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光才
【摘要】当前,大班额的班级在很多地方出现,如何在大班额条件下实现有效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问题就凸现出来。本文主要运用互动式英语教学的理论,结合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弥补大班额下教师难以面向全体的不足,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面提高大班额的教学成绩。
【关键词】生态课堂 互动教学 小组活动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互动式教学模式恰恰体现了这个理念。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成为自主、交流和探究等形式。它强调师生之间双向沟通与交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师通过创设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学生的个性由此得到充分的张扬。
“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在互动交流中共享,在教师点拨中明晰疑惑与知识结构,在迁移应用中巩固知识和发展能力,在选择性学习中发展个性特长,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学双向作用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课堂,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主动的学、快乐的学,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实效。因此,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利而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样的课堂就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
互动式教学法涵盖下列六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小组活动、组际交流、归纳总结、成果展示。
一、教师引导是前提
教师引导是教师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教师在新课伊始或前一节课,从以下几方面提示导学。展示新目标,提出教学要求。用口头或书面提纲挈领地提出学习新课的目标,说明新课教学的基本程序,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揭示新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给予思路、方法上的提示,为学生预习排除障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动”字上,要做到教师启发、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引导为基础的。如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5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Reading这一课时,在课前笔者要求有条件的学生上网了解更多关于ORBIS详细信息,然后在小组内分享信息,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上课一开始,先提如下几个问题: How many international charities do you know? Do you know ORBIS? Whats the aim of ORBIS? How does ORBIS carry on with its work? 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准备状态,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渴望。教师在课堂上的正确引导、生动的讲解,科学新颖的组织方法,合理的活动安排,可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需要轻松的气氛以缓解学习上的压力和精神负担,同时良好的环境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的进行学习,学生对英语也会有所偏爱。英语教学要在活跃、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
二、学生感知是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极力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自学中去感悟新课,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如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这一单元的学习时,要让学生自学认识到“Bad weather sometimes causes natural disasters.”这个现象,提出问题: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这一学习目标,要学生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学生围绕目标完成了听、说、读、写任务后,进行归纳总结,引导、教育学生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使学生获得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在这样一个“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探索者(explorer)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
三、小组活动是主体
英语课堂中的合作互动指的是师生、生生之间在创设的一定情景中,通过语言、情景、动作等的平等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锻炼学生应用语言能力,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学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带来的乐趣。在学生主动探究、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互动式讨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安排好优差生搭配,发挥优生对他人的带动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小组由六个水平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可重新组合。小组长把各组成员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组际交流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鼓励学生“Learning by doing”,通过一系列的“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英语,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这种合作互动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全体学生从实际出发,在主动学习中得到生动活泼、较为全面的发展。
四、组际交流是关键
通过前面的小组讨论,基础性的问题一般已经解决。这时,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这是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可给学生一些较难的题目,这些题目也可以在小组互动中产生。经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教师可先让讨论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其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补充、质疑和评论。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间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突出关键问题。英语课堂中有了学生间的合作互动,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得到了开发,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协作,求知创新的精神。
五、归纳总结不可少
组际交流之后,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要学”为“乐学”,教师补充学生“看不到”的,提升学生“没够着”的,分析学生“想不透”的。学生的“视力”毕竟有限,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参差不齐,对于一些隐性的知识会忽视,这就需要教師在课堂上适时补充,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学生通过预习有时是感悟不到的。所以在组际交流之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查漏补缺,精讲点拨,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突出重点,强化难点,以使学生学习水平再上一层台阶。
六、成果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检测
学习目标达到与否只有通过检测才知道,检测的方式可以是测试性评价,但更重要的是非测试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否是重要的评价标准。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或恰如其分地给学生颁发最佳拍档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口语奖等。课内练习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教学时采用当堂检测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是对课堂教学的升华和教学目标的深化,是学生巩固知识、进行补救学习的重要环节。
实践证明,交往互动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中学生的生动活泼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实施,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倡导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广泛重视。互动式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徐琴琴,王京.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互动学习的探索[J].考试周刊,2007.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