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佩恩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招生方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大批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大学教学模式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班级建设是高职院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的班级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无形力量和有力支撑,所以,在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班级建设,构建学习型高职院校是促进高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是为打造学习型高职院校,对国内外学习型高职院校发展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发展学习型高职院校提供有力依据。
【关键词】学习型高职院校 建设分析 国内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43-01
学习型班级是指所有班级成员共有一个愿望和努力目标,团结一致不断完善自己的心智模式,通过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同时发扬班级团队精神,坦诚合作,共同成长的集体模式。一般来说,学习型班级都拥有进取性、团队性的特征,构建学习型高职院校[1],就是通过培养骨干队伍,创建学习型班级和宿舍,有效运行学习型班级团队学习工作机制等措施,建设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型高职院校。
一、分析国外学习型高职建设
在构建学习型高职院校方面,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许多理念和培养模式都比我国的教学方法更为先进,对我国构建学习型高职院校,十分具有借鉴意义。下面就以德国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为例进行分析,寻找适合我国发展的经验和方法。
德国高职院校采取双元制的管理模式[2],其中一元为职业学校,另一元为企业,在教学过程、师资力量组成和成绩评估等方面,都是两者有机结合进行操作的。
在高职院校和审核通过的企业共同管理的模式中,高职院校起主导地位,企业和高职院校双方相互协助,促进学生技能学习与企业社会需求相适应。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参与企业运行和生产过程,对企业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提前适应到职业生活中,在对自身职业和企业发展理解的前提下,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完善自我。同时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发展和人才需求,对高校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技能学习,使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和社会人才需求,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率,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职业院校和企业都会参与教学过程,所以师资力量的组成必然也是双方队伍的融合,既有高职院校的职业教师,还有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在德国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中,兼职教师的数量都会远远大于职业教师的,而且在许多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担任教师职业的人员大都是兼职教师。
二、国内构建学习型高职院校分析
在学习型高职院校建设进程中,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国内也有许多高校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借鉴经验,进行探索,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五位一体”的办学定位和“三个贴近”的办学方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采取股份制办学方式,积极邀请国内外许多大型企业入股学校,既发展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在促进国际经济交流的同时,走上国际发展的道路,拓宽学生国际视野,走在高职院校发展道路的前沿。
三、国内外学习型高职院校建设分析和发展方向
1.实行开放式学习方法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状下,高职院校要积极走出校园环境,与经济和社会需求相联系,更新专业培养方向和重点,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与政府、社会、企业、其他学校搭建联系平台,加强相互交流沟通,了解各部门发展状况,培养紧需的社会人才。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传统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与市场需求相联系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高职院校发展和培育模式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更正,推动学习型教学的发展,适应未来经济发展潮流。
2.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和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制定培养方针,既能发挥高校教育人才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技术人员,实行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双赢。在教学过程中,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学校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运行,提前适应职业生活,实现职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和资源互用。
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新时期[3]构建学习型高职院校是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为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不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促进了高校自身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值得国内大部分职业院校推广建设,在学习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经验的前提下,提升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求,徐平利.构建学习型高职院校模式探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陈军武.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模 式[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7):38-39.
[3]刘坤,郭岚.新时期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