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雨
【摘 要】 本文以南京7名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事件为例,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一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措施:学校要积极探索改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社会要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成长空间;家校联手,推进和发展家庭教育。
【关键词】 未成年人;让座问题;思想道德;原因;素质教育;措施
近几年来,不给老年人让座的事情在各地时有上演,这其中不仅有大学生,也有中学生,而最典型的是当属南京7名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这一事件。如果说,这7名中学生“集体不让座”是一幅“教育效果讽刺图”,它讽刺的不仅仅是这几个学生,也不是这几个学生所在的学校,它折射出的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深层次问题,即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从问题的根源入手,从影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下滑的各个方面着手,深刻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于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千方百计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家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到,当前在城乡大部分中小学学生中,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着胸无大志、报效国家的理想境界不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模糊,急功近利图实惠、不想吃苦不热爱劳动、不知道勤俭朴素珍惜劳动成果;喜欢玩电子游戏上网吧;相当多的孩子存在着自私、随意、任性;不懂得知恩图报同情理解、尊重别人。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使得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相对弱化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的到来、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凸显、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随着发生变化,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又死灰复燃。受这些影响,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明显弱化和滞后,因而出现了一些人只看重物质利益,轻视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站、商业性书刊、录像、演出违背净化人们心灵的最起码的社会责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和轰动效应,为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社会道德、共筑中国梦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
2、家长工作压力增大或常年外出务工使得学生家庭教育欠缺
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是家庭,孩子最早的老师是父母。影响孩子言行举止、道德观念、人生态度的最近者是父母。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如家长工作繁忙压力大、常年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孩子日常教育,或孩子由年迈的爷爷奶奶代管的娇惯溺爱等,家庭教育方面使孩子失去了自强自立、抵御挫折的品质和本性。这往往易使孩子形成以我为大、盛气凌人,只知索取,不懂奉献的个人主义。在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上,有些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要求过高,只看分数和名次,对孩子品行指正少;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生意,只知道要钱给钱,忽略了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孩子的交往、朋友圈从不过问,当孩子缺乏监护而误入歧途时才后悔不及。对农村的孩子而言,由于大多数的家长或远或近外出务工,有的一年很少回家,有的几年也不回家,只通过电话与孩子联系,问问孩子的情况,对孩子的情况略知皮毛,缺乏深层次的沟通、了解,这些缺乏父爱母爱的家庭极易使孩子产生无组织无纪律的涣散心理,更谈不上组织观念、集体观念的养成,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3、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导致许多短板
学校,对未成年人的系统教育具有神圣的使命。但在目前,由于“分数名次”、“升学率”等潜在的指挥棒的作用,导致有些学校对德育工作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足够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还只存在于纸上、嘴上、墙上、汇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因为社会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优劣评价依然是以升学率、分数和名次为标准,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地位。二是因为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德育活动没有创新,仍处于说教、流于形式、空洞无物阶段,以至于出现学生对德育教育认为可有可无;任课教师也只管完成教学任务,其效果怎样,也没有很好的考核标准。三是部分老师职业道德滑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产生负面影响。有的老师不能为人师表,在学生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使学生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只是个摆设的花架子。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思考
学生面对老人集体不让座,虽然只是个例,但却印证了社会各方面对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为此,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把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努力培育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乐于奉献、尊老爱幼和具有追求上进、崇尚科学、甘于吃苦精神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明理向善的良好素养,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最终成为全面发展对社会有用之才。
1、学校要积极探索、研究、改进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校要经常性对学生进行国魂教育;国耻教育、国情教育、国格教育,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广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诚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做到以诚待人、诚实守信。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把自己融入、服务和服从于集体,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整体,树立起集体主义思想,克服个人主义思想。
2、社会要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成长空间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各种良莠不齐的观念冲击着未成年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黄、赌、毒、黑”等现象不断滋生,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中消极、色情、暴力内容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对此,作为父母要始终以自己的良好言行为孩子的成长做好表率,起好言传身教的积极作用;教书育人的学校,更应从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抓起,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寓教于乐的方式强化师德培养;社会各界则要从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环境方面加强对网吧的管理,齐心协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3、家校联手,推进和发展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会内化为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学校要担负起指导和培训家长正确施教的责任,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广泛听取家长对学校、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案例教给家长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另外,还应联系社会各方、办好家长学校,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互结对子等多种形式,加强家校之间、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引导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共同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进而达到不断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和目的。
【参考文献】
[1] 秦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M].中华书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