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2016-07-02 06:32:25王尔馥
高师理科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过程评价对分课堂网络环境

王尔馥

(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王尔馥

(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对分课堂作为新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被提出.该模式包括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3个环节,将课堂分为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2部分,并在时间上间隔进行,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相应的考核方式不再采用单一标准,而是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弹性评价机制,并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调查问卷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支持率较高,特别是在高年级的学生中,认同度更高.对分课堂提供了一个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课堂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教学模式;网络环境;对分课堂;过程评价

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校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社会受教育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据统计,自从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高校招生名额一直呈增长的趋势.1999年5月,我国教育部开始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高等教育进入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期.1999—2002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数平均每年递增率为42.4%,而1978—1998年的20年间,这一指标仅为5.1%.2015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总人数比2014年增加2万人左右[1].然而扩招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掌握知识有快有慢,因此教师必须降低课堂授课速度以及考试标准.其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自律能力不强,经常发生在课堂上不听课,玩手机,看电脑,甚至长时间逃课的现象.最后,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发生了变化,对于成长在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学生,课堂上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2].针对这种现象,大学教学方式需要进行改革,知识传授的过程不应固化为某一种不变的教学模式,而应是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学习水平进行选择不同的灵活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目的而创设的一种新型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

1 对分课堂的提出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教授在2013年提出,是一种适用于中国高校课堂的教学新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3个环节,因此也称为PAD课堂.该教学模式对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课堂分为2部分,即一半由教师讲授,另一半交给学生进行自由讨论[3].其中讲授时间和讨论时间不是严格的各占50%,而是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整体水平进行灵活的调整.此外,学生的讨论也不是在教师讲授之后马上进行,而是在时间上间隔开来的,即在听过教师讲授知识点之后,学生在课下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具体问题,按照自己的进度去查找相关资料,经过一段时间完成内化吸收的过程.当学生再次回到课堂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理解到的知识,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从而达到纠正错误和深入学习的目的.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动接受,彼此没有交互,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录,根本听不进去.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程,课程的内容理论化程度高,缺乏生动性,不利于记忆,再加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缺乏相关材料.因此,即使教师尽力备课,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动态纳入教学内容中,也很难吸引学生.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为了避免枯燥和沉闷,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听讲,往往加大了课堂授课时的表演部分,而忽略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目前,虽然我国教学的主要场所依然是课堂,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各大高校均已具备随时随地上网的条件,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4-5].传统授课中,教师呈现的内容都来源于教科书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现在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有些学生甚至不愿意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教科书,课堂的吸引力在逐渐下降,知识的传授作用在明显降低.针对这种情况,课堂应该从传统的教室扩展到了“云端”[6].教师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平台建立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将课程内外的许多学习资源归纳分类,并按照逐步深入的顺序串连放置网络上.学生凭借学号和选课序号,可以使用浏览器进行访问,轻松地获得想要的学习资源,下载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也可以将课后作业的提交和批改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学生们不仅可以看到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批改,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这样不仅方便大家相互学习,也可以有效地抑制作业的抄袭,督促学生改进作业质量.与此同时,网络学习平台特有的24小时服务营运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不中断.

2 对分课堂的实施

对分课堂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必须拿出一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安排讨论,不仅支持师生互动,还要鼓励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在国外高校中,讨论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通常采用一种讨论式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深度的参与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不适用于中国高校中的大班授课模式.此外,讨论式教学中的时间安排是连续的,即教师讲授完知识点后,学生马上针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展开讨论.这样的“当堂讨论”其实违反了学习过程基本的心理学规律,学生对刚刚接触的新内容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无法展开有效的讨论,讨论过程常常有名无实.

