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祎
摘 要:将“化学扑克”应用于以酸碱为核心的物质间关系复习课中,进行体验式教学,有效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与学生积极性,从而较好提升了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化学扑克;体验式教学;复习课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加以应用。”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特色各异的教学活动,形成积极活跃的课堂交流氛围,在讨论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以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专题复习中,本人尝试采用的化学扑克式游戏化情境教学为例,谈谈体验式教学在这节课中的
应用。
在初中阶段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中,酸碱盐是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对于复杂的物质间关系,学生很难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这一部分本人采用了“化学扑克”游戏来进行教学。
环节一:猜牌游戏
给出两组牌,均为初中阶段常见物质,学生同样分为两组,轮流派出代表进行猜牌游戏。
游戏规则:一人选牌并用一到两个短语对该物质进行描述,另一个猜牌,描述过程不能出现物质名称以及俗名,否则犯规扣5分,限定时间2分钟。
交流讨论总结: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快速猜出物质?
【反思评价】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异常积极,当然在某些物质,如碳酸钠、硝酸铵的猜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要能顺利完成这一环节的游戏,快速猜出物质,就要求学生熟悉这些常见物质的一些特殊性质和用途,并能迅速进行调用,这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简单回顾,也在课堂伊始就顺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环节二:反应接龙
四人一组,两两对打,用第一轮中出现的牌进行反应接龙游戏。
游戏规则:(1)两位主牌手出牌,两位副牌手协助主牌手出牌,并将出牌过程记录于学案中。
(2)一方出牌后一方跟的牌要能与上一张牌发生化学反应,直至另一方无法跟牌。
展示评价:展示出牌过程,评判出牌过程是否存在问题。
交流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出牌。
总结:以酸碱盐为核心的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关系。
【反思评价】这一环节是对以酸碱盐为核心的常见物质反应规律的复习。正如库伯(David A Kolb)所提出的体验学习理论的四阶段,即具体经历—反思内省—归纳总结—行动实践。在经过“反应接龙”的扑克游戏经历后,交流与讨论中,学生表示要想快速而准确地出牌,首先必须能对物质进行快速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物质的反应规律选择合适的物质接牌。而通过对展示环节中出现的错误接牌方式进行反思,可以直观表现出他们自身在物质反应关系中的薄弱之处,而随后通过对物质间反应关系的总结和归纳更可以对原有知识体系加以重组修正和巩固。接下来的“生成接龙”游戏则正是在此前基础上的进一步实践与应用。
环节三:生成接龙
延续第二环节,改变出牌规则进行生成接龙。
游戏规则:(1)一方出牌后,另一方跟的牌必须是上一张牌发生化学反应后的生成物。
(2)若一方无法跟牌则之前的出牌方可继续出牌,直至某一方手中的牌全部出完,全部出完牌者获胜。
(3)跟牌方必须说出所涉及的具体反应,15 s内必须完成出牌。
交流讨论:打牌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反思评价】这一环节是在熟悉物质间反应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拓展训练。相较于上一环节中学生可以直观地对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进行判断,这一环节需要他们不仅能熟练掌握物质间的反应关系,而且关注反应后生成物的情况,即物质的转化关系。在这一环节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比较集中,如当一方出“碳酸钙”,而另一方手中有“水”却不出牌,学生对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很熟悉,却往往忽略了此反应的另一产物——水。在交流讨论环节,针对出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学生表示在物质生成关系中还要全面专注各种生成物的情况。此外,在物质转化过程中,转化途径的多样性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环节四:猜牌游戏
游戏规则:根据某些牌的相关信息以及物质间转化关系进行猜牌。
展示:完成猜牌说出猜牌过程并翻牌。
总结:要顺利完成猜牌游戏需要哪些知识储备?
【反思评价】最后的猜牌环节是对整节课复习内容的总结与综合运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调用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意在逐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整节课中,始终贯穿体验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进行扑克游戏中对物质的反应和转化关系获得直观感受,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与交流讨论,可以使学生在更加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自我反思,实现知识体系的调整和完善。此外,新穎的学习道具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显著提升了复习课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万延岚,卢巍.对化学复习课的重新审视与思考[J].化学教学,2013(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