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焕娣, 杨 林, 朱惠贻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东莞 523000)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在多发性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周焕娣, 杨林, 朱惠贻
(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行肌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子宫多发壁间肌瘤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肌瘤周围切口注射催产素行肌瘤剥除术。对照组行肌瘤切口周围注射催产素,行子宫肌瘤剥除术,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包括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术后引流量、术后肌瘤复发。并对治疗组行术前3月卵巢功能检测,查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与术后3个月血清FSH、LH、E2水平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方面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术中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3个月与术后3个月性激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在多发性子宫肌瘤剥除术中有着良好的止血效果,术后肌瘤复发率低,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无影响。
[关键词]子宫肌瘤剥除术;止血;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卵巢功能;肌瘤复发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中年女性,极少发生于年龄<20岁的青年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婚育年龄推迟,子宫肌瘤发生于未婚女性的比重增多。一方面为了满足生育的需求,多数患者在治疗时要求保留子宫,另一方面很多女性对生殖健康日益重视,同时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很多完成生育的女性仍选择保留子宫的手术治疗子宫肌瘤[1]。因此,临床上子宫肌瘤剥除手术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本文就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行肌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卵巢功能影响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住的有子宫肌瘤剥除术适应证,要求保留子宫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患者平均年龄(35.2±4.7)岁,肌瘤直径(5.4±2.3)cm,浆膜下肌瘤数(1.2±0.5)个,肌壁间肌瘤个数(3.3±0.6)个。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及超声检查为肌壁间肌瘤、无蒂浆膜下肌瘤;(2)肌瘤数目≥3个,肌瘤直径3~8cm;(3)术前无合并症;(4)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肌瘤切口周围注射催产素行肌瘤剥除术,对照组行肌瘤切口周围注射催产素,行子宫肌瘤剥除术。两组患者的年龄、肌瘤直径、肌瘤数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观察组剔除肌瘤前先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对照组直接剔除肌瘤。(1)结扎方法:左手握住子宫下段一侧向头端牵引,并以左手掌垫在子宫下段后壁处,防止缝针伤及肠管,助手暴露视野,于子宫峡部上方1cm以上,将大号圆针从前向后距子宫侧缘动静脉丛最外面的无血管区出针打结,用“0”Dexoll合成线单次缝合。同法处理对侧。(2)肌瘤剥除术:于肌瘤切口周围注射催产素,以减少出血,切开肌瘤最突起的部位,深至肌核,较大肌瘤,可行梭形切口。用组织钳夹起切口边缘,用爪钳牵提瘤核,用止血钳或纱布分出假包膜界限,直至底部,尽量勿进宫腔。剜出瘤核后,先用0号肠线缝扎基底部,分层间断缝合止血,严密止血,不留死腔。剪除多余宫壁,检查剔除周边的小瘤。以1-0肠线间断或连续褥式缝合切口浆肌层。
1.3观察指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血肿等情况,所选择患者定期随访2年,B超复查监测肌瘤复发情况。并对观察组行术前3月卵巢功能检测,查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与术后3月血清FSH、LH、E2水平作对比。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方面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术中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肌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3月与术后3月性激素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止血效果比较
表2 观察组术前3月与术后3月性激素水平比较
3讨论
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子宫肌瘤剥除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术中止血、术后出血。预先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止血确实,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子宫的血供减少,使术中出血量减少,术野清晰,解剖结构清楚,手术时间相对缩短[2]。本文术中出血量平均74.5 mL,低于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209.5 mL。术后肌瘤的复发,目前学者普遍认为手术中微小肌瘤的残瘤是导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加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其术后2年肌瘤复发率为2.5 %,低于单纯行肌瘤剔除术的复发率,提示子宫动脉结扎术在控制肌瘤复发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而对于那些既要止血又有保留生育功能需求的患者,在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是否会影响到卵巢的内分泌功能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事实上,进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并不会导致卵巢缺血而影响卵巢功能,因此临床上已经将其作为处理妇产科急诊大出血的有效手段,而且很少出现术后卵巢衰竭[3]。本研究比较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组术前3月及术后3月的FSH、LH、E2水平,未发现子宫动脉阻断后对卵巢功能有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后3~4个月排卵功能得到恢复,比较治疗前后卵巢内分泌功能无差异。因此,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后肌瘤切口周围注射催产素行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对卵巢内分泌、排卵功能影响不大。术中子宫动脉的寻找,要求术者必须熟练掌握盆腔解剖学理论及镜下缝合技术,操作相对复杂且易损伤输尿管。而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作用与子宫动脉结扎效果相当,但操作简便易行且不会影响卵巢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志.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J].吉林医学,2012,33(7):1464-1465.
[2]王晓娟,王晓平,邵雷.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3):189-190.
[3]姚昔艳.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11):3537-3538.
(收稿日期: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