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轶群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
关键词:语文;改革;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77-01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因此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应课改精神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1.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1 教师内涵的转变。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1.2 教学模式的转变。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1.3 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能行"与"我不行",一字之差,天地之别。"我能行"是成功者心理素质,"我不行"是失败者的主要缘由。教师要引导学生克服"我不行",正确认识"我能行",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的种子,让学生们在鼓励声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感受快乐。针对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弱点,让学生志向远大,胸怀天下,我们可以选择有激励作用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用以暗示和勉励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心。比如,我给学生们找到的一些警句:"不是因为机会才给你才华,而是因为才华才给你机会。""有心艰难能成事,无志顺境不成材。""荣辱并非命里定,成功多是求中来。""忍耐是坚忍和能耐的简称;学问是苦学和勤问的概括。""世上没有绝路,人生只有绝望。"等等,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学生们都喜爱有加,既可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又可以用到作文中丰富自己的思想。另外家长的言传身教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父母应有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的性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如今网络发达,要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另外,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和教师毕竟不是一代人,他们年轻气盛,富有激情,喜欢标新立异,崇尚个性张扬,所以,教学要创新。布置学习任务需灵活,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使之可以充分拓展,以锻炼学生的机敏,使其想象能够尽量发挥,如此学生即会对所学感到新奇,从而乐学、想学,学而不忘。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信息,涉猎广泛,温故知新,这样的教学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影无踪,学习被兴趣驱使与操纵,掌握知识于游戏之中,学生们的兴奋溢于言表。在教学中,简单传授知识并不是其最终目的,重要的是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形成。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独立思考,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青少年的聪明才智,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一个学生学习的出色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导演。学生必须进行大量语言实践,这是老师的讲授哪怕是精讲所代替不了的,老师要为学生的这种实践多创造契机、提高效率。当然,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要寻求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模式,还有待广大语文界同仁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