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二语动机策略实证研究*

2016-09-20 06:16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二语动机教学策略

谢 倩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2)



基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二语动机策略实证研究*

谢倩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阜阳236032)

动机被认为是导致学习个体差异的最主要情感因素,动机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从师生的双重角度调查大学英语教师动机激发策略的实施效果及有效性,并针对两组被试对二语动机策略的认识差异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表明,两组被试在某些具体的动机教学策略使用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此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教师访谈进一步探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为教师提出进一步建议。

二语动机策略;实证研究;二语学习动机

作为决定二语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二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在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界被给予了持续性的关注。众所周知,二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如果学习动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和足够的强化,学习者就会因缺乏持久的学习内驱力而难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Short & Weissberg Benchell(1989)提出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动机策略并称为成功教学策略铁三角。众多研究结果也证实,教师对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的运用是提高语言教学效果的关键。由此可见,鉴于二语动机教学策略在语言课堂中的重要性,其实施现状和有效性是必须加以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研究综述

国外对二语动机策略的研究已具有相当多的成果,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的研究大多基于理论层面进行阐述,并不能为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Oxford& Shearin,1994;William&Burden,1997)。首次使动机策略研究具备实证性质的是D·rnyei & Csizer(1998)以200名匈牙利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旨在用实证数据印证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动机这一理论,并据此提出了激发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方面卓有成效的十项宏观策略。此后,在全面总结动机策略研究的基础上,D·rnyei(2001) 基于二语动机的过程模式构建了动机策略框架,对动机教学策略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也为后续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和参照基础。到目前为止,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的运用对学生的动机及课堂动机行为可产生积极的影响已经得到大量研究证实。Papi & Abdollahzadehin Iran (2012), Adisa Teo &Cho(2013)通过问卷调查分别在不同的地区进行试验,指出教师动机策略与学生学习动机具有强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得出教师的动机教学策略与学生喜好会存在偏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动机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近年来,在引介D·rnyei动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国内针对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开始集中出现。为全面了解国内研究现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以“二语动机教学策略”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搜索出相关文献,通过对获得的论文进行甄别发现,国内对二语动机激发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也进行了少量的实证研究。季明雨(2004)对比了英语专业教师和非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动机策略的不同,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发现教师认为重要的动机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并不经常使用。尤陈静(2010)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把来自城市和农村的高中英语教师作为受试对象,调查了他们对动机策略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动机策略使用频度的差异性。赵娜、王俊菊(2010)在同一问题上对中学英语教师展开调查,发现虽然教师重视动机策略,但很少使用与小组相关的动机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以上的研究大多运用质化和量化的研究方法关注教师对动机教学策略重要性的认知,论证了动机策略的使用对学习者产生的积极影响。但国内在二语动机策略研究视角的深度和宽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些研究的受试维度较为单一,研究对象集中聚焦在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已有的调查内容仅考察学生对于教师策略行为的认识或者教师对于自己策略行为的认识,缺乏同时从教师和学生双重视角探讨对于教师策略行为的认识,对动机策略的实施效果也较少涉及。并且上述研究中动机激发策略一般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外语水平的差异却没有受到重视。根据D·rnyei(2001)的观点,动机激发策略并不总是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与差异性很可能是影响动机激发策略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承载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前途和希望。由于本科生和高职生高考外语成绩巨大差距的客观存在,高职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应存在着与本科生不同的特点。因此,本研究以安徽某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和学生双重视角出发,重点考察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对动机激发策略的运用情况与学习者认识的差异性,力求验证在不同学源背景下教师常用动机策略的实施效果,为动机策略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并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二语动机策略研究。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高职英语教师对课堂动机策略认识程度与运用频度如何?

(2)高职英语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动机策略使用的认识是否有差异性?

