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中的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2016-10-18 02:54袁青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班走班制任课教师

袁青

“走班制”是指一种按课程内容的类型、层次重新编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及现有的学习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入相应的教学班,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中学逐步推进走班制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这意味着未来普通高中将出现20多种课程组合,而一般高中很难开出20个行政班,如何落实当前高考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走班制起源于美国,在我国多地进行了推广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丰富性,因层确立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升,建立了以导师和成长顾问为主的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时的盲目和随意。然而,当前的选课走班制并不完善,尤其是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众多问题。基于此,笔者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当前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开展系统分析,尝试探索有效的改进路径。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选课走班制是指普通高中不仅根据学生成绩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学校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结果,把同一时间选择同一课程的学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临时班集体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会再到另一个教学班上课,所以这也是选课走班制的由来。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保证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提高了学习成绩,减轻了课业负担,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流动上课,加剧班级管理困境

选课走班制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每人一张课表成为了现实,进而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导致行政班组织班级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过去的很多班级活动被迫缩减甚至取消。长此以往,势必弱化学生对行政班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荣誉感,不利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同时由于走班制及其所具有流动、灵活的特性使得班级成员呈现一定程度的离散状态,这种临时性的集结增加了教学班的不稳定性,进而使教学班的教学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并显得格外混乱,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收缴方面。

另外,教学班班主任对流入到其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比较陌生,使得班主任不易掌控班级情况,迫使班主任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上。然而,在时间上,由于选择不同的课程,学生在多个时间段将会游离于班主任的视线之外;在空间上,由于学习层次、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会选择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使在行政班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因此,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时时处于班主任的监控之下,班主任很难对学生的真实情况有全面了解,更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要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教学班,难度较大。

2.“分层教学”理念浮于表面,“走班”被落实成“快慢班”

根据笔者调查,走班制在其推行过程中有逐步偏离其“因材施教”轨道的情况发生。走班制“以生为本、分层教学”的理念受到异化,学生被走班,并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种层次,然后施以不同的教学。一些学校的走班制试验走入误区,在实施过程中逐渐被异化为“快慢班”,这不仅违背了走班制“因材施教”的良好初衷,而且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标签式定性,导致“马太效应”在校园中的滋生与蔓延,甚至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公平的理念和原则。同时,“快慢班”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处于快班的学生骄傲自满,慢班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失落感,容易引起两极分化。

3.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班级管理出现缺位

(1)教育监管人沟通渠道不畅。传统固定班级组织模式下的教育监管人由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组成,而选课走班制使任课教师的组成多元化,这是由于选课走班制赋予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使其能够依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学科不同层级的任课教师,进而导致教育监管人之间沟通不畅的局面。

(2)教学班课后辅导难以开展。走班制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行政班,上课时学生集结,结束后各自返回自己的行政班,由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任课教师相异,学校很难安排辅导教师深入到行政班进行课后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改进走班制的管理建议

1.加大制度宣传力度

走班制实施的前提是学校是否秉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理念。现阶段而言,学生、家长以及部分领导和教师对走班制缺乏基本的理解与认识,对其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持怀疑态度,从而出现对走班制的顾虑和误解。为此,学校应切实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拓宽沟通渠道。例如,以专题家长会、班会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广泛宣讲走班制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优势,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合作机制,改变其传统的教育观念,力求达成共识:走班制的重点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的传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创造性和挖掘学生个体潜能,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只是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拔,而应转向“以生为本,人人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轨道。

2.加强适度建设,做到教管合一

行政班班主任要实行动态管理,教学班任课教师也应班主任化。

唯有实行班级动态管理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加强与教学班任课教师的沟通。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与教学班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身心状况,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主动进行沟通。

其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最后,加强学生自觉性教育。实行走班制,学生在校的大多数时间将会在教学班度过,他们游离于行政班班主任的视线之外。因此,行政班班主任应加强学生的自觉性教育,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使其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并积极配合教学班任课教师的工作。

同样,教学班任课教师不应把教学班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教学,而应把教育目标多元化。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教学班任课教师应淡化学生行政班的意识,增强教学班的意识,以教学班为整体将不同行政班学生交叉排位,打破班级界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维护课堂纪律,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班集体观念的形成。第二,教学班任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及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去处理教学问题,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关注分层教学课程群的开发

课程作为走班制的先决条件,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加大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更好地为走班制教学服务。同时,课程资源的建设要符合多样性、丰富性和时代性的标准。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是推进走班制顺利实行的重要举措,在走班制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此,学校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对在职教师进行相关继续教育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定期举办教育研讨活动,通过教师的发展带动学校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班走班制任课教师
雅韵·智慧·健康
普通高中教学班与行政班管理的分析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加强教学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