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雅
“80后”父母教养方式与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关系研究
潘文雅
以150名3-6岁幼儿及其“80后”父母为调查对象,采用相关分析探讨“80后”父母教养方式与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关系。调查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特点、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引起幼教专家及家长的重视,关注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为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依据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当的教育训练计划,进行切实有效的帮助指导,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80后”父母;教养方式;精细动作发展
(一)社会的需求要求“80后”父母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
自1979年来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独生子女政策实行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80后”,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角。在人们的眼里,“80后”是娇贵、缺乏独立等词的代表,转眼间他们已组建家庭成为父母。伴随着“80后”父母逐渐涌现,他们如何照顾孩子、教育孩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因此,分析“80后”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总结家庭教育经验,为其提供系统而有效的教育支持,已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富有挑战性和创造力的现实课题。思考如何有效地帮助“80后”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探索家庭教育中不良教育方法的表现、成因,寻求切实可行的指导策略对新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对幼儿成长十分重要
人的生活与工作都离不开手,手的动作主要是精细动作的发展,这在婴幼儿智能教育中非常重要。精细动作的发展是反映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成熟度、评价幼儿智能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依据之一。[1]许多科学家都证实,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指的动作越复杂、越精巧、越熟练,就越能促进脑神经的发展。训练了手就是训练了大脑,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熟练、越灵活,他就越聪明,创造力就越强,也就是说手部动作的发展会促进幼儿脑神经和智力的发展。
“幼儿的智慧长在手指尖上”。现在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孩子看得过重,过于溺爱,不敢让他们去触碰任何与危险有一点关联的东西,只知道想方设法让孩子过得舒服快乐,而忽略了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如何去弥补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机会?因此,作者迫切想要研究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现状,以期给教师和家长呈现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特点,提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三)“80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关系研究有待深入
父母教养方式只是家庭背景因素中一个很小的部分,而精细动作也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关注的一个方面。20世纪40年代起,国内外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情感、心理健康、自尊等方面。对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精细动作相关的研究国内外均比较少。鲜有学者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但若不能正确面对幼儿精细动作培养问题,那么幼儿的其他后续社会性适应能力、技能的培养也将是事倍功半,舍本求末。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以下研究问题:(1)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特点、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所在,引起幼教专家及家长的重视,关注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为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2)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关系是什么,可以为“80后”家长的教育行为提供合理的范式,依据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当的教育训练计划,进行切实有效的帮助指导,以促使其健康发展。
(一)父母教养方式
以往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均强调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表现出的一种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本研究主要采用张文新博士在其《儿童社会性发展》一书中所指的“父母为达到一定教养目的,对儿童所表现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固定性。父母教养方式的实质是亲子关系的反应”。[2]
(二)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集中在两点:第一,精细动作主要指手部的动作,手部的动作包括的范围很广泛。我国著名手外科专家顾玉东先生认为,“人手能够完成27种复杂动作,是目前任何一台机器手所不能比拟的。这27种动作是:捏的动作,包括侧捏(开钥匙)、肚捏(写字)、尖捏(拾细物)、捻捏(辨物)、搓捏(点钱),握的动作,屈的动作,旋转动作,还有托、扭、拧、撕、推、抓、刮、拨、叩、压、挖、弹、鼓掌、夹、穿、抹、拍、摇、绕”。[3]这些手部的动作也就是指精细动作。第二,精细动作指的是手眼协调,记忆、知觉等认知多领域参与的一种协调性的动作。
本研究将采用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80后”父母教养方式和幼儿精细动作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价。
(一)问卷调查法
1.研究对象
天津市5所幼儿园的3-6岁幼儿,确保其父母为“80后”。每所幼儿园在大、中、小班各抽取10名幼儿,共调查3-6岁幼儿150人,男生、女生各75人,男女比例为1:1,幼儿非特殊性。
表1 幼儿抽样情况
2.研究工具
主要参考由杨丽珠和杨春卿编制的教养方式问卷。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不一致型五个维度,共40道题,采用五级评定(“从不”=1、“很少”=2、“有时”= 3、“经常”=4、“总是”=5),平均值在1~5分。分数越高,表明父母的某一教养类型越突出。由所调查的幼儿父母填写,并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分析。
3.数据处理
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
(二)观察法
幼儿精细动作的调查主要采用观察法中的等级评定法。设计观察记录表采用五级评定,分别赋值1~5分,完全能够(5分)、基本能够(4分)、偶尔能够(3分)、基本不能(2分)、完全不能(1分)。为了保证评定的客观性,由两名熟悉幼儿的教师进行评定,同评一名幼儿,然后取平均分,把平均分作为总分,总分越高,表明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越强。由此调查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是否具有年龄差异、性别差异。