(3)如果有差异性,哪些动机教学策略的差异性显著?造成差异性的原因是什么?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安徽省一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21名大学英语教师和其任教的950名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其中女教师18名,男教师3名。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具客观性,在考虑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基础上本研究抽取了3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

3.研究工具

本研究共有两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参考D·rnyei(2001)的动机策略量表,并根据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进行初步增删和改编。基于相关研究文献,本研究将问卷中的32项动机教学策略分为9大维度,主要涉及教师行为、努力、自信、课堂气氛、目标、小组活动、目标语相关价值、兴趣、评价与反馈等。由于两类调查对象的差异性,本研究设计了两套问卷,其内容和题目顺序保持一致,语言表述人称不同。问卷旨在调查受试对各动机策略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运用频度以及动机激发策略的实施效果。SPSS信度分析表明,两套问卷的Alpha总体信度系数均高于0.9,超过了0.70的可接受信度系数。本量表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记分,问卷一从“从不用”到“很常用”,以1-5分与之对应;问卷二从“不重要”到“很重要”,分别以1-5分与之对应。正式使用的量表包括导语、个人信息和动机策略3个部分。

4.数据收集与分析

2015 年 11月本研究实施了问卷调查,要求教师、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并告知他们本次调查所获全部资料将仅作研究用途,与学业成绩无关,不记名,无需有任何顾虑。对31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对9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50份,回收有效问卷903份。问卷调查结束后,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教师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以了解受试教师对动机策略的总体认识和运用频度;其次对两组被试问卷的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找出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策略项目;最后,从所有差异显著的动机教学策略项目中,分析两组被试对动机教学策略实施效果的不同认识,进一步剖析原因,并提出参考意见。

三、结果与讨论

1.高职英语教师对课堂动机策略认识程度与运用频度的调查

本研究使用SPSS19.0对教师问卷的课堂动机策略认识程度与运用频度进行描述性统计,以了解受试教师对动机策略的总体认识和运用频度。结果发现(见表1、表2),在10项最重要和10项最常用的动机策略中,有7项是共同的,这说明高职英语教师在动机策略的认识和运用频度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表1 教师认为最重要的10项课堂动机策略

表2 教师认为最常用的10项课堂动机策略

在教师对动机策略的总体认识和运用频度的调查中,教师精心施教、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被多次强调。在半结构化的访谈中,受试教师也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教师提到“非常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课前的充分备课自不必说,还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补充课外素材,不局限于教材,增加学生接触英语文化的机会”。教师还提到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之后,自尊心遭受挫折和打击,总会伴随一种“无形的自卑感”和“无能的心理情绪”,这种负面的因素会给二语习得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外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注、教师的师德修养对消除这种焦虑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起到关键的作用。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发现在常用动机激发策略中,受试教师注重“强调英语学习的实用价值”。这与高职英语课程理念、课程定位及教学整体思路有关。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目标是以培养高等实用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其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要求英语教师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教育方针的前提下,突出高职学生在未来职场交际中所需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访谈中,三位教师均提到“高职英语的实用性才是其特色所在”,在教学中注重大学英语与学生专业的紧密勾连,“培养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用英语进行专业方面的对外沟通能力”。

2.高职英语教师动机策略的使用频率与英语学习者的反馈对比

本研究第二阶段对比了大学英语教师动机策略的使用频率与英语学习者的反馈上有何差异。通过对两组被试的问卷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发现共有7项动机教学策略的双尾显著性概率小于0.05,说明两组被试对这七项策略的认识有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教师组与学生组T检验结果(七个差异显著项目)

为进一步细化研究英语教师动机策略的使用频率与英语学习者反馈上的差异性,本文将对双尾显著性概率小于0.01的四项策略进行分组统计(见表4),并结合教师访谈,进一步探明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表4 教师组与学生组差异显著项目的分组统计

参考表4各项策略的均值差值可以发现,3、8、23、11项策略的教师组均值均高于学生组,说明教师对这些策略虽然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促进措施,但学习者的反馈却仍不太理想。进一步对结果进行观察发现,这四项策略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关注(策略3、策略8)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策略23、策略11)。

