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银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利用互动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教学要创造条件,发挥家庭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一步扩展学生互动交流的空间,激活学生互动的热情。
关键词:互动教学 化学 培养兴趣 教学情境
活跃的课堂氛围、及时的学习交流、精准的教学指导,是我们对互动教学的预期和应把握的核心原则。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行动,旨在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式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应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推广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有效实施,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给初中化学课堂吹进一股春风,增加了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释放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初中化学课堂上采取互动式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互动交流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但要弄清它的燃烧有何奥秘?那这样的课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互动交流搭建了平台。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把本节课设计成一节互动性质的活动课。在课上,我们可以把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让学生以蜡烛的燃烧为激趣点,开展互动交流。首先,针对教学内容开展情境导入:“在漆黑的晚上,突然停电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使用蜡烛照明,对于这样的场景我们还是有印象的。那么,同学们有没有细致地观察过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呢?我们以化学的眼光怎么看待蜡烛的燃烧呢?”“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观察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看哪组提出的问题多。”学生们的兴趣被瞬间点燃了,开始动手实验,并针对蜡烛燃烧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交流互动。有的学生提出问题:蜡烛在燃烧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蜡烛的芯为什么都是用棉线制成,可不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蜡烛本身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会不会影响到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什么让蜡烛的火焰越来越高?蜡烛燃烧时火焰有分层现象,哪层温度最高,其原因又是什么?若点燃熄灭蜡烛时的一缕白烟,为什么蜡烛又复燃了,其白烟的成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能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并提出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在学生互动交流讨论中生成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素。
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的欲望和冲动,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出发,找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二、运用学科知识渗透,激活课堂互动的热情
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而激活课堂互动的氛围。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创造出多样适宜的教学情境,像精彩的演出一样让人身临其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从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和互动。
比如,在学习水的组成时,根据本节知识点和学生的生物知识,创设出这样的教学情境:水是生命之源,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一般都在60%以上,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如果三天不吃饭的话还可以生存,可是如果三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究其原因,水是人体营养物质运输的载体,人们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必须通过水才能被运输和吸收,供给细胞生命活动。那么,你们对水有哪些认识?从化学角度我们又如何来认识水?如果我们用水来做实验,一起来探究其组成,会获得怎样的收获呢?在这样的情形下,笔者开始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不时地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中发生的变化,注意电源的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速率,并对这种现象展开讨论和交流。实验做完以后,笔者要求学生们针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展开探讨互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说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和互动交流,学生们的注意力逐渐地关注到水的本质上来,最终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三、利用小组互动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化学实施课堂互动合作教学,一定要注意互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小组互动合作的问题,当好学生的引路人,适时点拨,充分发挥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互动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同样是在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互动的活力,笔者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5人,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精心合作,智慧的碰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学时,笔者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互动: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电源的正负极产生了气体,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些气体是一样的吗?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针对这样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开始了交流探讨。此时教师适时点拨,提醒学生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和氢气,请设计实验加以鉴别。其中就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以试着用点燃的木条,去靠近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并观察产生的现象。学生们经过讨论和交流,认为这种方案是可行的。根据设定方案,在整个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互动合作一直在活跃地进行。经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交流互动,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再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当演示镁条燃烧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同学们就有了疑问:“它们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了吗?”在这样的情境下,笔者充分发挥组内分工合作的优势,让学生讨论,探讨其原因,组员之间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教学效果显著。
四、充分挖掘课外资源,拓展学生互动新空间
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课后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的家庭作业,开发和扩张学生互动的新领域和新空间。
我们在进行爱护水资源教学时,利用学生的课后作业,扩展教学的空间,提高学生交流互动的效果。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这样的:通过爱护水资源的知识学习,对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有了自己的认识,如果你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承担南水北调工程的设计,为了减少和避免沿途的水污染,我们如何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们经过在家里查阅资料,整理出一系列问题和处理方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针对作业进行激励性的讨论和互动。有的学生指出,要想减少沿途的水污染,一定要控制污染源,杜绝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排,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采取行政和资金补贴措施,引导沿途的农民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等。学生的讨论互动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地展开,得益于家庭作用的辅助。
相信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互动教学成效显著,应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优势,有效地拓展学生互动的资源和空间,一定会开辟出化学有效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吴旖旎.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实施[J].理科考试研究.2014,(16).
[2]庄艳玲.互动式教学让数学课堂“动”起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3]赵禄.互动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10).
