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应用题解答中创造思维的培养

2016-07-13 14:35赵福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应用题培养

赵福

摘要:分析解答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发散思维属于创新思维的基础,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应有意识渗透发散意识的培养。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发散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74-01

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性的目标。创造性思维是高素质人才创造的根本。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由于创新意识的推动,根据既定的目的任务,展开主动的、独创的思维活动。并通过科学的思路,借助于联想和想象、直觉和逻辑,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渐进的或突发的、辐射的或凝聚的形式,进行不同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设想、新观念、新成果。

小学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应用题解答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各种知识。解答应用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或做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造性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十分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要精心设计和充分运用"发散点",为学生的思维发散提供情景、条件和机会。

2.运用概念引导发散性思考

同一个概念或问题,在不同的题目中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如"平均数"这一概念,在简单应用题中称它为每份数;在平均数应用题中称它为平均数;在归一应用题中称它为单一量。通过这样的发散,使学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并揭示出了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可以让学生多举实例说出属于某一概念外延的事物。如让学生说出属于除法的简单应用题有:等分除法;包含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其中,等分除法是已知总数与份数,求每份数;包含除法是已知总数与每份数,求份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已知两个数,求倍数;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倍和这个数的几倍数,求这个数。通过这种发散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了除法应用题,由部分扩展到了全体。

3.运用条件和问题启迪发散

要让学生设想出达到要求的各种条件。如要求"汽车每小时行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学生根据问题,思考要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汽车行的路程和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路程÷时间"可以求得速度。这种发散训练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让学生设想出根据条件可以求解的各种问题。

如要修2400米长的路,已经修了5天,平均每天修160米,余下的要8天修完。根据这些条件,可让学生想出可以解答的问题: ①剩下的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②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平均每天多修多少米? ③剩下的平均每天比原来的工效提高了百分之几? ④全程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这样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地变化问题,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

4.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4.1转换思考(转换说)。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如已知"甲与乙的比是4∶9",可引导学生联想说出:①乙与甲的比是9∶4;②A是B的35;③B是A的53;④A比B少15;⑤B比A多15;⑥A是3份,B是5份,一共是8份,等等。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4.2顺逆思考(顺逆说)。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逆思考和逆顺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比如解答"五年级种树36棵,六年级种树是五年级的235倍,六年级比五年级多种几棵?"先让学生用综合法从条件到问题依次说出思路,再让学生用分析法从问题到条件说出思路。学生顺逆分别说清思路后,再列出算式"36×235-36"。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流畅,思路还不够清晰,还要再让学生看算式"36×235-36",再进行第二次"顺逆说":先让学生说第一步"36×235"表示什么?再让学生说第二步"36×235-36"表示什么?最后先说第二步、再说第一步。在解答文字题时,也可进行顺逆说的训练。如"3个 15比2个14多多少"?列出算式" 15×3-14×2"后,让学生根据算式,说出" 15×3-14×2"的意义,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

4.3辩论思考(辩论说)。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有一次,一位老师教学解答圆面积一题时,老师问学生:"计算圆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多数学生回答"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圆面积。"但有一个学生举手表示不同意,认为"知道周长或直径,同样可以计算圆面积。"对这个学生的回答,老师一方面作了肯定,另一方面要他和持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经过几轮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已知周长或直径,最终还是要先求出半径"的道理。另外,也使大部分同学明白了"不光只有知道半径,才能计算圆面积"的道理。但是,如果题目里没有直接告诉半径,要求圆的面积,就必须先求出圆的半径,才能进行计算。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应用题培养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