关于“营造轻松愉快、利于学习的课堂气氛”策略的使用,受访教师抱怨“课堂上设计的活动学生不愿主动参与,任凭教师热情再高,讲台下就是一片沉寂”、“英语课对学生来说只是二十六个字母组成的无聊讲座”。而另一方面,学习者希望教师能“随时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这意味着学习者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实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不管是学习上的帮助还是课下的交流,学生都有很强的意愿期待老师与自己公平随和的沟通。本文分析出现这种受试双方相互矛盾的原因在于情感因素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过于强调语言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师生缺乏情感交流,重知轻情,导致严重的知情分离现象。而国外大量的研究都表明(Moos and Trickett,1974;Fraser,1986) 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确实存在:正面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消极的情感抑制认知活动,影响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降低语言学习效果。因此本文认为,要营造一个“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外语教学课堂环境,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情感释放”的教学价值,深入探究积极情感策略的培养路径。这样通过有意识地介入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部力量,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达到以情优教、知情交融的良好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小组活动的组织方面,教师们虽能意识到英语教学中经常运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由于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形成了被动的英语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的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受访教师证实在小组活动中“基础好的学生积极性高,基础差的学生看热闹”、“小组活动学习者参与度不均衡,积极性不够,个别学生甚至显露出抵触情绪”。加之本次调查涉及的教学班学生人数在 45人左右,班级人数过多导致小组活动耗时比较长,难以控制。种种原因使得小组学习的实效性大打折扣,教师的积极性也在削减。为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和进步,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内角色、任务等分配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分工,让学生承担相应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如把小组中每个成员可分工为记录者、资料收集员、汇报者等,且这些角色可以互相轮换,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找到体现自己能力的成就感。这样才能确保小组活动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避免出现合而不“作”,作而不“合”的现象。总之,这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积极地探索教学模式转变的策略及措施,使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结语

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在第一阶段对英语教师对课堂动机策略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使用频率进行探析。结果表明,高职英语课堂教师对动机策略的认识程度和最常使用的动机策略大体一致,前十项中有七项相同,分别为:充分备课;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投入,富有激情;积极肯定学生的努力;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教学中定期组织小组活动。第二阶段进一步对比了教师与英语学习者在英语教学中动机策略的认识差异:在三十二项课堂动机策略对比中有七项师生间有差异,其中有四项差异最大。这说明教师们经常使用的课堂动机和学习者认为有效的动机策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两组被试对某些具体的动机教学策略使用的不同评价,提醒我们要以研究者的眼光重新反思和审视常规的教学经验和活动方式,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是注意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此外,强化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做到知情合一。在二语动机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只有综合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发生“同频共振”的结果(徐智鑫,冯新华2012)。

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如实证研究的样本容量偏小,研究范围有限,并且由于受到时间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未能充分反映动机策略运用的时间性和动态性特征。这是本研究的一大缺憾。另外本研究结论是否适用于其他高校教师和学生尚需进一步验证,希望本研究能引发未来本领域的更多研究。

[1]Abdollahzadeh,E,& Papi,M. Teacher motivational practice,student motivation,and possible L2selves: An examination in the Iranian EFL context[J]. Language Learning, 2012,(2):571~594.

[2]Bernaus, M. & R. C. Gardner. Teacher motivation strategies, student perceptions, student motivation, and English achievement [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2008,(3):387~401.

[3] Cho, E.Y,& Teo A. EFL teacher’s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and student’s preference in the deep southern part of Thailan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2013,(1):15~31.

[4]Dornyei, Z. & Csizer, K..Ten commandments for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 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tudy[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1998,2(3): 203~229.

[5]Dornyei, Z.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6]Guilloteaux, M.J&Z. Dornye.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 A classroom oriented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on student motivation[J]. TESOL Quarterly,2008,(42):55~77.

[7]Oxford, R. L. & Shearin, J.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178): 12~28.

[8]Short, E. J. & Weissberg-Benchell, J.A. The triple alliance for learning: cognition, metacognition, and motivation [A]. In C. B. Mc Cormick et al(Eds.), Cognitive strategy Research[C]. NY: Springer, Veilaz,1989.

[9]Williams, M. & R.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0]高越.国内外二语动机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J].山东外语教学,2012,(2):62~67.

[11]季明雨.关于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动机策略运用的调查[J].外语界,2004,(6):34~40.

[12]秦晓晴.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3]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9~13.

[14]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26~29.

[15]项茂英.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外语界,2004,(4):37~42.

[16]徐智鑫,冯新华.动机策略教学、英语学习动机和学生课堂行为内在结构的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03,(8):32~36.

[17]尤陈静.高中英语教师的动机策略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3): 72~75.

[18]赵娜,王俊菊.中学英语教师课堂动机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 47~54.

2095-4654(2016)06-0107-05

2016-03-18

安徽省2015年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SK2015A727)

H319

A

猜你喜欢
二语动机教学策略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