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峰, 田 艳,辛艳伟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在校大学生网络微创业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
张雅峰, 田艳,辛艳伟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
摘要:网络微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创业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和心理品质,又可以以创业带动就业,缓解一部分就业压力。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网络微创业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学生创业动机不纯、资金筹措困难、创业项目缺乏、创业基地不足、创业能力和技术欠缺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困难,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创业引导、增设基地、科学立项、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等对策。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网络微创业;问卷调查
DOI号:10.13320/j.cnki.jauhe.2016.0023
网络微创业,是指借助于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以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自主创业者以其经营时间灵活、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等优势,在网站上开设自己的网店,并进行营销和推广。从旭日阳刚到西单女孩再到很多人的咖啡馆等,网络微创业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追捧[1]。
截至目前,学界有关大学生网络微创业的研究,为数并不多。其中,谭花蓉通过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背景进行分析,论证了大学生网络微创业的可行性[2];罗绍林从国家政策背景出发,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前景,提出了相应对策[3];黄宝菊总结了网络创业的进展特点,即规模、形式、教育、理论等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认为在政策实施、创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不断改进[4]。总的来说,关于大学生网络微创业的研究,虽然已经开始从概念、前景、现状的探讨向具体的对策深入,但在理论深度方面,不免存在对个别问题的泛泛而谈,对策的可操作性并不强。本文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政策使用、创业引导、资金支持、基地建设、项目选择、课程培训等方面大大增强大学生网络微创业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进而为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微创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样本的确定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分层和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在本校现有的8个学科(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中按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0名男生和10名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40份,收回6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及存在问题
问卷主要从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对网络微创业的认识、对如何筹得创业资金、如何选择行业、以及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5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文章将存在的问题分为以下几类,其中问题1的调查对象为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问题2、3、4、5是基于83%有网络微创业意识的同学得出的结论。
(一)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和掌握不到位
近两年来,我们国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仅在2014年间,国务院就有8次常务会议释放了支持创新创业的信号,还印发了4个文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然而,调查显示,40%的在校学生对国家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不了解”,54%的学生“听说过一点,但不是很清楚”,只有6%的同学认为“了如指掌”。
造成以上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校和学院对国家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宣传不到位,二是学生的创业思路不清晰,不能主动查阅和利用有关优惠政策。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烈,创业动机不纯
通过调查,17%的同学认为网络微创业“难以想象,先把学习搞上去再说”, 42%的学生认为“说不来,自己或身边人正在努力尝试”,36%的学生认为“感觉不错,有想法但不会操作”,5%的选择“很靠谱,已经取得一些成绩”。综合以上数字,我们可以得知,只有5%的同学比较看好网络微创业,83%的同学或多或少有网络微创业意识。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大家对网络微创业的看法,问卷又针对以上83%的同学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如表1)。
可见,许多同学对网络微创业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缺乏理性分析,创业的勇气和信心不足,有一些人还属于盲目跟风。如果大家能够树立一颗长久的创业心,或者能够本着增长经历、积累经验的心态看待和处理问题,相信大家对创业政策的学习和利用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在网络微创业的道路上必然会硕果累累。
表1 针对83%有创业意向同学的进一步调查
(三)资金筹措困难
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上,59%的选择“资金链不稳定”;在行业选择上,41%的被调查者倾向于“资金需求少、风险比较低的行业”;在如何筹得启动资金上,39%的人选择“争取家人朋友相助”;31%的人选择“打工所得”;24%的人选择“平时攒的钱”;6%的人选择“风险投资”(如图1)。大学生创业不仅面临着自我筹措资金困难的问题,小额贷款也困难重重,资金困难已然成为制约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现实难题。
图1如何筹措启动资金
(四)创业基地不足 创业项目缺乏
山西农业大学是一所农科类大学,根据学校的主要学科方向,学生创业需要更多的用地支持,随着我校学生创业热情的高涨,校内基地明显不足。调查结果显示,41%的调查者认为“最有效的创业教育方法”是“增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创业启动项目”,23%选择“开设形式多样的创业方面的课程”,18%选择“到创业成功的企业实地考察”,15%选择“邀请优秀创业者讲授经验,针对创业知识和能力进行培训”,3%的选择“参加创业大赛”。
大学生进行创业的项目,经过科学论证、专家验证的并不多,大多数同学还处在盲目跟风、无组织无计划中,多数人会选择资金需求少、风险低或与专业相近的行业。在对行业和项目选择进行调查时发现,很少有同学选择热门和资金需求量大的行业。
图2对行业和项目选择的调查结果
(五)创业能力和技术有待提升
调查中,只有21%的同学选择开发网络产品,如游戏、视频、图文等,大学生创业目前还停留在一般的产品出售,对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比较少。在扩大创业影响力的方式上,大学生的选择也比较简单、传统,缺乏创意(如表2)。
表2 对创业形式和扩大创业影响力方式的调查
同时,61%的学生认为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多项选择)是“缺乏经受挫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57%的认为“创意不足,没有好的创业方向”,51%的“不懂营销,没有竞争力”,47%的“存货来源、项目供给渠道不稳定”,41%的“缺乏电子商务技术”,28%的“难以平衡创业和学习”。
