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质养老与文化养老的可实践性途径的思考

2016-10-19 04:11黄小鹭
文化产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物质养老机构

黄小鹭

摘 要:回应走向老龄化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已无法面对老年社会生存挑战和承担社会文明发展的传统“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之外,探索“物质养老”与“文化养老”模式,具有非常迫切和现实的意义。本文旨在思考“物质养老”和“文化养老”两种模式的可实践性途径。

关健词:老龄化;物质养老;文化养老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丰富,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1994年,我国政府发布的新闻表明,我国人均寿命已从35岁增至70岁。寿命的延长体现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人们健康水平的提升,但不可避免的,社会老龄化的问题随之而来。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年社会。

一、物质养老

(一)养老问题中的物质养老模式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研究发展问题,不能离开生存问题,一切事物没有了生存也就没有发展。可以说,人生最根本的需要和工作就是解决生存问题。回到庞大老龄化社会系统里最切身的“养老”问题,“物质养老”或“待遇养老”模式乃有别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它作为许多发达国家中一个切实有效的养老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并探索和发展其积极的社会支持作用。物质养老指的是政府、社会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的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的社会活动。

(二)社会发展现实挑战下的机构养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国家计划生育的实施后,传统观念下的“养儿防老”的家庭养老模式已渐渐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政策,造成婚姻结合的两个年青人要共同照顾两对老人。在城市里,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许多独生子女婚后独立生活,城市居民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家庭;而农村里的许多年青人则选择到城市打工,老家便出现许多留守的老人。据统计,到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约3300万,到2015年“十二五”末,将达4000万,占老年人总数的19.5%,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专业化护理。而在“十一五”期间,全国近4万个养老机构仅能收养老年人314.9万,远远不能适应我国老年人数,特别是部份失能的老人的年增长量的需要,要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目标还有相当难度。护理这些老年人的工作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承担。这样,机构养老体现出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举办养老机构的可行性层面

尽早研究、尽早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养老计划,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家庭养老日趋弱化的情势下,养老机构应尽早从多方面进行规划。

1、养老机构的举办主体多元化

促进养老机构举办主体的多元化,除了加大国家财政投入,还应鼓励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兴办养老机构,通过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

2、养老机构建立方式多样化

采取公建民营、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兴辦或者运营的公益性养老机构。

3、养老机构的服务层次多面化

从服务的对象来看,当前养老机构主要是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的紧急救援等功能。而要让养老机构的服务层次多面化,需要拓展不同的服务对象,建立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提供给老年群体有更多可以选择的养老机构。

4、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

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自身特点,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务,为还有自理能力但已经不能胜任做家务的老年人提供相对应的服务机构,如建设以政府为主导的集中养老社区,社区应集养老居住、卫生护理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有机构服务的家庭生活、有交流沟通的群体空间、有学习追求精神生活的老年社区。如全国在以“居家养老”为主流的基础上已经探索出的几种形式的养老方式,兴办日间“托老所”,互助养老点,“祖孙乐”的养老模式等。

二、文化养老

(一)文化养老的出现

唯物主义教引下的社会主义中国,特别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精神的关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显然,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局部建设,同样脱离不了上述的理论指导的方向。因此,“养老”不仅是“物质养老”,“养老”还应是“文化养老”。让老年人吃饱穿暖的同时,更要重视他们在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文化养老”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适应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需求提出来的,是新时代倡导的一种积极的养老理念。文化养老对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发掘老年人的文化潜能、陶冶老年人的情操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文化养老的内涵

“文化养老”指的是在老年人生活物质保障的基础上提供的一种精神慰藉,使老年人的精神愉悦、身心健康快乐,有积极向上健康的精神追求。具有群体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以文化为主线的“文化养老” 包含教育养老、文艺养老、科学养老、动态养老等内容,以活动为载体、以愉悦为目标。它涵盖了“老有所教”、“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基本内容,是具有高境界、高品位的养老方式。同时,文化养老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全社会都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凝聚成“文化养老”体系的强大合力,共同推进“文化养老”建设工程。

(三)文化养老模式的可实践途径

“文化养老”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而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管理服务规律,坚持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不断开创“文化养老”的新局面。以下是实践文化养老模式的五方面的思考:

1、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文化养老

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创设尊老、敬老的“文化养老”的氛围。“文化养老”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文化是文化养老的核心思想。孔子认为,“尊亲”和“能养”是有本质区别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而不敬,何异乎?”,在传统文化中,既强调对老年人给予物质性的“能养”,更主张提供以“尊亲”为标志的文化养老。关怀老人,尊重老人,重视老人的精神生活是孝道的全面体现。

2、建立健全领导机制

健全老龄委、老干部局、离退休管理机构、社区服务机构等各级领导组织,加强对“文化养老”建设的领导。各级老年机构要积极探索文化养老建设的公益性、参与的广泛性、内容的健康性和种类的多样性,做好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统筹安排、沟通协调和组织实施等工作。

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扶持激励机制

“文化养老”活动的发展需要设施完善的活动阵地和学习阵地,需要必要的器材,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设,开放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性文化事业,为老同志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为文化养老铺路搭桥,创造条件,提供契机。如加强对老年大学、老同志活动室、阅文室、台球厅、门球场、健身广场等场所的建设。湖里区自2013起,不断投入资金,在各社区兴建活动广场,建造减少噪音的环绕式音响,让热爱广场舞的老年人有现代设备的健身场地。

4、“文化养老”的社区文化氛围的开展建设

针对不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兴趣爱好等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对一些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兴趣爱好较少的老年人,提供娱乐场所和组织设施,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对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老年人,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不同的团队,如体育、书画、文学创作、舞蹈团、合唱团、旅游团等。兴办各种持续性适合各年龄段的文体活动,如迄今已举办了六届的湖里区社区文化艺术节就是一个广受群众喜爱的一个文化大平台,艺术节中参加各种活动的中老年人占活动总人数的70%,其中老年人占30%,他们热情快乐地参加艺术节的各种活动,如独唱比赛、戏曲曲艺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广场舞比赛、书画展、摄影展等,他们在活动中得找到快乐找到自信并得到文化素养的提升。湖里区社区文化艺术节的大平台为湖里区的老年人提供了活动和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达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文化养老”功能,实现了寓乐于教、寓乐于学和寓乐于动、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

5、注重“文化养老”的持久性,“文化养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让“文化养老”的各项工作更为完善。培养老年骨干队伍,以带动各项活动的开展;培育扶持激励机制,提高活动质量,肯定成绩,保护老年人活动的积极性,为老年人开展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三、结论

概括地说,精神关爱与物质供养是养老不可缺少的两大主要保障支柱,“物质养老”与“文化养老”可以形成老年人群体的外在生存保障和内在生命丰富的双管齐下,特别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期阶段,面对解决老龄化社会的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富有创意的结合和有路可循的实践方向。这将会对“老有所依”和“老有所养”从梦想到现实的进行一个乐观有益的诠释。

猜你喜欢
物质养老机构
养老生活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