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方法“线”,思想“面”
——九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专题复习课教学实录

2016-08-10 02:10■张
初中生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出点过点直角坐标

■张 扬

知识“点”,方法“线”,思想“面”
——九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专题复习课教学实录

■张扬

(一)设计数学情境,展示函数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关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这节课的知识内容。

(教师先画出如图1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标出A(2,1)、B(6,4)两点的位置)

图1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设计一个问题,并简述这个问题的求解思路。

生1:求直线AB的解析式,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师:是的。能否求出经过A(2,1)、B(6,4)两点的双曲线的解析式?

生1:不能,已知一点就可以确定双曲线的解析式了。

师:那A(2,1)、B(6,4)两点所确定的双曲线的解析式各是什么?

师:当A、B两点在同一条双曲线上时,这两点的坐标需具备什么条件?

生1:这两点的横、纵坐标之积相等。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1:如A(2,1)、B(1,2)或A(4,6)、B(6,4)等。

师:能确定经过A(2,1)、B(6,4)两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吗?说说理由。

生2:不能,因为方程组有无数个解,那么,经过A(2,1)、B(6,4)两点的抛物线就有无数条。

师:何时经过A(2,1)、B(6,4)两点的抛物线只有一条呢?

生2:当这两点中的一点是抛物线的顶点时,这条抛物线就是唯一确定的。

师:将“坐标平面内的点的个数”与“确定函数的解析式”之间的关系总结一下。

生2:(略)

【启示】函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紧密相连,学生很容易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联想到过点的函数图像,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构建方程组求函数解析式,这也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核心。

(二)定点与动点结合,展示数学问题模型

师:回到图1中,你们还能够设计出什么问题?

生3: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

师:涉及哪些知识点?说具体些。

生3:过点A、B分别作x轴的垂线段交x轴于点C、点D,再过点A作AE⊥BD于点E,在△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如图2)

图2

师:现在添加一个动点M(m,0),继续设计关于点A、B、M的数学问题。

生4:因为点M(m,0)在x轴上,当MA+MB的值最小时,求点M的坐标。

师:首先要找到这个点,它在哪里?

生4:找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A′,连接A′B,与x轴的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M(m,0),此时MA+MB最小,最小值就是线段A′B的长度。

师:为什么?

生4:在x轴上另取一点M′,不与点M重合,连接AM′、BM′、A′M′,此时AM′+BM′=A′M′+ BM′,在△M′A′B中,A′M′+BM′>A′B,所以A′B最小。(如图3)

图3

师:这就是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也是“最短距离”的数学模型。由“和的最小值”可以联想到什么问题?

【启示】什么是数学的“魂”?通过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达到探究一个问题、掌握一种办法、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这就是数学的“魂”!也就是说,判断数学是否有“魂”,关键就在于能否将一个知识点灵活地迁移运用到新的认知情境中。

生4:在x轴上找一点M(m,0),使得|MA-MB|最大,求点M的坐标。

师:这个点M(m,0)的位置在哪里?先独立思考,然后再互相讨论一下。

生4:如果在x轴上取一点M′,连接AM′、BM′,这时|M′A-M′B|<AB。(如图4)

图4

师:是否存在|M′A-M′B|=AB呢?

生4(思考片刻):点A、B、M′在同一条直线上时,|M′A-M′B|=AB。

师:请同学们画出点M,为什么此时|MA-MB|最大呢?

生4(画出图5):|M′A-M′B|<AB,而|MA-MB|=AB,只有当点A、B、M在同一条直线上时,|MA-MB|最大,最大值就是线段AB的长度。

图5

师:运用“比较法”推出M点的位置,进而求出M点的坐标。好,请继续设计问题。

生5:在x轴上找一点M(m,0),使得①MA= AB,②MB=AB,③MA=MB,求点M的坐标。

师:如何找到这些点?试着选择①②③其中之一,求出点M的坐标。

(学生分组,分别求符合①②③条件的点M的坐标,教师巡视。依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总结)

生6:①当MA=AB时,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若与x轴有交点,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M(m,0)(如图6);②当MB=AB时,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若与x轴有交点,交点就是所要找的点M(m,0)(如图7);③当MA=MB时,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就是点M(m,0)(如图8)。

图6

图7

图8

师:符合条件①②的点M的坐标易求,如何求使得MA=MB的点M坐标呢?

