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职业元素实现“五个对接”

2016-07-14 02:37杨清志丁振杰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杨清志,丁振杰(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融入职业元素实现“五个对接”

杨清志,丁振杰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为了响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精神,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推动“五个对接”,从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医用传感器》课程教学为例,结合实际提出全面融入职业元素实现“五个对接”的教学实践,对高职院校职教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职业元素; 五个对接; 教学实践

医用传感器作为人类感官的延续也被称为“电五官”, 是获取生物信息最重要的手段,被广泛用于药物分析、医学研究和临床诊疗中。学好《医用传感器》课程对学生今后就业非常重要。现代医学和相关科技的发展,使医用传感器作为医用仪器、设备的关键器件,也在快速更新和发展。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方法与国家职业资格准入要求,与社会职业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弊端日益凸显。[1]

针对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推动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由此可见,突出“职业化”特点的教学改革已被提到重要议程,而“五个对接” 更是明确了职教改革的方向。在教学各环节全面融入职业元素的课程教学,是实现“职业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以我院《医用传感器》的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元素,实现“五个对接”。

1 现状分析

《医用传感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交叉、理论要求高、知识更新快、实践性较强的应用科学。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及《医用传感器》课程的自身特点,传统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已不太适用,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很难实现“五个对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医用传感器》技术课程涉及内容广泛,理论基础要求较高

《医用传感器》是医用电子、医学影像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有大学物理、普通化学、人体解剖、电路分析、信号处理等。传统的本科教育是在学完这些基础课后再学习专业课。随着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的改革,基础理论被大幅压缩甚至删减。这种“三级递进式”(即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教学模式不再适用,要实现“五个对接”,就必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

1.2高职学生理论水平低,动手能力强

相对于本科院校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较低,文化理论基础比较差,要他们掌握较深的理论知识比较困难,而且也不实用。但多年的教学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很会玩”,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医用传感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科学,如果以理论为纲,把学生技能竞赛、设计制作等融入教学,侧重职业技能培养,突出实际应用,则能扬长避短,充分体现“职业化”教育,易于实现“五个对接”。

1.3《医用传感器》是一门应用科学,理论与实践不能脱节

医用传感器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医药检测和临床医学中要用到,各种学生技能竞赛和电子设计与制作也要用到,如液体浓度检测、气体成分检测、数字温度计等。它研究内容涉及气体成分、溶液浓度、流量、压力、温度、速度、位移等各个领域。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学习理论,再进行实验实训。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是不可取的,必须以实际应用为纲,突出实践教学。

1.4《医用传感器》,知识更新非常快,学生必须学会终身学习

随着现代医学和相关科技的发展,使医用传感器作为医用仪器、设备的关键器件,也在快速更新和发展,各种智能化、微型化、多参数集成化、遥控检测和无创检测等新型传感器不断问世并投入使用。由于医用传感器主要用于药品检测、生化检验、监护等领域,关乎人体生命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必须让学生所学知识能跟上科技发展,而这些往往是教材上不能及时学到的。因此要加以改革,借助于医院实习等环节的信息反馈,来完善课堂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

2 引入职业元素,实现“五个对接”的课程教学实施

“五个对接”的实施,体现在“职业化”的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要求我们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课程考核及竞技项目设置等各个环节都引入职业元素。所谓职业元素是指构成职业的一切最基本的要素,折射出的是各个行业的职业定位。职业环境和职业人士的基本面貌。[2]通过职业元素的引入,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职业定位,了解职业环境,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掌握自己的职业技能,胜任职业岗位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课程介绍与校园文化引入职业元素——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学生进行专业学习,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而课程是专业的支撑。通过专业与产业需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和专业课程定位,是进行课程教学的前提。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在校园文化中引入“职业元素”。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必须具备“职业元素”,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和专业动态。[3]二是课程介绍。通过课程介绍,让学生了解课程的专业定位,从而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进行课程学习。

2.2教学内容融入职业元素——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职业元素,要求老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找准理论知识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切入点,按专业导向与职业面向有机统一的教学思路,构思及设计出使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整合为一体的课堂教学路线[4]。实际教学中,我们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1)教材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国家行业标准开展教学

