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 胡杏子
作者简介:李理(1988.10-),女,汉族,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助教。
胡杏子,安徽新华学院学生。
摘 要:每种颜色都能使人产生特定的情绪体验或唤起某种特定心理联想,红色具有强烈的张力,且对中国人而言具有特殊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90后大学生对红色的情绪体验和心理联想特征。
关键词:红色;情绪体验;心理联想;90后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B8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0-0249-01
颜色是人的眼睛和大脑对光波产生的视觉经验,能够唤起人们的某种情绪体验或产生某种心理联想。[1]红色是纯度和饱和度最高的一种颜色,具有强烈的张力和浓烈的情感表达。为探析90后对红色的情绪体验和心理联想,笔者采用问卷法开展调查,共收回问卷150份,经过筛选获得120份有效问卷。
一、90后对红色的情绪体验特征
问卷采用词汇联想法,要求受访者按照联想顺序,分别写出对红色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情绪体验词汇。如某位受访者对红色的情绪体验依次为喜庆、庄严、血腥等,共获得关于红色的情绪体验词语346个
1.红色情绪体验总体分布情况。根据频次高低及内涵差异,笔者对所有情绪体验词汇进行归纳分类,共分为九个类别和其他类,其总体分布与第一体验分布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在总体分布中,正面体验由高到低分别为激动、喜庆、喜悦、热情、幸福和鲜艳;负面情绪体验由高到低分别为暴力、恐怖和愤怒。
2.红色情绪体验特征。第一,正面情绪体验占主导。90后对红色的正面体验占总体分布的76.5%,占第一情绪联想的83.9%。这表明,红色更易带给90后正面的情感联系,而激动、喜庆、喜悦的情感体验最为明显,特别是对红色的第一情绪体验中,激动、喜庆占近五成。
图1 90后对红色情绪体验的总体分布与第一体验分布情况
第二,红色带来的负面情绪体验不可忽视,在总体分布中占到14.6%。20世纪90年代,我国心理学家马谋超曾开展针对青年的颜色与情绪体验和心理联想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时青年对红色的负面情绪体验集中在危险、不安等方面,仅占8.2%。[2]从纵向对比来看,青年对红色的负面情绪体验呈现上升态势,且负面程度为甚,由危险和不安等情绪演变为暴力、恐怖和愤怒等。
第三,90后大学生对红色的第一情绪体验与总体分布相似,但是第一体验更集中、明确。一方面,第一情绪体验中,激动、喜庆、喜悦和热情等4种情感占总体分布的近八成(78.9%);另一方面,在第一体验中,其他情感仅占3.4%,而在总体分布中其他类占8.8%。
90后大学生对红色的第一情绪体验集中明确,且正面情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青年对红色的负面情绪体验呈现上升态势且负面体验的程度更深。
二、90后對红色的心理联想特征
问卷调查要求受访者按照联想顺序,分别写出对红色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心理联想词汇,如某位受访者对红色的情绪体验依次为国旗、结婚、血液。通过问卷调查共获得关于红色的心理联想对象词语345个。
1.心理联想分布情况。笔者根据词汇出现的频次高低及内涵差异,将心理联想分为七大类别和其他,其总体分布从高到底分别是危险物类、中国相关、消费品类、食品类、自然物类、节日相关、婚礼相关和其他,具体数据见图2。
图2 90后对红色联想对象的总体分布与第一联想对象分布对比图
2.心理联想分布特征。第一,红色的第一联想中,中国相关联想占据首要位置,达23.1%。中国相关的联想对象包括红旗、红领巾、中国馆和国庆等,体现了红色的国家意义。这表明,红色是中国的象征色仍扎根在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中。
第二,从总体分布来看,90后大学生对红色联想对象的三个新特点:其一,危险物类联想占据第一,总体分布为16.6%;其二,消费品类位列第三,包括物质消费品和文化消费品等;其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节日类联想和婚礼类联想位列最后两位。
90后大学生对红色的第一心理联想中与中国相关的事物占据首要位置,但在总体联想中危险物类占第一位、消费品类的心理联想超过了中国传统文化类的心理联想等,值得关注和探究。
三、小结
90后大学生对红色的情绪体验和心理联想既有传承,又有新特征。传承体现在中国元素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包括中国节日、婚礼相关等传统文化类等饱含中国特征的联想与情感等。新特征体现暴力、恐怖、危险因素、品牌与消费等元素越来越多抢占他们的情绪体验和心理联想。
(作者单位: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为2014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90后群体颜色感知与情绪体验的对应研究”,项目编号AH201412216007。
参考文献:
[1]黄合水.广告心理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374.
[2]黄合水.广告心理学[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375-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