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强化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实施路径

2016-10-19 04:40刘世保
文化产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责任教育责任意识大学生

刘世保

摘 要:大学生是即将走出校园承担社会责任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教育,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前途发展,更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是其所接受的教育能发挥作用的内在保障。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大学生,不管具备怎样的能力,都很难为社会产生很大的贡献。本文主要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呈现出的责任感淡漠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新时期内做好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教育;责任意识;方针策略

一、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大学生的光环背后承载着来自社会、学校、家庭更多的期望,这种期望不仅仅是对他们的专业技能的期许,更是对其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而判断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好坏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其是否具备有一定的责任感。在越来越多的与大学生相关的负面新闻被曝光的当今社会,责任教育一次又一次拉响警报,面对变化不断的社会大环境,高校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做好大学生责任教育,为社会输送不仅专业扎实,还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才。

二、当前大学生责任感呈现出的现状

(一)金钱崇拜,功利主义严重

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金钱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深刻,被誉为象牙塔的学校也避免不了金钱的渗透。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追求金钱无可厚非,可是他们没有把握好度的问题,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中滋生出金钱崇拜的思想,功利主义严重,有些学生甚至为了金钱放弃选择学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金钱置于个人道德之上。还有部分学生学习的动机仅仅只是追求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完全没想过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大学生身上表现出的功利色彩浓厚,前所未有。

(二)过度自我为中心,责任感淡化

90后、00后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时代的印记更明显的印刻在他们身上,较之老牌的大学生,他们表现出的以自我为中心更为严重,在日常生活中过度关注自我的感受,忽视他人以及社会的利益需求,追求个人利益,不愿意付出,对历史、社会交付的历史责任、社会责任以及个人责任都表现得很漠然,个人价值取向发生严重错位。

三、强化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方向

(一)重视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责任教育

正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主张的,真正的教育其实是自我教育,责任教育更多的需要依靠大学生自我的督促,需要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去配合、参与,高度依靠教育主体的自觉性。

高校开展责任教育需要充分提高学生自身对责任的认识,明确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角色,激发学生对责任的实际需求,以其内在的需求驱动学生实现其内在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将责任感内化成自身人生价值观的一部分,从而接受学校的责任教育,主动参与配合。

(二)责任教育内容需要接地气,与时代背景、社会生活以及教育规律协调

责任教育不仅是现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对其接受的道德教育的验证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环境、个人角色都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每个时期对责任教育的要求都呈现不一样的特性。这就要求针对大学生开展的责任教育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满足社会需求。

从人的特质来说,人总是对与自身联系紧密的事物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个人人生价值观在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已经初具雏形,其接触的社会生活对其影响已经形成,换句话说,就是他身上不可避免的体现出社会道德水平。在责任教育中,教育内容需要与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进行协调,超出一定高度,又不过度拔高,做到与社会生活的统一。

还需要注意的是,作为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责任教育需要遵守道德教育所要求遵守的道德认知、道德实践等教育规律。

(三)借鉴国外高校优秀责任教育经验,对传统有选择性的继承

责任教育是一项全球高校都在进行德育教育内容,无论是美国“责任公民”的相关理论,还是英国的“做一个情感与情趣上的自律者”的腔調,又或者是德国宣扬的“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的教育目标,每个学校都有其特色,有我们能够借鉴学习的地方。

同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不少关于责任教育的精华内容,无论是“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目标,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又或者是“铁肩担道义”的职业操守,都在宣扬责任意识,这些宝贵财富是无数前辈先人留下的,更是当前责任教育开展的土壤,高效开展责任教育需要对传统文化有选择性的继承。

(四)不断创新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教学方法

1、以理论教学配合案例导入、课堂大讨论等强化学生对责任的认识

责任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地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只能帮助学生认知责任,而想要让学生对责任有更好地理解并能做出自己的判断,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导入案例,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升华对责任的认识。

2、重视实践教学,建立知行统一、理实一体的融合机制

开展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工作生活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人,高校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社会责任养成计划,开发社会责任教育培养课程,开展相关技能培训,组建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专业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实用、有效的服务。同时强化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将学生学习期间参与社会责任服务活动的情况记入档案。

3、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全方位培养

首先学校需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现状有针对性的构建更为开放、灵活、实效的责任教育培养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责任担当的理性自觉,同时还需要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共同建立健全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的长效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的社会大环境。

虽然社会一直在向前发展,但是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不会改变,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对大学生责任教育提出了要求。高校需要重视大学生的责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塑造高度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建设,肩负起自身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以责任感督促个体的进步发展,最终才能扛起社会主义这面大旗,履行历史赋予的使命。

猜你喜欢
责任教育责任意识大学生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中传媒应用实践和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