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9-20 06: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工作者

邹 素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邹素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翻译产业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地区的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原经济区在翻译产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翻译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缺乏规模有序的经营,翻译产业科学技术含量太低等。为了更好地发挥翻译产业对中原经济区的社会推动作用,文章首先对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化进程中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原经济区翻译市场及产业的顺利运行起到建设性作用。

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化;问题;对策

翻译产业对经济、政治、文化具有的重要作用,翻译产业化发展则对广大翻译工作者、翻译企业和出版发行、IT、经济贸易等行业将产生更大影响。因此应该大力促进翻译产业化,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推动翻译产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当前对翻译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地方政府对于翻译产业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小,对于翻译产业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对于很多基础性的概念处于探索和争论中,翻译产业链还不完善。

文章首先对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化进程中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继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原经济区翻译市场及产业的顺利运行起到建设性作用。

一、翻译产业及其相关产业

翻译产业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服务生产或产品声场,也就是翻译服务产业。(朱宪超,2005)产业化的含义是指在某一相关产业中存在某种链条,链条的每个环节之间紧密相扣,各有分工,井然有序,分开可以独立发展,合并可以形成团队(刘习良, 2006)。产业链存在上游产业、中间部门级下游产业。就翻译产业而言,其上游产业主要有传播传媒业、外贸服务业、出版印刷业、信息技术产业等;中间媒介有翻译公司、翻译协会或行会、翻译工作者;下游产业主要有IT软件支持者、计算机硬件支持者、印刷行业、后期制作、培训团队等(刘习良, 2006)。整个产业链中需要政府对各层次换机进行调整,要起到平衡制约的作用,继而保护链条上的任何一个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化的现状及问题

针对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自身发展情况,通过文献搜集、现场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当前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总结。

1.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翻译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中原经济区主要包括河南28个省辖市及山东、河北、安徽、山西12个地级市,有5个省级翻译协会。翻译行业的行业监管者是行政管理部门和翻译协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宏观政策指导,没有具体的管理行为,这导致翻译协会成为翻译行业主要监管者,而以上5个省级翻译协会主要是作为学术性机构,主办学术会议,举行相关翻译竞赛,而不从事具体的监管工作。

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准入、企业宣传等管理薄弱。目前,大部分翻译公司依靠网络展开业务,招聘翻译工作人员,加之行业监管不到位,导致翻译企业虚假宣传十分严重。动辄宣传自己拥有几百名翻译,几千名翻译,更离谱的企业甚至说自己有上万名翻译,以此显示本企业翻译力量强大。号称与某些著名大公司合作或者为某些大公司提供过翻译服务,事实上根本无据可查。这样荒唐的宣传,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承接大项目,揽到大工程。之所以可以无所畏惧的虚假宣传就是因为翻译企业的宣传不需要承担责任。而目前政府对网络的管理还有待加强,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宣传管理还比较薄弱。这样的虚假宣传危害甚大,搅乱了翻译市场,迷惑了普通百姓,让大家无法辨别翻译企业的好坏。

2.翻译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极度欠缺规模有序的经营方式

通过查阅河南省翻译公司网站、河南各城市工商局网站注册信息及电话咨询,笔者共记录到河南省十个主要城市(包括郑州、洛阳、开封、南阳、信阳、安阳、许昌、新乡、平顶山、焦作)有831家的提供翻译服务的公司或企业,再加上以图文打印等形式注册的翻译单位,实际从事翻译工作的企业数量更多。而河南省作为内陆省份,对外经贸的发展远落后于沿海省份,相对来说,对翻译的需求量并不太对,所以,翻译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文章以河南省郑州市翻译企业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查,得知目前在翻译企业注册,只需要三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并且没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要求,例如语言标准的要求。这种低门槛和高利润会吸引大批人涌向翻译产业市场,以致有媒体曾将经营翻译企业同开洗衣店并列为“投资几万元”即可实现的“致富捷径”。同时,在郑州市翻译市场上,中小型翻译企业数量占绝大多数,而大型的翻译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缺乏自己专有的品牌,无法引领和规范整个翻译市场。

