式有学术报告、现场指导、专题培训、结对帮扶等。
二是鼓励教师参与。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引导和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不仅可以培养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以及教学研究能力,而且可以使教师对教学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促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
三是提倡同伴合作。职业学校教师的同伴合作一方面可以在学校层面开展,让教师在外部强有力的专业引领下,就理解课程标准、确定关键目标、设计表现标准、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等进行广泛的协商,达成最大的共识。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可以专业为核心,采取建立跨校策略联盟的合作方式,与兄弟学校、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组成课程教学策略联盟,优势互补开发课程资源,如教材、教具、网络学习资源以及实习实训设施建设与配置等,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四是开展教学反思。反思是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的动力。基于标准的教学反思既可以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学期教学计划的整体反思,同时还可以是对课程标准本身进行的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力量,也是完善教学行为的内在动力。基于标准的教学应该是在反思中应用标准和完善标准。
(二)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支持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实施范式,如果在实施初期不给教师提供理论基础和操作程序,很多教师必然会感到茫然与不知所措,从而导致基于“个人标准”(人人都有自己理解的课程标准)教学的盛行。所以,要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必须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支持。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要提供对课程标准的权威解释,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二是要为教师提供分析课程标准的方法、工具和资源,通过教育研究机构开发基于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步骤,提供基于标准的教学计划模板和教学实践活动案例,编制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操作手册等,为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提供一定的程序参考。
(三)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以及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是课程标准得以落实的重要因素。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相适应的教学资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针对课程标准开发系列学习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其二,教研部门有针对性地收集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编辑、整理,供教师参考和借鉴。这样可帮助教师选择与自己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借鉴其中的教学经验,加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思考。其三,教学资源开发要多样。教学资源有着丰富的内涵,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与形成课程的因素都属于教学资源的范畴。教学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利用校内资源,也要开发校外的教育资源。
(四)完善课程标准体系
课程标准本身的科学完善是基于标准教学最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前,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由于编制的时间较短,编制的经验缺乏,标准研究的基础不厚,使得专业课程标准可能会存在种种的不足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应继续加强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工作。[4]一要形成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体系。职业教育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着一定(或较大)的差异,用同一标准要求,不仅不能使课程标准的内容具有普适性,而且会降低整体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针对此,可借鉴域外经验,积极开发适合不同层次和不同需要的系列化标准体系,如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标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设备设施配置标准、职业教育专业实习实训课程标准等,从而为教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提供更多依据。二要建立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反馈与修正机制。职业教育课程具有与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密切相关的特征,为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必须及时更新调整。为此,有必要形成一个不断修改和更新课程标准的长效机制,可常设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组织,加强与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有关数据库的建设,持续跟踪实践一线的课程教学情况,及时总结课程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对课程标准进行完善、修正与发布。
总而言之,要消除从“标准研制”到“教学实施”的落差并非轻而易举,它既需要一线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提高,需要专家学者强有力的专业支持,也需要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配套的教学实施环境,以及需要课程标准自身的科学完善。可以期待的是,当职业教育的所有课程主体都能面对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课程标准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时,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的一致性就能有效地实现。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教育研究,2009(1).
[2]李锋.我国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一致性的现状、反思及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8).
[3]夏雪梅,崔允漷.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历史考察与现实追问[J].全球教育展望,2006(3).
[4]袁丽英.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编制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