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

2016-10-25 03:32陈慧慧
亚太教育 2016年28期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行为育儿

作者简介:陈慧慧,就业于美迪斯国际俱乐部,美迪斯国际俱乐部创始人之一,从事儿童教育4年,儿童多语言教学3年,经济管理硕士,研究方向:儿童教育与儿童心理学。

摘 要: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成长发育的首要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塑造作用。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的行为可以产生深刻影响,并且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本文分别探讨了民主型、专制型、放纵型、忽视型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并且对家长育儿方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家庭;家长;育儿;学龄前儿童;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82-0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父母和子女共同生活的地方。家庭承担着教育和抚养儿童,使之适应社会的重要职责。学龄前儿童主要在家庭范围中生活,将家长看作是决定的权威,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因此,家长作为学龄前儿童的监护人,其育儿方式直接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随着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网瘾儿童等社会问题频发,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主要受到家长育儿方式的影响,因此,家长育儿方式就成了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不同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

(一)民主型家长育儿方式。民主型家长育儿方式是最好的育儿方式。首先,家长对孩子在情感上是尊重和关爱的,对孩子的行为多进行引导和鼓励,给予他们一个积极的回应。孩子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有较强的独立性,对待他人时更加积极和开朗。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当控制,提出合理要求。孩子的是非判断力和自我控制力都远小于成人,因此家长提出合理要求让孩子遵守,向其解释道理获得理解,可以防止孩子行为偏离正常轨道,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再次,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在协商下进行的,在保护孩子自尊心和兴趣的同时,让孩子学会尊重家长的看法。总之,在民主型家长育儿方式的影响下,学龄前儿童独立性强、乐观向上、懂得尊重他人和控制自己[1]。

(二)放纵型家长育儿方式。放纵型家长育儿方式是家长溺爱孩子的表现。家长首先在情感上对孩子倾注了所有关爱,尽管都是积极的情感,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控制,因此孩子过度依赖家长,心理上独立性较差,生活自理能力很弱。其次,家长对孩子很少提出要求,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进行矫正,造成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性格任性执拗、骄横野蛮、自由散漫,行为好逸恶劳。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后会不适应集体生活,合作性很差而攻击性很强[2]。

(三)专制型家长育儿方式。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力很强,要求孩子对自己绝对服从。首先在情感方面,家长对孩子是冷漠的,表现出否定态度,对孩子不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矩的表现进行责罚和怒骂等,然后采用强硬措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长。长此以往,孩子产生焦虑、自卑、怯弱、自闭心理,适应环境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经常受到训斥,孩子在家长面前敢怒不敢言,但心理上有严重敌对逆反情绪,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会因为一些挫折而产生敌对行为,但一般情况下较少有反社会行为。

(四)忽视型家长育儿方式。忽视型的家长对孩子处于完全放养状态,在对孩子情感表达和行为控制方面都接近空白。首先在情感上极少对孩子关爱,造成孩子缺乏爱的教育,情感上十分冷漠。其次,在孩子行为方面,家长很少进行控制和要求,任由孩子纵容自己的行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身心发展很差,认知水平很低,不论是人际交往还是遵守规矩等方面,都远比不上同龄孩子。由于缺乏管教,因此有很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独立性很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

二、对家长育儿方式提出几点建议

(一)家长要注重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亲子互动是孩子接受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因此家长要利用情感交流来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要对孩子在情感上进行尊重和关爱,对孩子的行为多进行引导和鼓励,给予他们一个积极的回应。例如:当孩子对同伴友好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真棒”进行语言鼓励,或者微笑、竖起大拇指等行为鼓励。当孩子得到家长的积极回应后,心理上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对待他人也会更加友善[3]。

(二)家长要以身作则,合理控制孩子行为。规则意识是人融入社会的重要条件,需要从小开始培养,这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学前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为孩子制定规则标准,让孩子因此受益,例如在带孩子在公园玩时,告诉孩子不要践踏草坪、随意采摘花朵。这样,孩子就明白自己不能做的事,可以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例如规定孩子不能玩手机太长时间,自己却抱着手机一直看,自身言行和对孩子的教育不一致,这样孩子便不再信服家长的规则。

(三)家长要注重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家长要注重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不是家长的复制品。家长要对孩子表示充分的尊重,按照其个性和气质进行教育,对于孩子表现出较大兴趣,并且有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比如玩玩具、买生活用品等,让孩子获得自主权,得到小主人的感觉,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享受独立做事的乐趣。另外,也可以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小事,培养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比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让孩子帮妈妈叠衣服、擦桌子等,家长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条件下,可以进行鼓励并且对其进行表扬,孩子不仅不感到累,还会得到鼓舞感到兴奋,也有助于孩子养成勤劳的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本文主要探讨了家长育儿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产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几点有针對性的建议,希望对家长育儿有所帮助和启发。

(作者单位:美迪斯国际俱乐部)

参考文献:

[1]叶慎花,谭顶良.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4(09);89-90

[2]李燕芳,刘丽君,吕莹,骆方,王耘.人际关系状况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J].心理学报,2015:07(12):156-157

[3]陈跃琴.浅议家庭教育环境对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5:32(11):142-143

猜你喜欢
学龄前儿童行为育儿
偷偷摸摸育儿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学龄前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窝沟龋的临床效果分析
育儿Q&A
育儿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