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辅导对策

2016-10-21 16:15刘志远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6年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贫困生辅导

刘志远

[摘 要]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非贫困生而言具有一些差异,贫困大学生中易出现如自卑、焦虑、虚荣、人际退缩、自责、偏激等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调节心理压力;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接纳现状,培养乐观的品质;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营造支持的成长氛围。

[关 键 词]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6-0083-01

根据有关文献的实证调查和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以及自卑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贫困生比其他大学生面临更大的来自经济、学习、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辅导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自卑心理

贫困大学生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就是自卑。与城市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知识广博、兴趣特长、眼界开阔、社交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容易产生“处处不如他人”的自卑感,这给贫困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

(二)焦虑心理

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压力,许多贫困生努力寻找各种兼职赚钱的机会,同时还要应付紧张的学习、考试,从而易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另一方面,贫困大学生往往承载着家族的厚望,他们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贫困境遇,因此他们会给自己制定较高的目标并抱有“急于求成”的心态,因个人期望值过高或确立的目标不切实际,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

(三)虚荣心理

部分贫困大学生十分不接纳自己的贫困处境和生活现状,在生活中努力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通过大肆消费包装自己。

(四)人际退缩

由于缺乏自信心,贫困生在交往时表现得较为敏感,他们担心他人不接纳自己,在社交中不愿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或是在交往中表现得紧张局促,难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五)自责心理

贫困生的成就动机过强容易导致在遭遇挫折时感受到更强的挫败感,特别是当成绩不理想时会产生强烈的愧疚感,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产生自怨自艾的情绪。

(六)偏激心理

面对现实沉重的经济负担,激烈的竞争压力,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等问题,部分贫困生会产生不合理的归因,片面地将自己的贫困归罪于社会的不公平,对社会现象表达严重不满,言语偏激。

二、贫困大学生的辅导误区

(一)注重经济解困,忽视心理支持

目前,各所高校都很重视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给予贫困生经济上的援助,但却容易忽视对贫困生的心理帮助与心理支持,经济解困可以治标,但难以对学生的成长发挥持久的积极作用。

(二)陷入刻板印象,过于關注贫困

辅导员或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性地从经济状况的角度来关心学生,而较少从积极面关注学生的动态,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感受:“老师关注我是因为我的贫困生身份”。

(三)强调“成功学”,过大施加压力

辅导员或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容易偏向于励志教育,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教师常常会对学生说“你在家境上不如同学们,所以应该更加懂事,珍惜学习的机会,出类拔萃……”教师提出的期待容易强化学生的自卑感与自责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压力,并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调节心理压力

多数贫困生因为家境贫寒,难以像非贫困学生一样感受到本应属于大学生的单纯、轻松与快乐,相反,他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压力的沉重和对未来的迷茫与焦虑。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督促与支持,让学生逐步提升自我。

(二)关注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自信心

虽然贫困大学生存在一些消极的心理特征,但贫困大学生也有突出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表明:与全国常模或对照组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更加真诚、热爱学习、更加克己,这些积极心理品质都是人格完善和学业有成的坚实保障。

(三)引导学生接纳现状,培养乐观的品质

部分贫困生因家境贫寒感到羞愧,难以坦然面对经济上的困境,不能够很好地接纳真实的自我,而导致精神压力过大。对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家庭的贫困,让学生意识到家庭经济贫困不是自己的错,也无需为此感到羞愧。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营造支持的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乐观、对孩子抱有支持的态度对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情况中,贫困大学生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并不善于与子女交流,在亲子沟通中,往往只问及学业,为学生施压,而少有关怀与鼓励。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并向家长提供良好的沟通建议,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而支持的氛围,这样将有利于贫困生的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戴嘉宝.浅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6):54-55.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贫困生辅导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