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莉
纯真的目光,睿智的思想
■朱莉莉
图书简介
书名:《教育:非常痛,非常爱》
作者:王开东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经典的教育随笔集,展示了王开东老师的精神世界和实践空间。全书分为6个部分:时评——答案在风中飘;随笔——不服从江湖;杂谈——不做教书匠;人物——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睡袍;叙事——没有一片树叶,独自变黄;视界——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本书用广阔的视野、深刻的剖析、独特的视角诠释对教育的理解,不哗众取宠、不人云亦云,体现了王开东老师的教育智慧。
推荐人语
熟悉王开东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好人。魏智渊说特别是他那双眼睛,总是透出婴儿般清澈的光泽,这光泽,让人感受到最纯的真、最良的善,很容易使人想到久违的教养、修养和涵养。他的《教育:非常痛,非常爱》也像一个好人,饱含着对教育的热爱,用一个个故事劝诫着人们、点醒着人们、鼓舞着人们。
王开东是一个主张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理想的人,他把目光投向现实,对现实进行了拷问。
在《中美顶尖高中生对话:我们输掉了什么》这篇文章里,王开东通过价值取向的选择和非洲援助计划的制订,感受到了我们当前教育的弊端。他认为,我们在应试教育中“重结果、轻过程”的手段和评价方式等导致了一系列的浮躁之风,让我们的孩子在还没有跨出校门、走上社会之前,就已经完全被沾染、被风化、被社会化了。由此,他沉痛地大声呼吁:“救救孩子,首先要救救教育!”
在《大刀向老师头上砍去》一文中,王开东通过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育悲剧,审视了教师目前在社会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为教师的尊严和权益呐喊。是呀,“天地君亲师”,尊师重教是何其重要!“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老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育究竟应该走向何方?”这既是王开东的困惑,也是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也许,这是一个充满了艰难险阻的漫漫探索之路,诚如本部分的标题——“答案在风中飘”,但我们看到,他立足现实,紧贴生活,从最普通的事情中去观察、去体会、去感悟,然后用带有生命温度的文字去记录、去表达、去呈现,站在生命的高度衍生出一种思考,在一件件小事中拓展出宽广的人生意味。这些审视与思考,都体现了他的勇气与智慧!
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不刺眼的颜色。其实,温和也是一种稳定而有高度的成熟。它不刺眼,但更能直入眼帘;它不突兀,但更能自然接受;它不强烈,但能够水滴石穿。温和不妨碍思想的深度,书中的很多随笔,同样用温和的方式带给读者强烈的思想冲击。
王开东从《西游记》中读出了《佛祖是个好老师》,使人铭记;他从论语中读出了《孔子一堂“失败”的课》,指出孔子的“哂之”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只有对教育饱含热爱,才会如此敏感细腻。
王开东像一个孩子,用纯真、清澈的目光看世界,看每一个角落,看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些,又都被赋予了他的色彩。诚如罗曼·罗兰所言:“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看透了这个世界,仍然热爱它!”因为睿智,所以看透;因为纯真,所以依然热爱。
(作者为江苏省徐州市树人中学教师)
在线试读
教师要有“工匠之心”(节选)
看到央视上的一则广告《致匠心》,非常受触动。
著名音乐人李宗盛和世界著名跑鞋品牌纽巴伦的一位工匠,两人交替出现,各自制作自己的伟大作品:一把吉他和一双纽巴伦的跑鞋。他们聚精会神,精心雕琢,不断打磨。画外音随之响起:
……没有理所当然,就是要在各种变数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所以,我们宁愿这样,也必须这样,也一直这样……
伟大的工匠充满了人性之美。
我想起了高尔斯华绥笔下的格斯拉兄弟。这对兄弟都是鞋匠,他们说做鞋子是一门手艺,并对这门手艺充满了敬畏之心。他们精选最好的皮革,亲手缝制每一双鞋子,把灵魂都缝进鞋子里去了。在机器大生产到来的时候,别人都舍弃质量,追求时间和金钱,他们却固执地坚持手艺人的规矩,20年不涨价,先订制后付款,可以赊账……他们一针一线,只是做鞋子,最后活活被饿死……
还有《红高粱》中的罗汉,一辈子酿高粱酒,酿酒就是他的命。他认为高粱也是有灵性的,高粱酿成了酒,仍然是活着的,依然日日夜夜在生长,直到成熟到极致,十八里飘香。
正因为如此,老实巴交的罗汉才要发疯地阻止日本人,阻止他们砍掉快要成熟的高粱去修路。高粱是酿酒手艺人的命根子。目睹高粱被白花花的斧头砍倒,罗汉的心滴血了,愤怒的他趁着夜晚放跑了修路的马匹,一把火烧了日本人的窝棚。因为热爱酿酒,连带热爱酿酒的原料,为了它宁肯献出生命,这就是手艺人。人生的很多时候,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技艺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造自己的作品。他们把灵魂灌注进去了,作品中有自己的血和肉,自己的心,作品就是他们自己。
我被他们深深地感动了,很多教育者缺少的,就是这种“工匠之心”。
……
真正古老的教育,都是手工的。杏坛之上,弦歌不辍,老师们耳提面命,一张嘴,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