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张美星,赵鹏辉河北大学医学院;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某高校医学生考研意向及影响因素调查
王娇1,张美星1,赵鹏辉2
1河北大学医学院;2河北大学中医学院
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生考研意向并分析影响因素,帮助医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形势,避免他们盲目跟风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4.5%的医学生有考研意向,影响因素为专业、是否有过课程不及格、工作单位意向和从事医疗行业意向,有45.0%的学生选择报考北京地区。结论该校的医学生群体有相当多的学生准备考研,医学院校职业规划部门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医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形势,避免他们盲目跟风考研,同时引导他们理性报考院校,避免因考研方向不明确或考研期望过高而导致落榜的可能。
关键词:医学生;考研;影响因素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职业要求的不断提升,现有的医学本科教育已难以适应此趋势,加之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期望较高,多数医学生已将其梦想寄托在考研深造上[1]。然而,有诸多学者[2,3]提出,考研并不适合每一个同学,那些在本科阶段没有认真学习、基础不牢的同学,盲目跟风地加入考研队列,结果反而得不偿失,在此情况下,选择工作比选择考研更明智。因此,了解医学生考研意向并分析影响因素,帮助医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形势,避免他们盲目跟风考研,成为医学院校职业规划部门的首要任务。
1.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在校生主要为临床医学专业与护理学专业2013至2015级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考虑到调查的可实施性和样本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从这两个专业的每个年级中均随机抽取一个班级进调查,调查对象为573人。
1.2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筛检,对无效问卷进行校正后逐一录入。使用SPSS19.0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573名调查对象中,有67人尚未决定未来是否考研,故本次最终进入研究的调查对象人数为506人,其中有377人有考研意向,所占比例为74.5%。影响因素分析中,医学生考研意向的影响因素为专业、是否有过课程不及格、工作单位意向和从事医疗行业意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而对于拟考研学校所在的地区,有45.0%的学生选择为北京地区,选择天津和河北地区的分别为16.1%与9.2%,其余为其他地区。
表1 医学生考研意向的影响因素
否工作单位意向医院公务员自主创业从事医疗行业意向是否不确定337(78.4) 289(79.0) 54(67.5) 34(56.7) 277(79.6) 57(57.0) 43(74.1) 93(21.6) 77(21.0) 26(32.5) 26(43.3) 71(20.4) 43(43.0) 15(25.9) 15.945 20.888 <0.001 <0.001
调查发现,74.5%的医学生有考研意向,可见,该校的医学生群体有相当多的学生准备考研。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出医学生为应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寻求考研以获取更高的学历,期望通过这一途径为未来就业增添更多的自身优势。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准备考研的比例显著高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这与两个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度是紧密相关的。众所周知,由于各级医院对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大,而且护士工作一般相对稳定[4],因此护理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后大多数均可进入三级医院工作,所以,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一般考研意向并不强。与此相反,当前很多三级医院多临床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较高,多数三级医院仅招收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临床专业学生,所以有90%以上的临床专业学生有考研意向。有过课程不及格情况、工作单位意向不是医院、不想从事医疗行业的学生考研意向均普遍偏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因为挂科等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足或感觉自身不适合学习医学,可能会对就业期望不高或考虑毕业后从事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工作,因而他们的考研意向并不高。
北京地区由于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而且河北省各地的学生往返北京十分便捷,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医学高校如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等等拥有众多知名的专家学者、丰富的医学资源,成为了很多医学生向往的求学殿堂。因此,该校很大一部分医学生拟考研的高校在北京地区,而天津与河北的相对较少。但是,过于扎堆报考北京的院校,很有可能导致大部分学生分数不够而面临调剂甚至落榜等情况,反而不利于医学生就业。
综上所述,该校的医学生群体有相当多的学生准备考研。为帮助医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形势,避免他们盲目跟风考研,医学院校职业规划部门可举办一些有关医学就业宣讲的讲座,或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对于决定考研的学生,可引导他们理性报考院校,避免他们考研方向不明确或考研期望过高而导致落榜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苏纯惠,郑建中,张持晨,等.医学生考研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4,(8):245-247.
[2]潘石瑛.大学教师人才管理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5, (22):23-25.
[3]李梓煊.大学生毕业方向选择的动机及其相应的指导需求[J].考试周刊,2015,(78):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