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燕青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全面落实,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个人的不断成长。"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提高教学有效性,从教师角度看,(1)要转变教育观念。(2)多维互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3)及时总结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淀教育智慧,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做准备。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互动式教学;预设;生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34-02
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完善,并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于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发展如何,也就是说教学实践中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教学的有效性"[1]我国学者对"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主要集中于"三效说"(即教学要获得一定的效果、效率、效益)和"价值说"(即教学要满足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价值需求。)那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指的又是什么?
《普通高中思想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学必须以着眼于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参与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这就是说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全面落实,即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个人的不断成长。
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就要有适当的方式方法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经较长的教学实践及反思,我认为"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利于焕发课堂生命活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互动式教学是基于对教与学关系的审视和思考,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与学关系的新体系。互动式教学将交往互动视为教与学关系的基本呈现方式和存在状态,主张以交往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灵魂,在交往中通过人与人(人与文本)之间的交流、沟通、协商、探讨,通过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发展创造性思维,实现精神世界的拓展和人生经验的增长。[2]这里的互动是全方位的,既有师生双方的,也有生生多方的互动。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并贯彻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的信息,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为生成性资源。关注并重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课堂会更加精彩。正如叶澜教授所言:"突出了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同时也就是突出了教育过程的生命性"。课堂教学关注动态生成资源,建构符合学生天性的课堂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最终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中怎样以"互动"促"生成",提高教学有效性,在此从教师角度谈谈几点做法。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课程理念是课程、课程改革的灵魂,必然渗透到教学中,也必然体现在课程教学的结果中,体现在学生的素质上。[3]观念统率着人们的行动,因而要提高教学有效性
1.要转变教育观念,包括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等
教材应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学案,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教条,教学活动中应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比如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材结构。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志和独特个性的教学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应尊重学生的求知热情和独特见解,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可以挖掘的。
教学应是师生相互沟通与启发、互动共享的双边活动,而不是师教生学的单边活动,应努力开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局面。
2.预设、生成和谐统一于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中
预设推动互动,互动促成生动,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2.1 预设是互动生成的前提。所谓的预设,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就设计好的课堂教学中应讲清的问题或开展的活动。教学预设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凸显个人教学风格,而且还要为生成做铺垫,为生成创造条件。因而,教学预设以师生互动为主线,以落实三维目标为落脚点。
要做好预设,教师就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其精髓和重难点,进而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
预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认知、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共性及个体的差异性,创设的教学设计,要能鼓励学生的参与(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在互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让"生成"成为可能。
2.2 互动中把握利用生成性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2.2.1 营造相互尊重、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新型关系,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觉醒,激发个性潜能的释放,大胆展示,真情告白,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也就呼之欲出了。同时也能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2.2.2 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对话是教学互动的重要载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发灵光"。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白,而是师生、生生之间智慧的对话。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便于学生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通过问题串的引领和启迪,让学生在自由的思想碰撞中,明白是非曲直,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教学案例:凡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产品都是商品
师:市场上销售的被人为添加了三聚氰胺的食品(如牛奶)是否是商品?为什么?
生:(全班异口同声回答)是商品
通过讨论,总结理由如下
①因为有人买
②因它耗费了人类劳动
③因它用于交换
……
师:你会买吗?为什么?
生1:不会买,因为它有毒,不能吃
生2:不能吃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就没有用,所以不会买
……
师:有用性在一物品成为商品中起什么作用?什么样的物品才是商品呢?
教师一边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讨论,一边把学生发言的关键词记在黑板上如有毒,不能吃,没有用等,同时点拨这些食品已不再具备原有的特定的正常的功能了--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也无法实现了,因而有毒的产品就不再是商品。
进一步引导:判断一件物品是不是商品有两种方法
①定义法:凡是商品都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非劳动产品不是商品,劳动产品不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
②属性法: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一种劳动产品虽然用于交换,但如果它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再是商品。
3.及时总结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淀教育智慧,为提高教学有效性做准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上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指的就是教育智慧。
教学反思:少只脚的螃蟹
一天,到一理科班上课,师生间简短的礼貌性问候后,班上的同学还不能安静下来。我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干什么都有,张同学还在纸上涂鸦呢。
看到这种场面,心情自然不能说好。是提高嗓门,大喝一声"安静"后,按照预设的课前导入上课呢?还是…我一边思考着对策,一边下讲台巡视着。同学们讲话声渐渐小了,秩序好多了。我信步走到张同学面前,看了看他画的画。嘿,还有点模样,于是请他在黑板上画幅简笔画。他想了想,几笔下来,画了只动物,正举着大螯贴在黑板上。
接着问其他学生,张同学画的是什么,绝大部分同学都说是螃蟹。当然也有一小部分调皮的学生对该画指指点点。突然一个男同学大叫:"老师,这是螃蟹吗?怎么少了只脚?"全班哄堂大笑,原本已安静的课堂又沸腾了。我定睛一看,是真的少了一只脚。"你们怎么知道它是螃蟹?""嗨,那模样,那大螯不是明摆着的嘛!""对极了,这是一只螃蟹,而且是一只英勇善战的螃蟹,在战斗中光荣地牺牲了一只脚。"(全班开心地笑)
"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幅简笔画正是抓住了螃蟹的特征来画,从而把它与其它动物相区别。"(话锋一转,转入新课)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打开课本…"学生自然而然顺着我的思路进入新课学习中。
虽说转入新课学习费些周折,但这节课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对矛盾具有特殊性与少了一只脚的螃蟹印象深刻。
由此感悟,教师对于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要能智慧捕捉,灵活驾驭,利用其中正确的生成性资源或完善知识构成,或完成教学预设。对于其中错误的生成性资源要及时因势利导,或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或端正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在良性的互动中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总之,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以及师生之间民主和谐融洽的多边互动关系等,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三维目标的内化,有利于学生在体验、探索和抉择的乐趣中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和社会成长的主人,到此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也就实现了。
参考文献:
[1] 论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特征,康格.《中学政治教学参考》09.6
[2] 互动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施,张茂聪.《教育科学研究》2006(2)
[3] 走进高中新课改.徐贵权,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