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创新教育要求的思想政治课新模式初探

2016-10-21 04:05王丽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7期
关键词:尝试主体学生

王丽红

摘要:新课程改革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探索尝试课前活动的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堂的积极性,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思想政治课堂。

关键词:学生;主体;课前活动;尝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52-02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竭力主讲,学生消极参与”的高耗低效式教学.要想打破这一现状,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更为先进、更加开放、教学方式灵活的新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努力探索与研究,借鉴多种成功教学经验,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尝试课前5分钟活动的教学方式,经过几年实践,效果不错,特此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时,教材中涉及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的大政方针,国家对内对外的基本国策,这就要求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情民生。而我校是个封闭的幼儿师范学校,学生99.9%为女生,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对于时政新闻、社会热点从不上心,知之甚少,而对演艺界的花边新闻却了如指掌。在课堂上,若单靠教师去讲读新闻,时间有限,形式单一,学生明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有限。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更好地学习理解教材,给学生设置了“新闻发布会”的课前活动。活动分三个环节:第一,关注并收集最新时政新闻,(强调每天查看新闻10分钟,收集最新时政新闻,不许收集娱乐花边新闻);第二,两人一组向同学们发布最新时政新闻;第三,新闻解答环节。深入了解新闻内容,以新闻发言人的身份解读新闻,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活动开始之初,学生参与这件事的热情并不高,她们把收集新闻当成一项作业、一种负担,偶尔有几个同学起来交流,但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是简单的宣读,并不能解读新闻。为此我做了几点尝试。

1.萬事开头难,指定班长、学习委员、课代表先带头示范,并加以鼓励,及时有效点评,指导改进事项,要求其他同学效仿并采取多种形式争取超过她们。

2.指导学生查找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宁夏新闻、直播银川、手机报等节目,搜集最新新闻,并上网查找如何解读新闻,让同学们能听懂、听明白。

3.对上台交流的新闻内容的时效性、重要性、新颖性,学生讲解新闻时的仪表姿态、语言的流畅性、解答疑问的准确性、临场应变能力进行评比。现场由同学们来评判打分,记作课堂活动成绩。经过几次示范引导后,学生逐步进入状态。3月1日昆明车站发生恶性砍人事件、马航客机MH370失联、中央巡视组2014首轮巡视进驻、韩国“岁月”号客轮失事、单独两孩政策落地、高考改革方案公布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成了学生关注的焦点。播报的同学提前精心准备、收集、了解新闻,课堂认真投入播报,细致讲解。下面的同学都仔细倾听,用心记下要提问的问题,有时对关心的问题能有十几人提问,而且提出的问题有新意、有焦点、有深度、有水平,不仅涉及到个人的看法,还关注政府、社会的态度,国家和地方行动方案、解决问题的作为,以及我们作为学生应该如何面对这些事件等,涉及面非常广泛,思维活跃,超乎想象,让人刮目相看。现在,同学们在搜集新闻—筛选新闻—发布新闻—评议新闻—献计献策过程中,已经开始学会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并且也能听到她们课间讨论国事、新闻,有时还争论不休,找我来评判,这使我倍感欣慰。同时,有些学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播报,开始自主大胆的创新。有的学生下载了新闻联播的背景音乐,有模有样地做着自我介绍“我是记者某某,现在由我来播报最新时政新闻”,好似每天的新闻联播。有的学生台上台下相互配合,进行记者异地连线采访播报;有的学生举着“话筒”模拟现场采访,了解老百姓的心声;有的学生小组配合,制作各种各样的道具,排出小品来表演;还有学生上演了微电影。形式多样,真是出乎意料,大开眼界。学生们特别喜欢这种形式,早早的做好准备,期待着上台来展示,比着看谁准备充分、内容新颖、表现形式灵活,各个都想成为最好的一个,争取得到最高的成绩。偶尔有事耽误活动,学生还很不高兴,一脸的遗憾。此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只需适当的点拨,结合内容概括总结,加以提升引导就行了。新闻也了解了,知识也学了,爱国情节也培养了,这要比老师“填鸭式”的硬灌强得多。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尝试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轻松愉快,老师上起课来也很轻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做到充分调动学生,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教师改变硬性向学生灌输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采用“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中学生的兴趣逐步提高,把课堂组织得“宽松”、“愉快”、“生动”、“活泼”就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学习需要,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学越愿学。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地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我充分利用5分钟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收集新闻、自己播报体验、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还要充分信任她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愿意学好,而且能够学好。对学生的创新要及时鼓励,调动学生比学赶超,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老师只需起好指导作用就行。我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做不好,动不起来。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习惯于教师“一言堂”,教师讲理论、大道理多,而学生只是听得多说得少,结果我累的声嘶力竭,学生听的昏昏入睡。为了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我将5分钟课前活动引入课堂,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许多知识点学生在收集新闻、解答新闻时,自己主动探知,早已理解掌握,说的头头是道,有时比我了解的还全面深入,远远超出我的预期。这种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又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还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作为教师应该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教学生这样,还不如教学生为什么这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变成“我会学”、“轻松学”、“快乐学”。

5分钟课前活动的教学形式,不仅适用于这门课程,还适用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所有课程,在其他课程中我也做了尝试,收效非常明显。如在《哲学与人生》中进行“哲学走进生活”活动;在《师德与教育法规》中开展“师德报告”;在《中国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程》中,可以让学生以PPT的方式对各少数民族进行简介;在《职业道德与法律》和大专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开展“道德法律讲堂”。学生可以以小品、漫画、在线采访、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展现。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动起来,明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通过5分钟课前活动的尝试,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明显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快乐中完成教学,大面积提高了教学成绩,更好地保证了课堂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尝试主体学生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学生写话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