观察记录表的设计主要参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编著的《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和白爱宝《幼儿发展评价手册》中有关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测查方法。根据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情况,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中选取了黏土造型(做香肠、做球)和手指触击(用一只手的大拇指从食指或小拇指开始按顺序触击其余四指,每秒钟一次)。在《幼儿发展评价手册》中选取了画(描直线,描圆,涂圆,描点涂色)、剪(剪直线,剪不倒翁,剪松树)、折(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折双正方形、双三角形)和穿珠子(30秒内穿珠子5个,30秒内穿珠子7个,30秒内穿珠子8个)。
(三)案例分析法
收集“80后”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的相关案例,真实再现当时亲子互动的情景,通过展示、分析案例,进而展开深入的反思,试图把握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为本研究的事实性依据。
(四)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选取30名家长,对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再结合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表现及得分,进一步分析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
(一)“80后”父母教养方式特点
考察不同家庭结构教养方式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显示主干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溺爱型得分高于核心家庭,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四种教养方式,在家庭结构上不存在差异。
(二)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调查现状
在幼儿精细动作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年龄对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有显著影响。在性别上,女孩略高于男孩。
(三)“80后”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关系
在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上,溺爱型、民主型、专制型有显著性差异,放任型与不一致型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最强,采用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能力最差,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溺爱型的教养方式,过度包揽幼儿生活的一切事物,剥夺了幼儿动手锻炼的机会。
(一)“80后”父母教养方式特点
家庭是人类发展的产物,它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研究表明,不同家庭结构在溺爱型上具有显著差异,主干家庭的溺爱水平高于核心家庭。分析原因大概如下:“三十而立”意味着责任和担当,父母作为法定的家庭教育责任人,在子女未成年阶段,把原本属于自己所承担的教养责任,托付给他人,这就是一种教养责任的移交。笔者在访谈中发现,这种责任的转移是“80后”父母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在主干家庭中,教养责任转移到祖辈父母身上,这就造成了“隔代教育”问题。祖辈面对孙辈,在悉心照料的同时,难免会疼爱有加,造成过度的溺爱。
同时“80后”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他们经历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变革,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折射中国社会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化。他们强调独特个性、平等意识和权利观念,是一群有思想、个性张扬的人。他们具有积极的休闲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思维活跃,对时尚潮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这一代人逐步成为社会的主力军时,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入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对“80后”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是,在教养方式中民主型方面的得分处于最高水平;溺爱型方面的得分处于最低水平。这一差异说明“80后”父母教养方式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80后”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更加理性和民主。
(二)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
幼儿精细动作发展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年龄越大,其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越高,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究其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思想的提高,对待男孩女孩都一样,享受平等待遇,因此,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也未进行性别分化,不管男孩女孩,对其要求和期望也基本一致。
(三)“80后”父母不同教养方式与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关系
民主型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表现得分处于最高水平。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既有严格的要求,也让幼儿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下,为孩子精细动作发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间,让幼儿有充分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机会。再加上家长的适时指导,会让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能力处于最低水平。溺爱型程度高的父母在培养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方面,总担心孩子动手会有危险,包揽了一切,扼杀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
[1]侯如兰,夏丽丽,等.西安市幼儿手精细动作发育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4(6):682-683.
[2]张丽华,杨丽珠,宋芳.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自尊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
[3]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456-458.
责任编辑:乔 健
潘文雅,天津市河西区第三十三幼儿园教师,主要从事幼儿教育研究(天津300061)。
G613.7
A
1671-2277-(2016)03-00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