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蕾
[摘 要]本文着眼于齐齐哈尔市的翻译人才培养问题,分析了现有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为了解决现在阶段的这些问题,学校与企业展开密切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办法。学校可以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课程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评价方法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在具体的操作形式上,可以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合作和共建实习基地等多种形式。
[关键词]齐齐哈尔;校企合作;翻译人才
[中图分类号]H05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9 — 0121 — 02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日益增长,国内外企业之间频繁的商务性活动和向外型经济的发展势必导致对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的激增。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因地而异,应各具特色。齐齐哈尔地区的地理优势凸显,是丹顶鹤的故乡,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丹顶鹤而闻名,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之后,齐齐哈尔已经形成了“肩挑北亚、面向东欧”的独特区位,有机嵌入到“一带一路”大战略中。面对这样的挑战,高校培养专业翻译人才时需要制定明确的教育理念,拓展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机结合,避免高校与企业人才供给产生脱轨现象。
1.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明确。我市各大中专院校在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更侧重的是师范类人才的培养,学生只能掌握宽泛的外国语言理论。但几年来,师范类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与此同时,几乎所有面向外语教学的翻译课程设置都是选修课,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相关的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课程的设置。各大中专院校对专业翻译人才培养认识不到位。每年毕业的外语类毕业生不少,可真正能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却十分稀少。
教学模式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师注重的是学生最终译文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极其有限。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其自主性。教师根本就无法对于学生的译文一一回馈,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没有有效的交流。长此以往,学生的翻译能力无法得到切实的提高。
师资队伍薄弱。各个大专院校的教师都是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专家,常年从事语言学与文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但并没接受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也缺乏较强的翻译实践操作能力。无法给予学生行之有效的翻译技能的指导。
2.翻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
要想解决翻译人才供需矛盾,校企合作不失为一个良策。校企合作就是把人才需求市场和人才培养两方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效的减少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上的不确定性,切实提高学生自身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相对稳定的渠道,为企业培养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外语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2.1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向
以我市为例,我市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重型机械成套设备及其零配件、纺织品、机电产品等领域,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既懂专业领域知识又能熟练驾驭英汉或是俄汉两种语言的专业翻译人才。而各大中专院校培养出来的外语类人才并不能掌握这些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因此学校在培养外语类人才时应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当地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与各个进出口贸易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例如,齐齐哈尔大学可以利用自身在纺织工程、轻化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化学工程等领域的优势,与第一机床厂、雄鹰集团、齐齐哈尔纺织厂等企业展开积极合作,为这些主要的进出口领域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解决了我市主要的进出口贸易公司缺乏专业的翻译人才的问题。
2.2职业能力为目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制定课程目标
各大中专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水平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设定以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习到的教学内容。闭门造车式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根本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学校需要通过对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度了解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翻译人才有哪些能力上的需求,与企业的资深员工共同探讨,最终确定出适合自身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设定主要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的文体特点和遣词造句的特点、熟练驾驭英汉或是俄汉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等方面展开。
2.3课程目标为指导,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授课方法不适用于翻译人才的培养。目前绝大数的翻译教学都是采取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然后教师以“标准译文”为标准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讲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能采取被动接受和聆听的方式,根本无法作参与到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将来可能要从事的专业、需求等,开展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翻译工作坊、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是可以广泛采用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翻译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对不同文体的翻译任务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翻译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更注重翻译工作中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在具体的翻译练习素材的选择上必须要与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将企业的实际翻译案例进行整理与分类,可以将这些实际翻译案例运用到翻译教学中。
2.4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前提,改革传统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以教师主观上对学生课堂表现和期末一次性考试为学生打分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无法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翻译能力,缺乏公平性和科学性。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将传统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多的偏重于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平时练习的完成程度、学生之间的互评、企业相关人员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这种多角度、多维度的测评方式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校企合作培养翻译人才的形式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采取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
3.1订单式培养
各大中专院校可以采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目前所普遍采用的订单式培养的形式。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企业从招生阶段开始就与企业签订培养合同,并在今后的师资、办学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学生在毕业合格后直接到企业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国内采取订单式培养的翻译人才案例有很多。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北京奥组委定向培养的翻译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为联合国定向培养的翻译人才。订单式的培养形式能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各种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为在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进行的各种广泛的合作使得毕业生在毕业后就可以很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工作效率。就我市的翻译人才培养而言,一个企业所需要的翻译人才无法达到独立成为一个教学班的规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将为多个企业培养的翻译人才整合为一个教学班级。在上一般的基础课时合班上课,在涉及到不同企业的翻译文体、翻译任务时,将为同一个企业培养的学生分在同一个翻译工作坊。不同的学生可以在学校范围内选修与将来工作相关的专业课程。
3.2师资合作
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员工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兼职导师。定期组织这些客座教授和兼职导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将他们从业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经验潜移默化的传授给学生。另外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学校教师提供翻译培训的机会,帮助教师了解翻译领域的最新动态,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翻译练习资料。
3.3共建实习基地
实践翻译是翻译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了系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之后,必须通过具体的翻译实践才能不断的积累下大量的翻译经验。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有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去。目前,很多学校都采取了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方式。仅就我省来说,东北林业大学的MTI翻译硕士培养过程中,就与武汉传神翻译公司共建翻译基地。一方面,学生在毕业前的半年时间在传神翻译公司总部进行为期六个月实践翻译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平时可以通过传神翻译公司的翻译平台承接不同内容的翻译实践工作。企业的相关人员会对学生的翻译文本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这些评价内容最终要作为毕业考核的一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但有利于学生翻译实践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企业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品学兼优的潜在员工。通过实习基地的不断完善,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翻译成本。在实习过程中,学校与企业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从而保证学生的译文的质量和数量,为将来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论
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相契合,才会发挥教育的应有的价值,才会将知识回馈社会,服务于社会。所以,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明确教育目的,衔接市场需求,丰富培养形式,拓展教学途径与手段,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参 考 文 献〕
〔1〕赵继荣,对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翻译教学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01):101-102.
〔2〕杨世卓.彼得·纽马克翻译新观念概述〔J〕.中国翻译, 1998,(4):26-27.
〔3〕蔡辉,张成智.论翻译专业硕士培养中的校企合作〔J〕,中国翻译,2013,(04):51-52.
〔4〕党金学.新世纪呼唤新型中译外翻译人才〔J〕.外语教学;2002,(03):81-84.
〔5〕王银泉,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外语界,2008,(02):20-27.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