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皮影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探究

2016-10-21 04:05徐薇薇李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7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资源开发

徐薇薇 李民

摘要:中国的皮影艺术,历史悠久,蕴含丰富,为融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独特的表演形式。济南皮影是中国皮影艺术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基于新课程标准,将济南皮影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皮影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皮影艺术,既是对民间皮影艺术的有效保护、传承与创新,也是有效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的需要。

关键词:济南皮影;小学美术课堂;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32-03

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传统民间文艺的重要支撑与表现形式。它在表现历史传奇故事的同时,也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皮影戏背后深层的民俗艺术的文化演义。济南皮影戏对研究济南的历史人物、舞台艺术、绘画、民艺及道教等,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能从其他视角补充大量研究资料,如乡土建筑、装修布置、服装设计、工具制造及出行工具等。济南皮影戏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厚重,其艺术、文化和历史等价值,正在被大众广泛认知,并得到了保护。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曾在民间传递着传统民族文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皮影戏,却在许多地方逐渐失传,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和价值。

现在,很多学生只是听说过皮影,对什么是皮影、皮影有什么用等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传统文化包括皮影艺术在内,需要后人加以传承以及给予创造性的运用,所以将皮影艺术引入中小学校园甚至是美术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开发和利用皮影艺术时,学校和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搭建了解、欣赏、学习皮影的舞台。对皮影艺术本身和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探究具有双赢效果。

一、济南皮影进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探究

1.魅力皮影齐探究。将皮影艺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首先要从赏皮影开始。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通过设问、奖励等方式调动学生探究济南皮影戏的积极性。济南皮影是济南的本土资源,学生可以尝试通过实地考察、博物馆、书籍、网络等渠道进行前期的查阅资料工作,以了解其历史发展。收集资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这时家长要协助孩子完成资料的收集工作,因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靠教师的引导监督,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等自主性学习活动,学生对皮影的相关知识有了基于自身体验和感受的直观了解,并在小组合作的共同探究过程中沟通想法,交流思想,展示个性等,提升自身诸方面的能力和美术素养。这也是当下所提倡的“核心素养”的直观呈现与实现。

由于皮影戏文化底蕴深厚,制作工艺复杂多样,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会存在个性差异,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美术学习水平不等。为了避免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起点能力、一般生理和心理特点等分析,将学生收集的济南皮影资料进行整理,概括出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美术知识。

例如,针对皮影戏的人物造型、纹饰、色彩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图片欣赏、小组讨论、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合作探究。由于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一般不需要讲太多的理论知识,要做到“教无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再如,可带领学生对皮影戏,如《龟与鹤》、《金斧头》等进行分析,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而且,为了使学生了解济南皮影戏的独特艺术特征,领略它的独特魅力,可通过欣赏皮影实物和任务单比较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皮影,激发兴趣。

2.拓寬视野观精彩。在课堂教学中,欣赏皮影只是一个切入点,要让小学生深入地了解皮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真实表演。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尽可能多地组织观看和演出相关活动。诸如,“皮影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济南皮影表演团队在校园进行表演。济南市的多个小学曾邀请过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人李娟为学生现场表演,甚至还把皮影戏引进课堂为学生现场表扬。李娟在被采访时说过,现在学习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她将皮影戏引进课堂,就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将这种传统艺术更好地保护、传承下去。学校和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剧场观看皮影表演或相关展览。

此外,教师和学生也可“自力更生”,开设校园特色文化活动,利用有限的道具,让学生自行组成一支学生皮影表演团队,制作感兴趣的小剧本,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为全校师生、家长进行展演。

3.灵动指尖创新意。在赏析、品鉴皮影之后,在学生兴趣浓厚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始尝试制作皮影,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感受和了解皮影的魅力。整个皮影制作、故事创编和皮影表演的过程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整体考虑、统筹规划,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主持人”,负责相关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须积极发挥监督者的角色,以“润滑剂”的作用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地加以指导和评价,与学生一同完成从皮影制作到皮影表演的完整过程。