由于医用电子、医学影像等专业的特殊性,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人体安全,所以必须结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组织教学,这是职业标准的体现和要求。如本专业涉及常用标准有国家医药行业标准YY0505-2012《医用电气设备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电磁兼容 要求和试验》、YY 0951-2014《干扰电治疗设备》、国家标准GB/T13870.1-2008《电流对人和家畜的效应》等。不仅教师需要注意上课内容符合标准要求,还要提醒学生关注标准的适时更新。

(2)理论够用为度,开展案例教学

由于课程特点,现行《医用传感器》教材一般理论较深,而且内容繁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专业特点,以理论够用为度,将理论和实用性充分有机结合,对教材重组,围绕医疗设备对职业技能要求,降低甚至去除繁琐的理论知识,突出应用[5],选择性的开展案例教学。例如在介绍光电传感器、生物电极、热敏电阻等,我们以我院实训室某型号医用监护仪为例进行案例讲解,其原理和应用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和掌握,而理论知识被淡化。

2.3引入职业元素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医用传感器》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以实际应用为主线,技能竞赛为抓手,实践教学为重点,就业为导向,根据各个部分的不同特点分别引入职业元素,采用了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化”:

(1)理实一体化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进行。一方面能借助于一体化教室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使理论及时指导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又能及时反馈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例如,在介绍心音传感器时,让学生在一体化教室先进行心音测量,然后带着问题上课,再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重新进行心音测量实验。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职业化”教育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课程项目化

《医用传感器》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同时各个部分联系不是很紧密,又各有特点。通过实际教学研究,我们按其功能应用进行重新划分,使课程项目化。每个项目模块都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包含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便于教学和考核。通过对项目进行案例展示、任务分解、问题引导、学生仿学、检查考核等环节,来完成预定教学任务。例如血压测量模块,其工作原理有电容式、压电式、应变式、压阻式等,通过一体化的对比学习,让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学会选择和使用不同的产品。由于每个项目模块都是选自本专业、行业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从而学生所学知识过程和以后实际工作与生产过程相同,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3)“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最终还是为了“做”。为了鼓励学生去做,我们把竞技项目(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职业技能竞赛等)引入实践教学,并融入职业元素,采用案例示范、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走向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6]例如竞技项目中采用输液红外报警、数字体温计、气体含量监测等充分体现职业元素的题目,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在真实生产环境下学习、实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4考核中引入职业元素——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突出“职业”特色,我们进行了考核机制改革。考核成绩由平时的项目考核、学期综合考核等组成。项目的教学设计和考核主要是参考历年医疗器械工程师考试题目,学期考核则采用历年医疗器械维修工、医用电子仪器修理工等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并模拟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流程、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了解和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我院每年都组织一次毕业生离校前的职业资格考试,而医用电子、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的双证率(毕业证、资格证)都在98%以上,其中很多毕业生已通过医疗器械维修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真正实现了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图1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5反馈职业元素,完善课程内容——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职业教育要长久发展,就需要注重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不断补充完善课程内容,渗透新鲜的职业元素。[7]各个专业、行业的职业元素都因社会经济特点不同而不同,并且是变化发展的。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终身教育也是动态变化的,是一个纵横整合的立体化教育体系,并且强调尊重个人独立选择。[8]因此职业教育中必须贯穿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这种反馈职业元素,贯穿终身教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所学知识紧跟行业、职业发展,具有前瞻性,同时使学生学会对本专业、行业的市场分析、信息收集、信息处理及发展前景的预测判断,增强职业发展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极大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总之,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元素是实现“五个对接”的重要手段。通过融入职业元素培养毕业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核心,[9]也是职业院校促进课程改革、紧跟形势、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10]

参考文献:

[1] 肖玉.高职教学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07(25):241.

[2] 陆兴娟.职业元素融入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5):268.

[3] 王兰.在高职校园文化中引入“职业元素”的必要性[J].当代教育论丛,2015(04):12.

[4] 向纹熠.医学生专业教育中强化职业元素的教学研究及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5):77.

[5] 张鹤林,等.例谈PBL教学法在《医用传感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4(04):57.

[6] 从茂柠.高职学生医用传感器课程的教学思考[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0):57.

[7] 仲崇奕.职业元素渗透教学模式的应用[J].北方财经,2013(05):207.

[8] 胡晶君.终身教育理念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4(06):71.

[9] 李琼,周斌,王艳博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393.

[10] 张明月.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元素的实践[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77.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6)02-0027-04

收稿日期:2015-11-2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2015jyxm535)。

作者简介:杨清志(1974-),男,安徽肥东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传感器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立足课堂,因学施教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