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旭明
论延长提问“等待时间”的教育意义
●吴旭明
提问的“等待时间”是指老师在提问之后和得到学生回答之间的时间,也指学生回答完毕和得到老师评价之间的时间。延长提问的“等待时间”,不仅使老师能成为更有效的探索者,而且能改善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提问之中,降低学生回答的失败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减少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等,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等待时间;课堂提问;教育意义;美国者被提问者有2到3秒的沉默,老师就会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同一个问题;二是学生给出答案后,直到老师或者其他学生肯定或否定其答案,然后教师再继续进行下去,这段间隔为“等待时间2”。延长“等待时间2”,学生会有足够的时间对答案重新考虑和纠正,但是学生回答完毕前可能会出现被打断的情况导致“等待时间2”较短。[4]
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何谓“等待时间1”和“等待时间2”:
教师:我们昨天讨论了火山,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火山口?
(等待时间1:教师给学生时间考虑问题,并关注学生的非言语信息,看是否需要提示-这对开放性问题和难度较大的问题尤为重要。)
尼达尔:我记得,那是火山的中央部分塌陷形成的环形坑。虽然我不太肯定,但我想那些蒸汽和气体就是从那里喷发出来的。
(等待时间2:教师等着其他学生或尼尔达自己考虑并肯定和否定这一回答-这对于犹豫的回答或部分正确的回答尤为重要。)
……哦,对了,我记得课文当中的图,图中画着火山口往外冒烟呢。
马丁:她说得对,那也是在我们画板上画过的,大家还记得吗?
老师:那么画板上还画了什么?”[5]
如图中所示,在“提问-回答-反馈”的课堂互动
美国学者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对提问的等待时间进行了大量的课堂研究。最早的研究是由罗维(M.B.Rowe,1969)提出的,她观察研究了几百个科学课的视频。延长提问的等待时间被认为是改善课堂学习的一种方式。等待时间是建立在 “提问-回答-反馈”这样的课堂互动结构中的,延长等待时间也会引起课堂互动形式的改变。[1]
日常交流对话中,停顿时间很短。美国教育者杰弗逊(1988)发现这样的停顿时间不到1秒。[2]停顿时间过长会被认为对话有困难。然而,在课堂中,师生对话之间的停顿,经常被认作是等待时间,也称作是思考时间,即教育者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等待时间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方式,大部分学者认同美国学者罗维(M.B.Rowe)或者托宾(K.G.Tobin)对等待时间的定义,罗维(M.B.Rowe)和托宾(K.G.Tobin)最早的研究将等待时间分为两种类型,老师讲完和老师开始问之间的停顿为“等待时间1”,学生回答完和老师开始讲之间的停顿为“等待时间2”。这样分类并不是很科学,之后对等待时间的研究,教育者重新解释了罗维(M.B.Rowe)和托宾(K.G.Tobin)的分类。[3]
教育者将提问的等待时间明确分为两种,一是老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这段时间为“等待时间1”。在“等待时间1”中,老师一般会重复问题,或框架内,老师提问后与学生开始回答问题之间的停顿为“等待时间1”,学生回答完问题与老师开始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与评价之间的停顿为“等待时间2”。在“等待时间2”,老师有时对于学生的回答不会做出反馈,直接叫下一位学生继续回答问题,等最后一位同学回答完后,再进行评价。这样对最开始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效果并不好。不利于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和自信心的培养。
大部分没有经过培训的老师,可能不考虑主观的因素和年级水平,停顿的时间为1秒或更少。[6]如果适当增加等待的时间2到3秒,对学生和老师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图1 等待时间的两个类型
美国教育者调查研究发现,延长提问的等待时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提高学生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如果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准备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不知道”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老师会得到更多的答案,更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探究。[7]这种影响具体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尤其是“等待时间2”的延长,让学生更有机会深入思考问题。学生有时间组织答案,更有可能运用逻辑思维来辩护形成的观点,另外,面对问题也会有时间考虑多种解释和思考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加了学生问问题的数量。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向老师提出的问题也越多。
第二,降低学生回答的失败率。老师倾向于对回答期望低的学生,给的等待时间少。当“等待时间2”增加时,老师可以得到更多更详细的回答。但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存在进退两难的时候,一方面老师担心等待的时间太久,课堂秩序会混乱,因为每个人都想说话;另一方面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认为老师不是真心想知道自己的想法,不会认真对待老师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此方面有所训练。
第三,减少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更长的等待时间会影响学生看待问题的认真态度,从而改变学生原来参与回答的动机。等待时间过短,学生会对这种快速的提问感到不安,想尝试破坏这种不安状况。如在更常见的1秒暂停模式下,大部分老师每分钟询问3 到5个问题,一些可能达到每分钟10个问题。这意味着在40分钟内学生必须回答120多个问题。[8]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和老师有时成为敌手,像审问者和犯人的关系,气氛变得紧张。学生自然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之中,不想处于这紧张的氛围之中。