另外,翻译企业经营无序,也体现在对企业译员的管理上。翻译企业主要是通过网络招聘的以兼职为主的译员。据调查,专职译员不足10人的翻译企业占翻译企业总数将近70%。兼职人员以学生和外贸企业的员工为主。翻译企业很少对译员进行考察或者面试。二者之问是非常松散的管理与被管理,有时甚至连管理都谈不上。

3.翻译工作者素质良莠不齐

笔者曾在2011年参与的一个关于翻译人才需求的调查中调查了许昌市34家企事业单位,调查内容为用人单位对翻译工作者翻译质量状况的满意度,现把这一调查的相关部分列举如下:在对用人单位关于翻译工作者翻译现状调查中, 52. 9%的被调查单位对当前口译者的知识面宽度和广度不满意, 47.1%的被调查单位对口译员的应变能力和素质持悲观态度,认为他们欠缺随机处理事情的能力,另外,分别有14.7%和20.6%的用人单位认为译员口语能力不够和理解能力差。在对笔译工作者工作质量的调查中,有47. 1%的用人单位认为译者的知识面狭隘, 29.4%的单位认为笔译员的理解能力欠缺,除此之外,14.7%和11.8%的用人单位认为笔译员的翻译工作中语法错误较低和工作效率低下。具体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翻译人才需求的调查

另外,笔者也对翻译工作者的失误率的调查中,高达71.5%的用人单位承认因为翻译工作者而遭受过损失, 19.0%的用人单位承认有时遭受损失,而认为从不遭受损失的用人单位仅仅为9.5%,说明当前翻译市场上,翻译工作者水准存在很大问题,翻译质量急需提高。

4.翻译产业科学技术含量太低

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翻译活动技术含量低。笔者访谈了许昌市五家翻译公司(许昌易达翻译有限公司、东元翻译公司许昌店、北京译正翻译公司许昌分公司、译声翻译公司、环球译嘉专业翻译公司),他们的翻译工作人员在进行翻译活动中一般只需要用WORD打字,查找词典或通过网络在线翻译,而对各种翻译软件的使用却不多,这只是一种最初级的文字转换工作,无法完成难度较大的翻译任务。第二,翻译产业没有与其他产业形成紧密的联系,导致了翻译活动成为其他产业活动的附属成分。中原经济区主要产业包括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大批相关产品已经出口海外,在产品的包装和使用说明、公司业务洽谈等很多领域都会涉及到翻译,但并没有很多翻译公司与相关企业达成定向合作,他们之间仍然是一种松散的临时性的关系。特别是在网站与软件本地化、航天科学、医学等领域,翻译企业基本没有立足之地。优瑞指出,国内翻译市场价值每年大约200亿人民币,而国内的翻译企业拟只能消化承接10%左右。

三、促进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发展的措施

1.推动翻译企业转型

长期的价格战不可能促进翻译企业的健康发展,在翻译企业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之后,势必要摸索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翻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翻译质量和翻译服务水平,实现相应的运行模式转型,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运行模式,表现为:规模化发展模式、专业精细化发展模式和经纪人式发展模式。

规模化发展模式是指翻译企业将逐步实现大规模的发展,培养大型翻译企业。这一前提就要明白,大型翻译企业不仅仅指公司从业人员的数量,更要依靠企业的营业额来衡量。当前,国内大型翻译公司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比如翻译项目管理、翻译技术研发等。从总体上说,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中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的集中度较低,缺乏大规模经营模式,这也是国内翻译公司发展中的瓶颈。主要原因在于翻译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占翻译产业总成本的60%-80%(褚东伟,2004)。这种情况下,出现了1+1=2甚或

1+1<2的情况,目前的翻译产业基本上还没有实现规模经济。

翻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需要翻译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翻译企业不断利用语言技术软件,大量使用翻译工具和软件,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今儿提高公司效益,成功转化1+1=2或者1+1<2为1+1>2,在这种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翻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效益,进而产生翻译企业连锁经营、兼并等, 甚或出现“翻译航母”。