于银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素质,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利用互动教学的优势,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教学要创造条件,发挥家庭作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一步扩展学生互动交流的空间,激活学生互动的热情。
关键词:互动教学 化学 培养兴趣 教学情境
活跃的课堂氛围、及时的学习交流、精准的教学指导,是我们对互动教学的预期和应把握的核心原则。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积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行动,旨在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式的课堂环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应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推广运用。互动式教学的有效实施,犹如“柳暗花明又一村”,给初中化学课堂吹进一股春风,增加了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自我潜能的释放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
初中化学课堂上采取互动式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互动交流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例如: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现象,但要弄清它的燃烧有何奥秘?那这样的课题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互动交流搭建了平台。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把本节课设计成一节互动性质的活动课。在课上,我们可以把蜡烛及其燃烧的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让学生以蜡烛的燃烧为激趣点,开展互动交流。首先,针对教学内容开展情境导入:“在漆黑的晚上,突然停电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使用蜡烛照明,对于这样的场景我们还是有印象的。那么,同学们有没有细致地观察过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呢?我们以化学的眼光怎么看待蜡烛的燃烧呢?”“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观察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看哪组提出的问题多。”学生们的兴趣被瞬间点燃了,开始动手实验,并针对蜡烛燃烧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交流互动。有的学生提出问题:蜡烛在燃烧的时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蜡烛的芯为什么都是用棉线制成,可不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蜡烛本身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会不会影响到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什么让蜡烛的火焰越来越高?蜡烛燃烧时火焰有分层现象,哪层温度最高,其原因又是什么?若点燃熄灭蜡烛时的一缕白烟,为什么蜡烛又复燃了,其白烟的成分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能在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过程中自主发现并提出来。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是在学生互动交流讨论中生成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要素。
由此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的欲望和冲动,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出发,找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化学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并主动参与交流讨论。
二、运用学科知识渗透,激活课堂互动的热情
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从而激活课堂互动的氛围。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创造出多样适宜的教学情境,像精彩的演出一样让人身临其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从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和互动。
比如,在学习水的组成时,根据本节知识点和学生的生物知识,创设出这样的教学情境:水是生命之源,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一般都在60%以上,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如果三天不吃饭的话还可以生存,可是如果三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出现危险。究其原因,水是人体营养物质运输的载体,人们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必须通过水才能被运输和吸收,供给细胞生命活动。那么,你们对水有哪些认识?从化学角度我们又如何来认识水?如果我们用水来做实验,一起来探究其组成,会获得怎样的收获呢?在这样的情形下,笔者开始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不时地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中发生的变化,注意电源的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速率,并对这种现象展开讨论和交流。实验做完以后,笔者要求学生们针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展开探讨互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想法,说出自己的疑问,表达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和互动交流,学生们的注意力逐渐地关注到水的本质上来,最终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三、利用小组互动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化学实施课堂互动合作教学,一定要注意互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小组互动合作的问题,当好学生的引路人,适时点拨,充分发挥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互动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同样是在进行电解水的实验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互动的活力,笔者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4~5人,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精心合作,智慧的碰撞,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学时,笔者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互动: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电源的正负极产生了气体,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些气体是一样的吗?如何用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针对这样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开始了交流探讨。此时教师适时点拨,提醒学生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和氢气,请设计实验加以鉴别。其中就有学生提出:我们可以试着用点燃的木条,去靠近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并观察产生的现象。学生们经过讨论和交流,认为这种方案是可行的。根据设定方案,在整个实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互动合作一直在活跃地进行。经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交流互动,充分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再如,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当演示镁条燃烧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同学们就有了疑问:“它们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了吗?”在这样的情境下,笔者充分发挥组内分工合作的优势,让学生讨论,探讨其原因,组员之间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教学效果显著。
四、充分挖掘课外资源,拓展学生互动新空间
化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课后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的家庭作业,开发和扩张学生互动的新领域和新空间。
我们在进行爱护水资源教学时,利用学生的课后作业,扩展教学的空间,提高学生交流互动的效果。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这样的:通过爱护水资源的知识学习,对水资源的治理和保护有了自己的认识,如果你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师,承担南水北调工程的设计,为了减少和避免沿途的水污染,我们如何处理好南水北调工程?请同学们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们经过在家里查阅资料,整理出一系列问题和处理方案。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针对作业进行激励性的讨论和互动。有的学生指出,要想减少沿途的水污染,一定要控制污染源,杜绝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排,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采取行政和资金补贴措施,引导沿途的农民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等。学生的讨论互动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地展开,得益于家庭作用的辅助。
相信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互动教学成效显著,应成为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优势,有效地拓展学生互动的资源和空间,一定会开辟出化学有效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吴旖旎.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实施[J].理科考试研究.2014,(16).
[2]庄艳玲.互动式教学让数学课堂“动”起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3]赵禄.互动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