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安
摘要: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对个性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目前许多高校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使得许多学生只能在毕业之后不断寻找工作,而无法发挥自身的特长,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分析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内涵,然后找出我国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为高校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个性化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063-02
人才的培养是国家进行社会化转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国家教育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使人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高校教育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不仅需要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也需要建设个性化创新创业模式,使高校学生意识到在毕业之后,不仅可以在企业当中谋求职位,也可以进行自行创业,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最终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目前,我国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高校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但是许多高校当中,许多人才仿佛流水线上的“产品”,其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实际教学当中,需要推行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学生得到全方面的知识教育,使其脱离以往比较单一的教学方式,满足高校学生对多样化知识的需求,获得更好的未来。因此,建设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在理论上,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通过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主要的操作方法为:首先要充分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实施个性化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使其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其次,实施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人才可以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理想。而创新人才则指的是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想法的新型人才,学生可以取得自己的创新成果。此外,创新型人才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努力开创未来的职业素质,因此高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业,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最后,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在进行创业的时候,需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高校在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时候,需要使学生正确处理创业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创业期间可以将创新思维贯穿于创业的始终,促进学生创业的成功。总而言之,学生创业的成功与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方式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使学生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1.树立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提高教学的质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方式,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安排课程,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完成自身的人生目标。在国家教育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使人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高校需要改革以往的教学观念,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个性联系起来。第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当做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使学生提高积极性,接受学校所进行的人才培养。第二,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不仅需要完善的理论基础,也需要创新训练进行密切联系,使学生可以具备企业家精神,利用自身的能力进行创业。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为学生提高可以进行模拟或者实际操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使其在今后可以顺利地开启创业之路。第三,可以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用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法,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进行自行创业的可行性,使其可以抛弃犹豫,积极进行创业,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
2.建设具有个性化的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的创业激情。为了建设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要开设具有专业性的课程,为学生搭建进行实际培训的平台,使其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比如可以经过课堂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训练。同时为学生设置合理的任务,使其根据任务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第二,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确定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发挥自身的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第三,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操作。
3.建设个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建设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目标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也需要完善的评价方法,使高校在进行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的评价,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一,在确定评价内容方面,需要根据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实践方法等,判断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第二,在对象评价方面,需要对高校、教师、学生等对象进行全面评价,了解这些成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具有的作用。第三,在评价要素方面,不但需要设置统一的评定指标,也需要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准确定位,从而确定具有合理性的评价要素。第四,在评价方式方面,可以将课题完成情况、创新创业过程、学生成绩、比赛成绩等内容进行综合,并且设定对应的得分,使人才培养过程得到有效的评价。第五,在评价效果方面,不能只考虑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效果,才能使学生的实践过程得到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对创业的积极性。
4.健全个性化人才培养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个性化教育实践不仅改变了以往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教学观念,也是教育方面的有效转变,因此需要制訂有效的措施,有效提高个性化教育实践的效果。第一,要建立完善创新创业鼓励机制,使高校学生得到有效的支持。学校要根据个性化教育实践的内容确定有针对性的制度,比如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而且在教育效果方面,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自身兴趣的指引下获得丰富的知识,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第二,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措施得到实现。比如要提高师资力量,给处于创新创业阶段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要注意进行个性教育,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创新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在各个实践基地或者单位当中进行锻炼,提高自身将知识和实践进行结合的能力。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到学校开展讲座,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创新创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知识。第三,要注意与其他社会机构进行合作,比如政府、企业、家庭等,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的助力。政府需要为学生的创业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比如建设大量创业基地,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业机会。企业要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进行创业,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也为自身培养合作伙伴。在家庭方面,家长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并且提供适当的帮助,帮助自己的孩子实现自身的理想。
三、结束语
教育不仅具有普遍性,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而学生进行创业就需要个性化教育的支持,以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个性化教育需要满足两个要素才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其一是要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发展其特长;其二要提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个性的条件。所以在进行个性化教育的时候,需要在维护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创业。同时也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注意进行改革,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要给学生提供比较开放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当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碧强.英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4,(01):452-453.
[2]赵姝淳.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3):13-14.
[3]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6,(03):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