不可否认,无论是创编故事还是皮影表演,单靠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就成为理想的选择。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推举出组长,由组长进行人员分工,共同讨论选择某一主题,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尝试使用不同工具、材料、形式来表现效果,在制作皮影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运用观察、访问、视频等方式给予记录。这会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出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皮影制作是一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讲究。皮影的主要材料是驴皮、牛皮等兽皮或纸板,制作工序一般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连缀结合等步骤。传统的皮影制作对多数小学生来说,难度过大,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简化制作工序。例如,可以用剪纸或粘贴的方法代替传统的皮影模板制作方法,用串或扣的方法连接所有部分。当然,要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尝试运用更简单的材料、方法进行创作。

4.奇思妙想编故事。经过学生的精心创作,影人开始活灵活现,接下来就需要学生为影人创编故事。故事内容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编故事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的原创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充分发挥想象力;另一种是根据经典故事或所熟悉的人物进行情节创新改编。在故事编写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将美术技能、语文知识、表演技巧等学科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师也可收集、整理出适合各年级各学段学生的学习内容,且最好与校园推广相关活动相结合,如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特色社团的开设。

5.童心舞动共演绎。皮影表演是整个皮影学习活动的最后环节。根据故事情节,学生要准备道具,进行舞台的设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操耍的技法,如说、念、打、唱,还要引导学生领会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效果,学校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团队展演,或进行主题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虽然学生制作的皮影相对简单,但在整个皮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的远大于制作一个简陋的皮影。团队合作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为他们认识传统民间艺术开启了第一道大门。

二、济南皮影戏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

1.济南皮影进课堂,使美术课堂活力无限。传统的美术课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双基”的思维模式,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预设和设计进行教学。比如,在提问环节,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答案完全符合教师的预设,这样的提问绝非有效提问。而将济南皮影戏引进课堂,利用本土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探究济南皮影戏的奥秘,有助于增强学生勇于探究的主动学习精神。济南皮影进课堂,可谓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丰富了他们的情感活动。为了有效地学习济南皮影戏,教师还可以采用组织集体观看表演、参观展览、故事交流、情感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应转换教学思维、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力,使课堂形式变得丰富多彩。此外,让皮影进入学生的生活,可以让皮影艺术恢复生命力,增强学生对皮影艺术等传统文化的热爱及责任感。

2.济南皮影进课堂,培养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倡,在皮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尝试不同的材料、工具,运用不同的造型表现手段,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自由搭配,甚至可以参考和借鉴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漫画人物形象,“像艺术家一样去创作”,但在当代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一味地使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单调。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学会知识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将济南皮影戏引进美术课堂,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也可真正参与美术课堂。因此,将济南皮影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在情感体验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生会更好地领会济南皮影戏的精髓,继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3.济南皮影进课堂,教学评价新提高。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引入质性评价模式。传统的美术课堂评价,评价方法单一,常用同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而且,教师往往会以学生的“双基”表现来判断。不可否认,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性、和创新性的呈现才是最关键的。高度重视基于“双基”的美术素养的体现,是对学生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压抑和扼杀。因此,采用多主体、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在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元主体,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基础上,既有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有对参与过程的评价,通过各式各样的方法展示校内外学生的作品,通过客观、人性化的综合评价,能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也有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相应要求,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济南皮影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基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济南皮影艺术进入美术课堂的路径进行教学探究,旨在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建设、美术教学质量提升及地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与策略。

参考文献:

[1]童芸.中国红——皮影[M]黄山书社,2013.

[2]典艳.中国皮影制作技法集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3]关红.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最美皮影[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3.

[4]康宝成,张军.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M]大象出版社,2013.

[5]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文物出版社,2007.

[6]王熙.皮影戏的秘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课堂资源开发
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多媒体辅导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应用
河南新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