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2016-07-18 07:58:10张丽平闫丙川王蓓蓓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张丽平 闫丙川 王蓓蓓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漯河 462000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张丽平闫丙川王蓓蓓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漯河46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0例(梗死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体检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斑块、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测量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参数。结果梗死组IMT增厚发生率、各种类型斑块检出率、颈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发生率均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明显低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颈总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颈内动脉AT低于体检组,PI、RI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关联密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确定颈动脉粥样斑块特点、狭窄程度及血流参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颈动脉硬化

急性脑梗死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局限性脑组织坏死。Bamford等[1]将急性脑梗死分为四个亚型,即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及腔隙性梗死,其中前循环梗死约占80%。前循环是颈内动脉供血区包括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急性脑梗死的70%[2]。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普勒超声技术已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入组标准:(1)符合急性前循环梗死诊断标准,经CT及MRI证实[3];(2)首次发病,年龄及性别不限;(3)发病后1周内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4)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明显的脑梗死家族遗传史;(2)有颅内肿瘤、脑出血及脑梗死病史;(3)影像学检查显示脑血管畸形或动静脉瘘;(4)有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1.2一般资料选择2014-04—2015-04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0例(梗死组),男49例,女31例;年龄44~89岁,平均(66.94±14.72)岁;合并高血压31例,高脂血症18例和糖尿病12例。选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体检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46~85岁,平均(65.40±13.96)岁。2组性别及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仪器与方法仪器:采用GE公司生产的VIVID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头,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将仪器调至血管条件,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观察有无斑块、斑块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在颈动脉分叉近心段1.0~1.5 cm处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别测3次取平均值。在颈动脉分叉处1.5~2.0 cm处测量血流参数,测量3次取平均值,参数包括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早期加速时间(AT)。

1.4判断标准[4-5]IMT≥1.0 mm为增厚,局限性增厚≥1.5 mm为斑块形成;低回声、等回声及混合回声斑块为不稳定斑块,强回声斑块为稳定斑块;颈动脉狭窄率采用面积法,即管腔狭窄率(%)=[1-(残余管腔面积)/管腔面积)]×100%,狭窄率≤49%为轻度狭窄,50%~69%为中度狭窄,≥70%为重度狭窄,100%为闭塞。

2结果

2.12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检出情况比较梗死组IMT增厚64例(80.00%),体检组IMT增厚26例(32.50%),梗死组IMT增厚发生率明显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检出低回声斑块8例(10.00%),等回声斑块9例(11.25%),混合回声斑块21例(26.25%),强回声斑块20例(25.00%),体检组检出低回声斑块2例(2.50%),等回声斑块2例(2.50%),混合回声斑块5例(6.25%),强回声斑块13例(16.25%),梗死组各种类型斑块检出率均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中度狭窄10例,重度狭窄4例,体检组分别为2例、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PSV、EDV明显低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总动脉AT、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梗死组颈内动脉AT低于体检组,PI、RI高于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参数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梗死组体检组梗死组体检组PSV73.26±16.05*84.48±18.6153.77±20.82*67.10±12.74EDV24.12±8.89*30.04±4.4720.65±7.01*26.05±4.23RI0.74±0.06﹟0.67±0.190.69±0.16*0.60±0.08PI1.79±0.48﹟1.70±0.301.30±0.27*1.11±0.12AT0.07±0.02﹟0.08±0.030.67±0.11*0.76±0.06

注:与体检组比较,*P<0.05;与体检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组织的供血包括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即前循环和后循环,其中颈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前 2/3及部分间脑的血液。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常引起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6]。对急性脑梗死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能有效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的程度,也有助于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7]。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早的病理改变是脂纹,超声表现为IMT增厚,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形成突出于管腔的粥样斑块;粥样斑块纤维帽连续性中断、溃疡形成,其表面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则发生脑梗死[8]。因此,IMT增厚是动脉硬化的早期标志,可预测大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不稳定斑块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更高[9]。本研究分析比较80例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梗死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其中梗死组80.00%(64/80)患者IMT增厚,72.50%(58/80)的患者检出斑块(低回声斑块8例,等回声斑块9例,混合回声斑块21例和强回声斑块20例),体检组32.50%(26/80)的IMT增厚,27.50%(22/80)的检出斑块(低回声斑块2例,等回声斑块2例,混合回声斑块5例和强回声斑块13例),梗死组IMT增厚发生率及各种类型斑块检出率均高于体检组。结果表明,大部分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已发生不同程度粥样硬化。进一步分析发现,斑块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内动脉起始处,主要原因可能与分叉处血流冲力大,易损伤内膜及脂质沉积有关。

本研究显示,大多数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并且中重度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组,表明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前循环梗死密切相关。究其原因可能是颈动脉狭窄越严重,远端血管流速越低,脑血流低灌注情况越严重,而狭窄段血流速度越快,斑块表面的切应力越大,越容易导致斑块表面破裂形成新的血栓,脱落而成为栓子[10]。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种表现,本研究颈动脉血流参数分析,梗死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PSV、EDV明显低于体检组,颈内动脉AT低于体检组,PI、RI高于体检组,而二者颈总动脉AT、PI、RI相似。结果表明急梗死组患者血管床阻力增高、管壁顺应性下降、动脉硬化程度更重,降低颈动脉血流速度;与颈总动脉比较,颈内动脉可以能敏感的体现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可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脑梗死的病因诊断、早期预防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朱松岩,唐晓兵,姜瑞华,等.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与脑梗死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8):1 232-1 234.

[2]卓海燕.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09-210.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4]黄品国,田新桥,孙海燕,等.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与新生血管关系的超声造影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8,17(2):115.

[5]李百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78例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7):1 428-1 429.

[6]杨新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多普勒彩超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54-55.

[7]孙婷,郭君,刘焱,等.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1):41-43.

[8]陈红,胡松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30-32.

[9]马忠武,赵新国,朱小敏,等.超声检查颈总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预测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3):278-280.

[10]瞿国萍,郑利群,罗伟权,等.彩超检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前循环梗死的关系[J].实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1(1):52-54.

(收稿2015-12-08)

·护理体验·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2-0070-02

猜你喜欢
彩色多普勒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69例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彩超联合血清肿瘤标记物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2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高频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病变性质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椎动脉狭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诊断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15:23
武汉某高校教职工甲状腺健康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舌管囊肿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上海医药(2016年15期)2016-09-26 15:56:56
围关节置换期并发血栓的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