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 提高实效

2016-07-04 11:49:45林先全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一衔接语文教学

林先全

【摘 要】高中语文教材的知识技能密度大、难点多、要求高、坡度陡。学生升入高中后,必须针对初中生的弱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和引导学生解决语文学习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关键词】高一;语文教学;衔接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较大、相对独立的系统,根据我们在三所一般高中所进行的调查显示,78.3%的高一学生在语言学科学习上尤其容易产生困难。以语文为例,由于近年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也淡化、弱化了“双基”,从而使学生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这种困难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看,属于暂时性困难,调查数据表明56.7%表现为学习动机不明确、63.6%表现为意志力薄弱和自我消极,这种状态对于语言学科而言,影响面更广,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出现厌学现象。

一、高中语文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分析

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工具性,两者融为一体,互为作用。过去,我们强调了工具性,忽略了人文性。一段时间来又强调了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实际上,人文性也好,工具性也好,关键在于一个度,现在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于强调人文性,却在某种意义上冷落了工具性,因此,高中语文学习困难问题产生的原因说到底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

首先,从考查重点上看,初中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还是以课本为依据,这种考查形式使学生把精力多放在对课本的死记硬背,考前的临时突击上;而高中考题是以高考为目标进行训练,更加注重考查注重平时的积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初中的一些教学目标也造成了与高中教学的脱节,如初中语文的淡化语法,中考不考,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内容,“只学不考”变成“不考不学”,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对特殊句式的分析,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比如,教高中文言文时,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这些知识点初中极少涉及,讲细一点,學生听懂,可问题来了:进度跟不上。有的老师两节课就把一篇文言文搞定,可问题也来了:原来初中时语文成绩一向挺好的学生诉苦,说他们听得云里雾里。

二、基于高中语文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实际上,高中和初中是两个区别比较大的学段,它们几乎各自成为两个独立的系统。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中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文言文教学。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现代文教学。初中阶段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而高中阶段则要求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

作文教学。初中阶段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高中阶段则要求作文观点要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材,合理安排结构,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初中课文一般篇幅较短,知识容量小、难点少、要求低,而且课时充足,教师便于教学,学生容易接受;高中课文一般篇幅较长,知识容量大、难点多、要求较高而课时紧张,教师难于操作,学生难于学习。

初中高中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的差异如此之大,很容易让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望而生畏,一些学生本来觉得自己语文学得还可以,到了高一年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这让他们心理上难以承受,甚至因此对语文失去兴趣。从易到难这是规律,但是,从易到难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三、注意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由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讲实际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处于中等的学生更是上了一个大台阶,教师有必要扶一扶,拉一拉。教学中可以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点的讲解,以旧带新,这样给学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教学环境,在知识衔接的同时,知识的深度广度也得到发展。

1.做好处理衔接的材料准备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先仔细研究高初中课程标准,将二者进行比较,体会两个课程标准对同一知识能力的要求的不同,要求差异越大,往往表明它在高初中时衔接越难。高中教师还要熟悉初中语文教材,并与高中教材比较,找出初中要求偏低或不作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较高的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也往往是高初中教学衔接的难点。如,初中对词语分类、短语类型、句子构成等只学不考,这就造成教师学生重视不足甚至完全抛开,而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就离不开这些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做好衔接工作的学生指导,应消除学生因衔接困难而形成的不良心理,还应让学生知道某一教学内容高初中的目标要求有何不同,明白他们努力的方向,而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补缺补漏。

2.改变一些片面的认识

我们是要追求语文学习的大气,但大气并不排斥精细。大气不是虚妄,不是做作,大气立足于精细,才会让人有实切实的感受,才能厚实、丰满。

我们往往有一种片面的倾向:认为对字、词、句、篇的操作策略的指导,只是在拿着一把冷冰冰的手术刀,在解剖着一篇篇充满生命活力的文本。其实工具本身是无所谓“冷”与“热”的,只有“适宜”与“不适宜”。适宜的工具就是最好的工具,适宜是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没有对字、词、句、篇的精细分析,就没有学生对基本学法的领悟。任何的理解、运用,都不可能离开这些最基本的要素。事实上,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趋实在,更趋理性,为了达成顺畅的过渡与提升,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挤出时间恶补必要的语法知识,从汉字讲起,到词、短语、句子、语病,使弱化了的语法重新重视起来。

3.及时总结,指导学生调整学法

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其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及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也可让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一周介绍一种学法,大家讨论,取长补短,从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还要教会学生分析考卷,从考卷中分析出自己的弱项,弥补之,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一条重要捷径。

其实,只要语文教师重视学生高中语文起始阶段学困问题并及时进行有效的工作,学生也一定会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实现语文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瑜红.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编号:FJJKCG14-564): 中学阶段语言学科学困生生情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一衔接语文教学
浅谈高一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高一新疆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教育对策初探
高一物理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及对策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1:07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58:58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木兰诗》中“行”的读音还得商榷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