大学生网络微创业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目前看来,专业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是两项必不可少和非常紧迫的任务。
三、对策研究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虽有进行微创业的想法和热情,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对此,本文结合调查所得的结果,提出了新的对策。
(一)加大力度宣传创新创业优惠政策
鉴于学生对有关创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会用”,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校园宣讲会、校内海报、展板等途径努力营造氛围,及时广泛宣传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生形势政策课、团课、就业指导课等平台带领在校大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减少大学生对政策的“不了解”和“不会用”,避免让各项创业政策成为“一纸空文”。
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积极向上级领导、有关部门、单位争取创业优惠政策,吸引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通过普及创业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面支持和政策保护。
(二)加强创业意识培训和创业引导
在如何对待网络微创业这个问题上,同学们表现得还不是很成熟。一些同学创业目标不明确,一些同学创业动机“不纯”,一些同学浅尝则止,缺乏创业的恒心和耐力。出现这种情况,与传统观念的影响有很大关系[5]。大部分学生家长还是更加青睐“铁饭碗”,鼓励自己的孩子进入事业单位,或者踏实安稳地找一份收入较好、相对稳定的工作。他们会把自主创业看成“不务正业”,认为大学生还是应该好好地学好本专业知识就行了。受家长思想观念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收到束缚,在看待创业的问题上就会畏手畏脚,许多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开发。
现如今,全国上下都在进行创新、创业,高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尤其应该主动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创业意识培训,时刻准备着投身到大众创业的浪潮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6]。
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大自主创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我校积极挖掘和选树优秀创业典型,引导学生向优秀创业者看齐。近年来,我校先后涌现出了江利斌、黄超、张宏霞、刘清河、马红军等优秀创业团队和先进典型。2014年,江利斌同学当选为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黄超同学也荣获“山西青年五四奖章”、“三晋创业奖”、“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等荣誉。我校学生的创业先进事迹也受到了各级媒体的报道,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学生。下一步,学校应该继续在全校范围内挖掘优秀创业典型,选择可敬、可学的创业代表进行线上、线下宣传,为在校生树立创业榜样,引导大家树立创业意识、怀揣创业梦想、积极营造我校的创业氛围。
(三)拓宽创业资金支持渠道
一方面,希望校领导能够针对大学生创业以及科技创新项目的立项工作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资助或奖励大学生创业中的困难学生、优秀典型、优秀指导教师等,形成激励机制,激发在校学生以及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创业的热情。
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外联系,继续探索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通过设立基金、奖助学金的方式探索创业资助体系,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实际的资助。
(四)增设基地,科学立项
鉴于目前我校学生创业基地明显不足的问题,学校和各个学院应该充分利用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在校外建立更多的、适合我校学生创业的校外创业基地,缓解我校创业场地紧张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7],采取合适的方式,循序渐行,不可盲目跟风。目前部分在校大学生空有创业热情,不做任何市场调研,凭借主观臆断就选择行业,创业失败率很高。大学生创业首先应该考虑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其次是创新创业、择业就业以及服务社会。同时,创业需要一定的阅历、好的项目、好的团队、好的人脉、好的渠道等,除了具备一定的禀赋和自身条件外,还应该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在创业项目的选择上,高校应该挖掘一批有实践意义和价值的科研项目,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创业工作,指导创业学生的创业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促进我校创业实践与科研共同发展。
(五)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
2014年我校创业学院首届创业先锋班共招生48人。在推进创业精英教育的同时,学校还应该不断探索创业“通识教育”[8]。学校的创业教育既应该包括有关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也应该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让学生学会面对困难,规避风险,消除急功近利思维。创业教育既要有理论讲解,也应有实地考察、具体实践,同时还应该适时参加和举办各类创业大赛,通过参赛增长见识,激发灵感。
搭建课程体系时,高校应该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微创业”教育评价机制。既考核课程教育者的教学过程,也对学生的“微创业”知识获取及实践活动成果予以评价。科学性、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及时发现创业教育的缺失面,通过修正、丰富课程及实践体系,进一步提高“微创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叶山土,籍洪亮.微创业:高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新视角[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1):16-19.
[2]谭花蓉.论网络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能力的培养[J].怀化学院学报,2010(5):122-125.
[3]罗绍林.大学生网络自主创业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22):76-78.
[4]黄宝菊.大学生网络创业的进展、问题与反思[J].科教导刊,2015(11),160-161,168.
[5]田军鹏.微创业: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的新视角[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2.
[6]冯伟,马金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探索与实践——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196-1199.
[7]李伟,陈雄锋,刘运春.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4):97-99.
[8]何云峰,陈晶晶,赵水民.农林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困境及改革路径选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5):47-51.
(编辑:杨建肖)
收稿日期:2015-08-25
作者简介:张雅峰(1985-),女,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27(2016)01-0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