生7:求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再令y=0,即可求出。

师:可以的,但如何求这条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请课后求解。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8: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分别过A、B两点向x轴作垂线段,垂足分别为C、D。(如图9)

图9

∵AM2=AC2+MC2,BM2=BD2+DM2,AM=BM,

∴AC2+MC2=BD2+DM2,

即12+(m-2)2=42+(6-m)2,

师:如何用一个问题来概括以上三个小问题呢?

生9:在x轴找一点M(m,0),使得△ABM是等腰三角形。

师:这样的点M(m,0)怎么找?

生9:要分三种情况:(1)以∠A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2)以∠B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3)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师:由△ABM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又联想到什么问题?

生10:在x轴上找一点M(m,0),使得△ABM是直角三角形,求出点M的坐标。

师:如何找出这样点M(m,0)?

生11:也要分三种情况:①如图10,以A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过点A作AM⊥AB,交x轴于点M,则△ABM是直角三角形;②如图11,以B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过点B作BM⊥AB,交x轴于点M,则△ABM是直角三角形;③如图12,以AB为直径作圆,若与x轴有交点,则交点就是点M。

图10

图11

图12

师:每种情况下点M(m,0)的坐标怎么求?我们先来看第一种情况。

生12:如图13,过点A作AC⊥x轴,交x轴于点C,过点B作AC的垂线交AC于点E。易证△AEB∽△MCA,∴,∴CM=,∴m=2.75。

图13

师:再看第二种情况。

生13:如图14,先求出直线AB与x轴交点G的坐标,过点B作BH⊥x轴于点H,可证△GBM∽△GHB,就可以求出点M的坐标。

图14

生14:如图15,过点M作MF⊥x轴,过点B 作BF⊥MF于点F,过点A作AE垂直于FB的延长线于点E,可证△BFM∽△AEB,就可以求出点M的坐标。

图15

图16

师:那第三种情况呢?

生15:如图16,过点A作AC⊥x轴于点C,过点B作BD⊥x轴于点D,可证△BDM∽△MCA,就可以求出点M的坐标了。

师:图13、图15和图16的构造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16:都是构造“K”型图,通过三角形相似求得线段的长度来确定点M的坐标。

师:同学们设计的问题很精彩,解决问题更是精彩。

【启示】“你们还设计出什么问题?”“涉及哪些知识点?由‘和的最小值’可以联想到什么问题?”“还能设计什么问题?”“如何找到这些点?”“如何求使得MA=MB的点M坐标呢?”“还有其他方法吗?”“如何用一个问题来概括以上三个小问题呢?”“由△ABM是等腰三角形,我们又联想到什么问题?”“如何找出这样点M (m,0)?”“每种情况下点M(m,0)的坐标怎么求?”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抛出,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由“点”及“线”,再由“线”及“面”。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知识和思维的串联、归类,最终形成某项知识的系统和解决某项问题的系统方法。

(三)课堂小结(略)

(四)布置课外作业

已知两点A(2,1)、B(6,4),解答下面问题:

(1)将线段AB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求点B′的坐标;

(2)在x轴上找一点M(m,0),使得S△ABM=5;

(3)试求M(m,0)、N(0,n)两点,使得四边形NAMB是平行四边形。

(4)试求M(m,0)、N(0,n)两点,使得以A、B、M、N为顶点四边形周长最小。

【启示】适当、适量、适度的课外作业,既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攻坚克难的欲望,又能体现数学学习的延续性,从而让数学学习发挥最大的辐射功能和延伸作用。

猜你喜欢
出点过点直角坐标
从平面直角坐标系到解析几何
深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
深刻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抛运动抛出点坐标值的确定
高二新生物理训练题
201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高维Kramers系统离出点的分布问题
数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