对分课堂的实施分为3个步骤: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着重讲授重点及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新的课程内容,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为其课后的内化吸收打好基础.其次,给学生预留出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内化吸收,为下次课堂上的讨论奠定基础.最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时候,学生对上堂课讲授的知识已经有了多方面的理解,每位学生都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及产生的疑问、困惑等,并和讨论组的成员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

在对分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2个问题,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但是在实施的初期,问题要设置得难易适中,帮助学生逐渐自己生成问题,形成一个从听到学再到悟最后到问的一个良性循环,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问互答.其次,由于高校低年级的公共课一般没有学生进行讨论的机会.学生进入专业课后,对于课堂上的讨论,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会感觉不适应,甚至产生畏惧感,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因此,需要几名学习基础好、善于表达的学生先发言,并帮助激发其他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讨论,锻炼其创新思维能力.

从长远来看,对分课堂模式不但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应用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一种持续的学习动力.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信心,培养学生主动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课堂的“客体”转变为“主体”,完成“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换.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必然导致考核方式的调整.目前,高校的很多课程依然采用期末卷面考试的考核方式,学生课堂上不学习,期末临近考试开始突击学习,对教材死记硬背,以求达到考试通过的目的,显然教学的效果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不应该采用单一标准,而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做到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弹性评价机制.考核方式可以采用达标式的考核和开放性的考核2种方式,对于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可以选取达标式的考核方式,使学生保底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自我要求较高的学生,则给予展示其学习成果和才能的空间,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程考核中,可以适当的增加讨论环节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注重过程评价.将学生每次参与课堂讨论时的表现纳入考核中,同时考虑到学生参与讨论的频次.课堂讨论采用当堂打分制,分数主要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3部分组成.

4 针对对分课堂的问卷调查

针对对分课堂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学期末在电工专业4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的问题是:你是否认为对分课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深入地理解重点难点,并在你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为99%.调查问卷的结果见图1.

图1问卷调查结果

由图1显示,大一新生有55%持支持态度,45%选择了传统课堂.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对对分课堂的支持率逐渐提高,大四的学生的支持率达到89%,大部分学生认为对分课堂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从学生的反馈中也了解到,大一新生还没有完全摆脱高中的学习习惯,对课堂的认知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听的阶段,此外,低年级的基础课程内容多、强度大,很难安排讨论时间.而大四学生课业负担较轻,课余时间较多,选课也灵活,但是需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因此,更加迫切地希望学习教材以外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压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结语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不同的尝试,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校基础设施、教师团队以及各级学校学生特点,还应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分课堂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有别于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的思路,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习意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心理压力.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遇到问题,学生习惯第一时间向教师求助,而不是独立思考和学习.平时考核中学生自评和互评标准的制定也存在不足.但是对分课堂仍然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课堂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廖明,姜峰,朱蕾,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学生教学质量观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61-65

[2] 郎大鹏,吴良杰,高伟,等.大学生课堂注意力关键因素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10):16-20

[3]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4] 薛云,侯凤石.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64-66

[5] 刘传尧,郑传梁.网络教学平台助推高校教学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计算机,2015(15):49-52

[6] 王莉利,高新成,李瑞芳,等.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4):37-40

Th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isectio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WANG Er-fu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rtact:Aiming at various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s resulted from the college enrollment expansion policy,bisection classroom is proposed as a novel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mode,which includes three links of teaching,internalization and absorption,as well as discussion.It divides the class into two parts,namely the teacher′s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s discussion,which will be carried out at particular interval time to provide students enough time to study independently.The corresponding assessment method no longer adopts the flexibility evalu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process evaluation throughout the whole learning process,rather than a single standard.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high approval rate on the new teaching model among college students.In particular,the recognition degree is higher among the senior grade students.Bisection classroom provides a more suitable classroom pattern for Chinese students and points out a progressional direction for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teaching mode;network environment;PDA;process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M1∶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7-9831.2016.05.025

文章编号:1007-9831(2016)05-0089-04

收稿日期:2016-04-10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B76)——基于科研促进教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王尔馥(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盲信号处理与保密通信研究.E-mail:19730098@qq.com

猜你喜欢
过程评价对分课堂网络环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技巧的探究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0:19:13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36:11
基于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点五步教学模式研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28:25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探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30:59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1:20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