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军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第二中学校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李建军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第二中学校
摘要: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针对小学里的高年级小学生开设的课程,是基于对高年级小学生的社会生活而开展的对小学生们品德教育的课程。文章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
关键词:小学品德;社会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小学生们的素质教育、品德教育也逐渐受到学校和教师们的重视。然而,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等,严重阻碍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在此,仅对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一探讨研究。
我国当前正处于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背景下,老师与学生过于片面的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注重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与培养,而将品德与社会作为不重要的科目,未给予其应有的重视。虽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课本得到及时修订,教材内容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小学课任教师未能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品德与社会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未能做到及时更新,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也不过是敷衍了事,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对学生品德素质教育培养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态度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们对该门课程的认知,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小学生们上自习、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在小学生们的观念中,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考核不过是考试前看看书背背题就可以了的,亦未能深刻认识到学习好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其未来人生的重要影响。不论是品德与社会教师,还是小学生们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不重视,均严重阻碍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性的提高。
(一)重视品德培养,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们的品德培养。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尚未形成独立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亦未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小学生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需要小学教师对该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小学生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小学生的品德培养远比单纯追求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异要重要的多。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综合素质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地位,为社会作出哪些贡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但是,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不可以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课堂教学的课时有限,每节课的时间又受到约束,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互动教学,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就是突出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传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课堂是教师在讲台讲授理论知识,小学生们坐在课桌前听的昏昏欲睡。小学生们年龄普遍较小,显然这种纯理论讲解的枯燥式教学方法不适合应用于小学课堂的教学中。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好动,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意吻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需求。开展互动教学,即小学生与小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教学,使小学生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来,使小学生们对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产生主人翁的感觉,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开展互动教学,既可以活跃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堂的气氛,又可以寓教于乐,使小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得到熏陶,素质培养得以提升。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成长中你有哪些快乐?”和“成长中你有哪些烦恼?”进行充分思考,并自由发言,与其他同学相互分享各自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之后由教师对该问题进行总结与引导。这种互动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品德素质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提高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仍存在重重困难有待克服,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提高对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将学生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董飞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
[2]姜东旭.浅谈当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不足及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
[3]席永红.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如何组织合作学习[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