第四,促使很多学生自愿参与到讨论中来。随着等待时间增加,老师不用问很多问题。研究表明老师随机性提问学生的问题,有一半的问题是没有必要的。问题减少会让更多的学生自愿的参与到相关的讨论之中,原先目的不明确的学生也会变得目的明确。也会让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增加,这个结果是受到“等待时间2”的影响,给足够停顿的时间,学生有机会针对回答的情况进行讨论,老师再进行讲解,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第五,增加学生对自己回答问题能力的自信。经过充分的准备,回答问题的正确性提高,成就感形成,自信也会增加。同时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提问中,老师与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延长等待的时间,除了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之外,对老师的影响也值得探究。托宾 (K.G.Tobin)1986年指出:“等待时间延长,教师的问题数量会减少,老师问题的质量会发生变化,老师倾向于提问更多探究性的问题”。[9]
首先,老师有时间充分准备,面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灵活性的反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更加完善答案,并以此启发学生思考。
其次,老师改变提问问题的数量和问题的类型。老师会提问更多探究性的问题。时间延长了,老师会听到关于学生更多的想法,意识到以前仓促的提问那么多的问题是没有必要的。改变提问问题和回答评论的类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会变得像是一场对话,很自然和温馨。因为很明显,老师从学生那听到的越多,便越能理解学生的推断,也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再次,老师更加期待某些学生成绩的提高。等待的时间延长,让更多的学生自愿参与到教学中,参与表达自己观点的练习机会增加,因此老师和一些学生对成绩的期待逐渐改变。老师经常会有这样的评论,“某同学之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可能对这个问题有特殊的看法”。三年级的一个学生曾说:“老师仅仅问我简单的问题,认为我不能回答难的问题。我希望没有人问我任何问题,为什么学校要不停的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来询问?”
在提问和探询(是老师在学生对一个问题有了一个回答之后接着追问问题)时需要考虑在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之前应该有多久的等待时间。有时,老师期待得到很好的回答,“等待时间”可能与提问和探询本身同样重要,特别是当老师给出时间让学生深思熟虑的组织答案时。等候时间太长或者太短都是有害的,如果太长,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如果太短,学生思考不全面。当学生在权衡各种可能的回答时,等候时间应该长一些(往往在间接教学中);而当回答必须是正确、快速而坚定时,等待时间应该更短一些(往往在直接教学中)。正确使用等待时间,老师需要掌握一些策略。
(一)把握恰当的等待时间
老师需要在问完问题和学生做出回答之后,从内心上来注意停顿的时间,以此来增加学生回答的次数和提高学生回答的质量。等待时间多久对学生学习最为有效,这是教育者一直探究的问题。关于提问的研究表明,不少教师在转向下一个学生或下一个问题之前并没有给被提问者足够的时间思考。盖奇和伯利纳(Gage,Berliner,1998)的报告显示,教师平均只给学生1秒钟的时间便要求回答。[10]这些研究者建议说,对于低层次的问题,老师应该把等待时间至少增加到3到4秒,对于高层次的问题,应该增加到15秒。
首先,老师提问之后,在学生回答之前,最好有3 到5秒的等待时间,特别是高水平、有难度的问题。等待是在课堂提问中最必要的技能之一,因为其会影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待时间1”是老师问完一个问题之后,有一个深思熟虑的、不被打断的停顿,这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回答。“等待时间2”是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老师做出评论之前的时间,这与学生回答完后,老师再让另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之前的时间是相同的。尽管等待的时间对背诵是很有效的,但是在讨论中对激发思考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在问下一个问题、重复前一个问题,或者叫另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之前,应该至少等待3秒钟。在间接教学中,如果是开放性的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对各种可能的回答权衡时,15秒的等待时间是恰当的。
再次,重新引导问题或继续探询之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成他们的回答。当学生作出一个不完整的或错误的回答后,再进一步探询以促进理解或对问题进行重新的导向之前,老师需要给学生留出等待时间。老师在有意保持课堂进度的时候,会在学生还未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前就打断他。
这些研究表明等待时间对学生的回答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关于提问的等待时间,如果给老师们一条简明的建议,那就是:慢一些,在问题和问题之间的停顿比你设想的还要长一些。另外,可以进行训练,没有经过大量的练习,对大部分老师来说,增加1到2秒的等待时间是不容易的。可以将课堂记录下来,测量“等待时间1”和“等待时间2”,总结课堂中发生的所有停顿时间。
(二)注意语言的使用
在老师渴望激发学生回答问题,从学生那里获得答案的时候,可能会无意识的给学生制造出额外的信息干扰。下面所列出的语言信息会干扰“等待时间2”和“等待时间1”,并且这样的语言习惯将不需要的信息带给学生。[11]
1.模糊的提示
在等待三秒之前,老师经常会表现出这样的要求,模糊的提示语言像“思考一下”“好好想想”等,这样的语言习惯对学生是没有作用的,反而增加了课堂的紧张氛围,详细的暗示线索对学生来说会更好,会得到学生更好的回答。
2.模仿
