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心理研究

2016-10-21 15:18万成面
新课程·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生心理教学环境教学设计

万成面

摘 要:围绕当代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出发,围绕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用“心”组织教学,建立素质教育学习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素质教育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生心理;教学环境

一、教学设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勤于学不如善于学,善于学不如乐于学。”“乐于学”是以兴趣作为驱动力。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是一追求探索的倾向。学生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促使他们主动地去钻研,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做到“知己知彼”。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和学生知识背景及心理状态和素质,做到教前心里有数,不盲目拔高,使學生能广泛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顺利完成教与学的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新教材重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体现了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因此,教材的处理和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以初中化学教学目标为纲,以目标教学为径,富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于其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渗透化学知识,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化学知识的“有用”和重要,体现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使学生感到“易学”;力求实验富有直观性和正确性,不再严格区分实验类型,扩大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使学生体验到化学课堂的“有趣”。

二、用“心”组织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认知速度和认知量与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班集体在课堂教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态度,尤其是内心体验,它有利于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快学生的认知速度。课堂上通过“设疑”,抓住学生心理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则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的一种最有效途径。

“怀疑即学问”。在教学中,“疑”是“知”的前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启发诱导学生进入“愤排状态”,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方法。根据“疑”在学生心里产生的共鸣作用,可分析如下:

1.“预示型”设疑,拉回学生的心

“预示”是对下一目标活动的暗示与告诫,在心理上忘却以前发生的事,对后面即将发生的事做好心理准备。初中生好动,上课铃刚响,学生还沉浸在课间的嬉闹活动中,这时教师用一两个学生感兴趣又与新课内容有关的“为什么?”就很容易将学生的心拉回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如讲分子概念时,可问“为什么蓝球里充入空气而不是填入沙或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起到“善始者事半成”的效果。

2.“传授知识型”设疑,稳住学生的心

初中生年龄小、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注意这一点,要让学生进得来,稳得住心。严防平铺直叙,枯燥无味的说教,要重在启发、引导;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双分教育”——实行分层教育,分层推进。如把学生分为少数“学优生”(智力好、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大多数“中等生”和少数“学困生”。少数“学优生”接受能力强、潜力大、可回答C、D级问题和少数难题,不让他们过分有轻松感和骄傲感,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大多数“中等生”和“学困生”,则回答A、B级问题,进行达标训练,掌握“双基”,为今后终身学习储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尤其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单亲、不健全的家庭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些“学困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一定要让他们通过正确地回答一些简单问题,得到心理满足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评价方法的设计是学生的目标和动力

1.以学生纸笔测验为主要手段的认知评价

这是符合大众心理要求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2.以学生的活动行为表现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能力和情感态度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参加活动越积极,态度越能转化。要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转变学习态度,则必须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学习,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之情。同时,评价问题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以学生学科学业成长档案袋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自我评价

应试教育只重视结果,淡化过程,培养出像动乱英雄王丹这样的“人才”,高分低“能”。而素质教育,重过程、重结果。从学期开始就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袋,重视学生收集知识信息、书写小论文,记录家庭小实验,创新实验研究等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质量,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情感、兴趣,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

总之,评价方法是教与学的导向,是初中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鼓励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发展个性,从中体会成功,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学生心理教学环境教学设计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构建符合学生心理的数学课堂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