专业精细化发展模式是指翻译企业将更加专业,朝着精细的方向发展。翻译企业不再面面俱到,而是专注于某一个或者几个最有优势的领域。这样做能够使翻译企业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集中于某领域的业务,培养能力更强的专业化译员和专家型译者。不仅能引领企业朝向精细化发展,保存自我,而且能服务于有特殊要求的用户,与用户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继而可以减少甚至避免低层面的价格战等恶性竞争,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

经纪人式发展模式是指翻译企业不再提供翻译产品的服务,而是成为经纪人、中介人和联系人,这是一种更加灵活多样的翻译服务方式。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沟通客户与自由翻译工作者,为他们提供中间服务。这种发展模式适合于各种小型的翻译公司,他们的主要努力方向是掌握大量自由翻译工作者和客户的信息,通过提供中间业务收取经纪人费用来生存。

2.培养翻译人才

翻译新生力量的培养是翻译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翻译人才培养不好的直接结果就是翻译质量下降,导致翻译产业化失败,导致文化产业“瘸腿”,对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要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政府支持小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

目前外语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大专院校。大专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多是看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就“生产”什么样的学生。而对于市场需求小的小语种专业,大专院校就没有动力去设置专业、培养人才。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导致小语种人才极度缺乏。

地方政府在支持外语人才培养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改革目前招生政策,扩大大专院校招生自主权,增加大专院校自主招生名额,适当增加大专院校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计划。其次是政府支持某些市场需求小的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在某些有能力的大专院校专门设置这种专业,政府可以对该学校和该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项的补贴或者政策支持,在就业方面也给予政策支持。这样不但解决了翻译产业的人才资源问题,也为文化产业以及国际交流和重大活动储备人才。

(2)建立健全翻译人才评价制度

首先要厘清翻译市场的需求是很重要的前提。翻译人才评价制度要做到细致、有效,就应该把评价对象锁定在社会所需求的专业翻译工作者身上。如果工作上只要求具备外语能力的人才,则不需要列入专业翻译人才评价制度范围。而专业翻译资格证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可以用来考察翻译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所以现在推行翻译人才评价制度已经成为了业内共识,各种各样的资格考试纷纷出炉。2003年开始的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也称翻译职称考试)、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全国翻译证书考试、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同声传译考试等都可以被借鉴来评价翻译人才的质量。

总体来说,翻译工作人员的培养也应该和大多数翻译企业一样走上专业化、精细化之路。能胜任所有行业翻译工作任务的翻译工作者将越来越少,精通某一专业领域、专攻某一专业领域,把某专业领域做透、做精,成为该领域专家的专业翻译人才将越来越多。

3.保护翻译知识产权

长期以来,翻译工作者的署名不被允许印刷在自己所翻译的作品中,即使翻译作品中显示了译者的姓名,也是位于原作者之后,或是处于不显眼的位置。虽然翻译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知识产权应该受到保护,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却对此缺乏支持。另外,译著被人复制时,译者得不到任何知识产权使用方面的报酬。因为我国翻译工作者知识产权的保护基本处于空白。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翻译工作者的署名问题、版权的问题还有复制费用问题都将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政府和相关部门及翻译协会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的方式来保护广大翻译工作者的权利。通过这样的方式,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和地位都将得到提高,翻译工作者的个人利益也将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结语

文化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软实力的提升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而翻译产业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作用不容小觑。针对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中政府监管不到位等众多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如:推动翻译协会体制的转变,推动翻译企业转型,提出了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等,这些策略分别从政府、协会、翻译企业、教育部门等维度出发,以期推动中原经济区翻译产业化的进程,促进中原经济区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褚东伟.国际翻译服务贸易与中国翻译产业研究[J]. 国际经贸探索, 2004,(2).

[2] 刘习良. 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我国翻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 中国翻译, 2006,(4).

[3]朱宪超.我国翻译产业的概念、形态及其它[A].全国第五届翻译经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5.

[4]优瑞(Jiri Stejskal).2006中国国际翻译产业论坛上的发言.2006.6.28 http//www.tas.org.cn/n271c18.aspx.

2095-4654(2016)06-0036-04

2016-02-13

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语言服务业调查研究”(162400410489)阶段性成果

H059

A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沁园春·赞中原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御中原 画饼充饥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