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英
摘 要: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感受到造型活动的乐趣。本文结合人美版一年级教材“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教学作了分析。
关键词:体验;感悟;表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4
1.通感体验
“我们身边的线条”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观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线条,这些线条美化了我们的生活,并感受艺术作品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体验用线作画的趣味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板块让学生充分体验。
(1)认一认、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线条。首先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直线、曲线、折线;接着老师用儿童化的语言说:“线条非常淘气,喜欢和人捉迷藏,其实它呀,就在我们身边。不信?你在手上、身上、教室里找一找。”学生睁大眼睛在教室里搜索起来,兴奋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2)摸一摸、画一画我们身边的线条。老师先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有线条装饰的小物品或图片,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交流,说一说是什么线。然后汇报观察结果。再请学生根据观察所得,用手摸一摸或者学着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线条,并在小纸片上用笔画一画。看谁画出的线条好看,谁的线条最特别。
学生完成后,把作品直接贴在黑板上,分类展示,教师归纳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变化的直线有长短、交叉,呈放射状;变化的曲线有波浪线、弧线、螺旋形线、弹簧形线;变化的折线有城墙形线等。
(3)听一听、画一画,音乐中的线条。“线条还喜欢藏在音乐中呢。不信?带你们去找一找。”老师接着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梁祝》,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优美的旋律,并让学生试着用手划出心中的感受,平直的线条、柔美的曲线在学生手下流淌出来,他们的小手随着音符的跳动,时而画着跳跃的折线,时而画着波动的曲线,时而画着奔放的直线……小手翩翩起舞,他们在音乐中找到了线条。
2.真切感悟
“我们身边的线条”这课,在学生充分体验之后,笔者安排了赏一赏、学一学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以一种交流、探讨的互动形式点拨学生,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感悟线条丰富的表现力,以及用线作画的乐趣。
引导学生欣赏吴冠中的彩墨画《春如线》,通过视觉上的刺激感受线条美。老师启发道:“在画家吴冠中爷爷的眼中,这个世界几乎都是线和线的组合。他用千变万化的线条,画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们在画中找到春天了吗?这些线条为什么这么好看呢?”有学生说,在他的画中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复苏,嫩绿的枝条随风舞动,红红的桃花、粉红的杏花开满了枝头,一阵阵春雷、一场场小雨把春天沐浴得青翠欲滴;看了这幅美妙的画,仿佛置身于春的怀抱,似乎听到了鸟语,闻到了花香;这些线条富于变化,而且很有秩序……“让我们一起用手跟着画一画吧!”
接着让学生继续欣赏瑞士画家克利的《奔流》,荷兰画家梵高的《星夜》,体会有感情的线条。如“刚强有力的线条”“温柔的线条”“奔放的线条”“平静的线条”,等等。线条的表现力是神奇的,或长或短,或平稳,或多或少,或刚毅,或柔弱。
最后再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这些线条画都有哪些好听的名字?你从小朋友的画中看到了什么?哪些地方有变化?”学生学会了欣赏分析的方法,争着把自己的感悟告诉大家。
3.个性表现
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感悟的教学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来说,他们动脑子想,动手来实践,亲身体验,用心灵感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生命活力。通过体验和感悟这两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后,学生通过各自深入心灵的感受,自由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感悟之后,就会有积极主动参与创作的欲望,这时,就需要教师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把他们所获得的艺术审美体验独特地、个性化地表达出来。
“通感体验、真切感悟、个性表现” 造型·表现领域教学三部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全方位利用身体各感官,体验探究,思考感悟,理解内化,从而激发起强烈的表现欲望,拿起笔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悟。学生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维中创造,张扬个性,尽情享受绘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黄俊杰.浅析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1,(30).
[2]聂家红.浅谈幼儿美术教育[J].新一代(下半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