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萍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初读课文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73-02
初读课文指导方法这一提法,是建构在“我们一起学”这一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师生在课堂上是共同的学习体,二者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倡导以开放的教学思想为载体,以师生、生生互动为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下面,以苏教版语文第一册课文《我叫“神舟号”》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我们一起画
教学片段1:
师:让我们一起根据生字表圈画出本课生字、生词,比一比,我们圈画的生字词是否一样。(师生共同圈画,教师稍作停顿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完成了。谁来读一读圈画的生字词。先读生字,再读出由这个字组成的词语,个别生字没有组成词语的,我们可以给它组个词。
生1:飞、飞船;在、在家……(学生组词存在困难时,师引导)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我画的生字词,听一听和你们画的是不是一样?艘、一艘;飞、飞船……
生2:老师,你有好多词和我们画的不一样,比如“一艘”“以前”。
师:你真是个会听、会思考的孩子。(出示小黑板)是呀,老师画的这些词中的生字都出现在课文后面的绿线框内,这些都是二类字,不要求会写,但一定要会读,你能把它们读准吗?(指名读、开火车读)
评析:小学低年级教学要注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师生共同圈画、拼读生字词,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提供了方法。
二、我们一起读
教学片段2:
师: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很长,我们来比一比谁读得好。(出示句子:一天晚上,一艘飞船在太空散步……)(指名读、正音)
师: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一读,不过有逗号的地方我和你们读得不一样。(师读,读到逗号时稍作停顿)
师:谁来告诉老师,有逗号的地方应该怎么读?
生:有逗号的地方要停一下。
师:你听得真仔细,你能读一下吗?
师:大家读得真不错,那么,如果把这些句子和词语放到课文中你也能读好吗?
师:看到大家那么有信心,老师很开心。但是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数着句子读就会很浪费时间,今天老师教大家利用分自然段朗读的方法,来读比较长的课文,这样我们以后读课文就可以一段一段地读了。(教学生给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师:这篇课文一共是三个自然段,老师请三个小朋友分别来读这三段,读的时候捧起书、身体直,就像老师这个样子。(示范站立读书的姿式;指名读;师生一起读)
评析:初读课文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扫清阅读障碍,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低年级学生还不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我们一起读”,师生共同读句子、读课文、划分自然段,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课文读熟,而且学到了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习惯,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我们一起说
教学片段3:
师:读了课文,我相信小朋友都已经明白了“神舟号”飞船飞到了哪里,看到了谁,你们能说一说吗?
生1:“神舟号”飞到了太空上,看到了月亮上的嫦娥姐姐。
师:你们知道嫦娥姐姐吗?
生2:嫦娥是天上的神仙。
生3:嫦娥住在月亮上。
师:嗬,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我也知道嫦娥的一些故事,听我讲一讲好吗?(简单讲述嫦娥的故事)
师:嫦娥姐姐看到飞船弟弟时她高兴吗?
生4:高兴。
师:她还希望飞船弟弟怎么样?
生5:她还希望飞船弟弟带她回家看看呢!
师:看来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不但读通了课文,也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
评析:学生初读课文,不但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知道课文的大体内容,读得进,讲得出。在“我们一起说”这一环节,师生共同讲述嫦娥的故事,厘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对话交流中整体感悟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我们一起写
教学片段4: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三个新的笔画:横折斜勾、撇折、横勾(板书),我们一齐先来写第一个笔画(师在黑板上写,学生书空),注意观察它在田字格的位置。
师:如果给这个笔画加上一撇一点,它会变成什么字?(板书)
生1:飞。
师:真聪明!能不能做出一个飞翔的动作?你看“飞”字的一撇一点像什么?
生2:像小鸟的翅膀。
师:这下我们就把这个字记住了吧!在习字册上描下来写一个吧,看请写得最好看。(师巡视指导)
师:其余两个笔画是在我们今天学的哪个生字里面?
生3:你、么。
师:怎么记住它们呢?
生4:“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下面是“小”字。
生5:“么”字不能忘记写最后一点。
师:观察得真仔细,和老师一齐写这两个字。(师范写讲解,生书空)
师:在自己的习字册上把这两个字描下来吧。(师巡视指导)
评析: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段的重点,教师选择含有三个重点笔画的字和学生一齐观察、比较、书写,先扶后放,既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了识字能力,又节省了教学时间。教师指导后再让学生在习字册上描写,使学生的识字训练扎扎实实,不流于形式。
总之,“我们一起学”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以学会学习为核心,转变教师的身份,师生在平等的对话交流中共同享受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