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阁
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阵地。运用非暴力沟通,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营造安全与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互动,学生能够开心学习的最重要保障。
当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人身和心理安全时,他们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去,只有营造一个让人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才能让学生愿意冒险,愿意积极参与学习。
事实上,很多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是缺乏安全感的。从课堂上的压力到考试后的排名,从人际间的误解到操场上的冲突,校园生活有许多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的东西。
很多时候,教师会在无意中支持并营造了充满敌意和情感暴力的环境,也有一些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会引发学生的恐慌。比如,给学生贴各种标签、比较不同学生优缺点、批评学生、威胁要惩罚学生等。教师言语不当会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学生往往被伤得很深,一些老师却全然不知,甚至可能还以为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究其原因,很多老师常常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除了学习需要外,他们还有生存与安全、能力与兴趣、自责与成长、归属与自我实现等多种需求。
从语言开始,杜绝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一种沟通方式。他认为,要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就需要消除那些责备、羞辱、批评和苛求的语言。这类语言往往以习惯性思维为基础,妨碍人们愛心的流露,容易导致暴力。杜绝暴力的沟通方式,意味着让爱和尊重融人生活。
非暴力沟通主要有以下四个要素。
留意观察。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不作判断或评估。因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内容一旦加人评价、判断或者辩解都可能会引起其他人的防御心理。
表达感受。可以用五个字来表达我们的感受,如“我感到愤怒”“我感到温暖”“我感到难过”,等等。感受与人的需要相关联,当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愉悦的感受,如高兴、激动、兴致盎然、内心平静等。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会有痛苦的感受,如烦心、伤心、害怕或者沮丧。感受没有对错,只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非指责或抱怨他人。
厘清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感受与需要连接起来表达,可以用“我感到难过,是因为我很在意……”如果我们借由感受识别并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就更容易找到满足这些需要的方法。如果我们像关心自己的需要一样去关心别人的需要,人际沟通中就能有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提出请求。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当请求被拒绝时,我们需要寻找其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非抱怨、指责或是内疚。
“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是非暴力沟通的一个方面。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关切地倾听。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为什么“倾听”这么难
为了倾听,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很多教师习惯了训导和说教的角色。当学生出现语言或行为与我们的教育主张或价值观不一致时,我们很容易带着价值判断及个人好恶对学生做出评价,甚至指责和批评。教师不愿意也不肯倾听孩子们的解释和表达。这正是妨碍学生走近教师、影响师生有效沟通最大的障碍之一。
心理辅导课上,一位高一女生终于吐出了压抑在心十年的块垒:幼儿园大班时,因被老师误认为是自己弄洒水而遭批评。本想解释申辩,反招来老师劈头盖脸的一番训导,并召集所有小朋友到跟前,指着这个“倔强不认错”的刁汝孩说“认为是她把水洒在地上的小朋友请举手!”结果,所有小朋友齐刷刷举起了小手,包括明知是另一男孩弄洒水的几位小朋友……
十年过去工重现这段黑色回忆时,孩子依然是咬牙切齿地痛。在老师的诱导下,小朋友们齐唰唰举起小手的那组镜头,她永生难忘。如果女孩不说,老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从那天开始幼儿园教室墙角处为什么会多了一个“爱看书”的小汝孩,老师可能也永远无从理解为什么从那天起,女孩的童年里多了一重特别孤单的滋味。因为从那天起,女孩不只对老师憎恨,对小朋友也不愿再相信!
如女孩所说,如果老师不是那么固执己见、缺乏最起码的包容心理,如果老师肯蹲下来听听自己的解释,顺便提醒孩子接水时不要接得太满,水洒了要想办法擦净,也许女孩这段童年的历史会重写,也许女孩的童年不会留下那么多的阴影和遗憾。
非暴力沟通鼓励倾听,培育尊重和爱。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常能听到孩子们对老师的抱怨,老师太忙,顾不得听学生说,也不想听学生说。学生犯了错去找老师道歉,连道歉的话都不能容许人说完,便一顿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甚至怒骂。学生遇到困境了前往求助,其实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安全的空间,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去表达倾诉~下自己的心声而已,因为有些痛注定需要自己一个人承受。但许多老师却习惯性地给学生各种支招,或是各种劝解,殊不知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劝解帮助作用,反而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被强力干预甚至冒犯的痛苦。
作为教师,如果不能走出经验的限制,如果缺乏每一颗生命是独特的、需要特别对待的态度,我们很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本着一颗好奇心,面对发生在孩子生活中、发生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的一切,可能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甚至是伤害。
听到不中听的信息,教师怎么办?
教师职业并非随时都有掌声,尤其是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时。当一些不如意发生时,如何真诚地表达自己,缓解矛盾,解决问题?非暴力沟通理论指出,听到不中听的信息时,我们通常会有四种选择:一是责怪自己,二是指责他人,三是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四是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人有自我防御的本能,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和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
一位认真负责的班主任,得知班级自习纪律不好,英语老师拒绝进入班级进行学习辅导时,气愤不已,火气上升甚至想怒骂、批评捣乱学生,这些情绪可以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直接去表达、去发泄。非暴力沟通认为,情绪产生,外界因素只是导火线,而真正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某些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看到大家自习状态不好,总有同学说话,以至影响到学科教师进教室辅导,我的心里非常着急,也很生气。因为作为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我非常希望能和同学们一起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学习氛围。”如此表达,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老师对学生对班级的爱意。
教师灵活机智处理问题的智慧,对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来说即是最好的榜样。这样,在每一次互动中,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同时,它还促使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并提出明确的请求,甚至可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
非暴力沟通看似简单,其实包罗万象。全方位践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眼中看到的,或身心体会到的,是美丽的需要——无论对方是怎样的言行。倘如此,在整个校园以及我们每个人的教育人生中,必然充满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