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思考

2016-07-15 07:13巩松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巩松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学是借助于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关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借助于教学经验.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在三角函数知识教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之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培养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数学教学;思维广度;思维深度;正弦函数

高中数学教学本质上是借助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数学学习的保证,同时利用数学知识的构建来完善思维的缜密性等.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研究教学中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就是抓住了教学的核心.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中“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上承三角函数中的周期现象、角的概念与推广、弧度制及正弦函数的定义等知识,下启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正切函数及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等知识,具有显著的承上启下的特征,需要在教学中高度重视. 根据笔者的研究,该知识的教学如果能够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做足文章,那这节课的教学就能起到深化原有知识认识的作用,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后面的知识的学习中更多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从而促进自主学习更为有效地进行. 本文试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基于教学经验的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分析

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一般来说有着严格的学术定义,因为思维本身就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思维也是数学教师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关于思维及其广度与深度研究的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但是笔者不想过多地从学术定义的角度来阐述,而想从教学经验的角度来阐述,这样与实际教学的距离可能会更近一些. 当然,笔者会提醒自己不要经验化,或者说经验性的思维广度与深度理解不能脱离最基本的思维定义.

在“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这课的教学中,北师大版的教材以“从单位圆看正弦函数的性质”来引入,笔者以为这是一个看似朴实实则有着相当的内涵的教学环节. 教材给出的是一个单位圆,然后根据正弦函数y=sinx的定义,“看出”正弦函数具有这样的一些性质:1. 正弦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2. 最大值是1,而最小值是-1,值域是[-1,1];3. 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其周期是2π;4. 在[0,2π]上单调性为:在0,上是增加的;在,π上是减少的,在,上是减少的,在,2π是增加的. 然后提出“思考交流”的要求:请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结合单位圆说明正弦函数具有上述性质的理由.

这样的教学设计充满了思维的含量,可以从广度与深度两个角度来分别阐述:从思维的广度来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阅读这段教材的时候,感觉相对比较轻松,也就是说并不具有太大的思维难度,毕竟这些性质确定可以从单位圆上来发现,即使让学生结合单位圆去说明这些性质的理由,学生也大致上能够说个八九不离十. 但笔者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了一个对比,回想自己以前不是通过这种方式教学的情形. 以前曾经试过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周期性、单调性等角度,去自主探究正弦函数的性质.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之下,学生的思维表现得与此有着较大的不同,学生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探究,这个探究过程是有些散乱的,因不同学生的思维切入口是不同的,有的学生会盯着正弦函数的表达式去想办法,有的学生则尝试通过图象、表格等去探究性质,还有的学生利用特殊值去尝试发现.

笔者就想:为什么在没有提出利用单位圆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难以不约而同地从单位圆的角度来思考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指向了学生的思维广度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发散思维表明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向是不一样的,但同时对于单位圆的忽视也确实说明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是不够的,笔者以为只有学生个体善于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才能具有思维的广度,而在不同思维切入点的对比中寻找到最佳方案,那才是广度之上的深度.

在本环节的学习中,从单位圆的角度结合正弦函数的定义来得出正弦函数的性质,应当是最为简洁的方案. 而进一步研究教学经验可以发现,如果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比较优化,或者在教师做出适当的关于利用单位圆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单位圆在探究正弦函数性质中所能起到的作用. 而这也正是笔者近几年来采用的教学方式,即既不散乱地让学生去没有方向地寻找探究突破口,也不是直接将单位圆的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提醒,然后去比较优化,以发现单位圆在此中存在的巨大价值. 这样的教学,实际上就达到了一定的思维深度.

实际教学中拓宽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教学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数学教学中关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是需要讲究策略的. 在上一点阐述的基础上,笔者再做一些梳理.

其一,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是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唯一前提. 在教育中有一句经典名言,那就是“如果要将全部教育心理学归纳成一句话的话,那我将说,弄清学生知道什么并据此进行教学.” 教师如何才能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呢?笔者以为最佳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去学习与探究,在学习与探究中暴露出他们的真实思维,教师一旦对此有了掌握,那么要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就是相对容易的事情了. 在“正弦函数的图象”教学,北师大版的教材设计让学生画出[0,2π]上正弦函数的图象,然后利用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延伸到整个定义域上,具体的采用的是列表法,再描点得出图象. 实际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将这些步骤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去寻找方法,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想到图表法与描点法的,只是少数学生忽视了周期性而已,而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正弦函数的周期性性质反而可以在学生的思维中有更为深刻的印象.

其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可有效突破学生原有的思维范围与水平.在教材中,为了进一步认识正弦函数的图象,教材设计在直角坐标x轴上的(-1,0)点左侧任作一单位圆(注意与前面单位圆的作用进行对应),然后通过在其上取一些特殊值(16等份),过各分点作x轴的垂线,于是就得到16个对应角,把这些角的正弦线向右平移,同样可以得到正弦函数的图象. 这样的方法在学生的思维中是没有原型的,因而就是一个拓宽学生思维广度与深度的极好机会. 实际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单位圆来完成正弦函数图象的建构,同时也提醒学生可以借助描点法的思路(描点法实际上就是利用特殊值的地位借助于图象平滑的性质完成的). 教学经验表明,此时只要提醒学生可以将单位圆放到坐标系中,往往即可打开学生的思路.事实上,在学生探究结束之后,笔者借助于几何画板制成的动画,在多媒体中呈现一幅动态的根据单位圆生成正弦函数图象的过程时,学生此前思维中的一些难以衔接的地方迅速连贯,从而在学生的思维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正弦函数生成的画面. 用学生的话说,自己在纸上画的图象是死的,而看到活的图象之后才感觉到正弦函数的图象是如此的神奇. 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实际上就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到了拓宽.

其三,尊重学生思维的构建性,引导学生学会在总结中拓宽思维. 思维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不仅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也体现在学习总结的过程中. 高中数学教学由于应试的原因,由于教学进度的原因,很少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去自行总结,这实际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导致学生所认知的数学学习就是无穷无尽地做题目. 事实上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去注意总结,那学生就可以完善自己思维的完整性,可以弥补当初思考中的一些不足,从而让思维能力更强,这实际上就满足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的培养要求. 在“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反思“单位圆在构建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象中的作用”这一问题,学生的思维就围绕单位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有效地回忆起了正弦函数性质与图象的得出过程,这个回忆过程相对于当时的探究而言,其具有完整性,同时又借助于单位圆这一个概念,完成全部知识的构建,实际上又扩大了学生的建构容量. 事实表明,通过这样的总结,学生很好地完善了本知识的结构,同时也在完善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单位圆所起的作用,这对之后的余弦、正切等知识的学习也奠定了基础.

培养学生增加自身思维广度、深度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严格来说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辅助、引导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包括思维广度与深度的培养方面,需要着力于引导学生自己形成相关的习惯.

这样的教学认识,意味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教学中要善于赋予学生空余时间,要让学生有时间探究,有时间反思,有时间总结. 只有给足了时间,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在这些时间中自主打开(而不是用这些时间去完成教师布置的海量的习题),于是不同学生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发现需要加工的地方.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故在统一赋时的前提下,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其实上是不一样的,但目标又是一样的,那就是拓宽思维. 只要做到这一点,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一定能够得到培养.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践行生活化原则,优化初中数学教学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