很多老师都习惯重复一个学生答案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这种模仿通常是在理想的3秒“等待时间2”之前开始的。[12]而且,会给学生带来两种信息:一是,相互倾听同学们的回答和评论他们所说的内容是没有用的,因为老师会指出哪个同学的答案是可接受的,哪个是不可以的;二是,老师不仅控制了学生的行为也控制了学生的思想。事实上,这种模仿行为普遍反映的是老师关注对行为的控制。缩短 “等待时间2”,学生讲述的质量就下降了,延长“等待时间2”和避免模仿,学生的讲述和行为都会得到改善。
3.“不是吗”与“正确吗”
这样的语言陈述,会让学生从表面上顺从回答,即使不知道答案,也从表面推断出答案来回答,实际上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没有起到提问的作用,“正确吗”也没有对学生的思考起到任何影响,反而会干扰学生思考的时间。
4.“难道你不认为……?”的句式
这样的句式,很难让回答问题的人提出相反的观点,它隐含着肯定这种观点的回答,尽管老师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这样的问句,显示了另一层的意思,试着换另一种问法,如“你认为……?”。
综上几个方面对延长等待时间效果的影响,我们能看出老师不经意的语言习惯会影响学生的思考,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有效利用问答时间显得更重要。
(三)准备好提问的问题
老师事先准备好提问的问题,思考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分别需要多久的思考时间,注意提问中等待时间的分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问题尽管看起来都是脱口而出、未经排练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即兴表演和自发性的表演在节目中同样有可能带来让人尴尬的沉默,就像在课堂上一样。作为老师,选择的问题类型、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提问的顺序,都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简洁、清楚、主题性强。[13]有效的口头问题就和有效的书面写作一样,每个词都应该是必要的。提问时,应该使用自然的谈话语言,就像对老朋友一样。
(四)运用精神和视觉策略
运用等待时间技巧的最好方式就是用精神和视觉策略。[14]问题提出后,在叫学生回答之前,慢慢从三数到六。具体时间由问题的复杂程度决定。等待时(开始时,这种等待让人感觉不安),看着学生,尽量多地与他们有目光接触。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在他们思考时,老师在不停地观察他们。尽量不要一有学生举手就叫他来回答问题。这样会让其他学生停止对问题的思考。看到有不少学生举手后,叫一个学生来回答问题,不一定要叫第一个举手的学生。当老师越来越熟练地运用等待时间技巧时,老师会发现提问时,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运用等待时间这一策略的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问题作出回应,[15]具体时间取决于问题的认知水平。不管问题是需要一个答案还是用来给学生提示以回答其他问题,老师都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许多学生回答问题很快,属于无意识地自发回答;一些学生需要深思熟虑。不管哪一种学生,教师都应给他们同样的时间。运用等待时间这一策略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修改和扩展自己最初的答案。不急于对学生最初的回答做出反馈能鼓励学生独立查究自己的答案并给自己以提示。
美国教育家内德·弗兰德斯(Ned Flanders)把提问作为课堂间接教学行为,认为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弗兰德斯看来,提问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问得好即教得好(to question well is to teach well)。[16]当然,提问水平也有高低之分,只有高质量的提问才能促进教学。而提问中等待时间的长短是提问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教师要注意等待时间的使用。
[1][9]Aiso Heinze,&MarkusErhard, Krumbach(Germany). How much time do students have to think about teacher question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quick succession of teacher questions and student responses in the German mathematics classroom[J].Analyses ZDM October 2006,Volume38,Issue5,pp388-398.
[2][3][4]Jenni Ingram&Victoria Elliott.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role of wait time in classroom interactions and the effects on student and teacher interactional behaviours[J].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Mar2016,Vol.46 Issue 1,p37-53,17p,1 Diagram,5 Charts.
[5][10][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朱浩译.丹阳: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305-337.
[6][7][8][11][12]William W.Wilen.Questions,Questioning Techniques,and Effective Teaching[M].A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Publication,1992.95-105.
[13]Burden Paul R and Byrd David M.Methods for Effective Teaching[M].Boston:Pearson:Allyn and Bacon Publishers,1998.92-95.
[14][15][美]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王锦,曹军,徐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3-165.
[16]肖锋.学习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83-253.
(责任编辑:刘君玲)
吴旭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