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6-06-12 07:51:44马凤云
河北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唑来膦酸

刘 颖,马凤云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北京 石景山 100043)

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刘 颖,马凤云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北京 石景山 100043)

摘 要: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诊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06例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口服70mg/次,1次/周,疗程1年)治疗为对照组,106例患者采用唑来膦酸(静滴5mg/次,1次/年,疗程1年)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疼痛改善情况、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显著增加,而碱性磷酸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碱性磷酸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均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其中唑来膦酸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骨密度增加幅度大,碱性磷酸酶降低显著,疼痛改善和功能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阿仑膦酸钠; 唑来膦酸;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为了探讨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本院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诊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阿仑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为2011年10月至2013 年9月我院收治的21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标准[1],骨密度低于健康年轻成人骨密度峰值均数的2. 5标准差,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血液疾病、免疫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106例患者采用阿仑膦酸钠治疗为对照组,年龄为57~78岁,平均年龄为67.3±5.8岁,体质量为45~76kg,平均体质量为58.9±7.3kg,其中男性49例,女性57例。106例患者采用唑来膦酸治疗为观察组,年龄为55~79岁,平均年龄为67.0±8.1岁,体质量为44~79kg,平均体质量为58.2±8.1kg,其中男性47例,女性59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对比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73,规格70mg) 70mg/次,1次/周,疗程1年,晨起顿服,同时饮用清水200mL以上,服用后30min内不得卧床,可取坐位或活动站立,期间不可进食。观察组患者静滴唑来膦酸(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346,规格5mg)5mg/次,1次/年,疗程1年,静滴时,控制时间在15min以上,用药前水化500mL,而肾脏肌酐清除率高于35mL/ min的患者不能用唑来膦酸治疗。两组患者均补充碳酸钙D3600mg/ d,于饭前服用,1次/ d。

1.3观察指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观察指标如下: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变情况(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碱性磷酸酶、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功能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不良反应情况(发热、肌痛、胃肠道反应)。

1.4评定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2]:做一条0~10cm的横线,每1cm 为1个分级,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对应刻度上进行标记,以此来判断患者的疼痛评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的评定标准[3]: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分别为疼痛强度、自理能力、站立、坐位、步行、提物、睡眠、社会生活、旅游及性生活,每个条目设6个选项,分值0~5分,分值越高则说明功能障碍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变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变情况比较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比较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4。

2.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两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变情况比较(±s,g/ m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改变情况比较(±s,g/ m2)

注:#为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相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腰椎骨密度 髋部骨密度对照组 治疗前 106 0.72±0.01 0.70±0.02治疗后 106 0.78±0.03 0.76±0.03 t值 4.138 4.269 p值 0.047 0.046观察组 治疗前 106 0.72±0.02 0.69±0.04治疗后 106 0.85±0.06# 0.83±0.05# t值 5.037 5.214 p值 0.040 0.039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比较(±s)

注:#为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相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碱性磷酸酶(U/ L)血肌酐(μmoL/ L)血尿素氮(mmoL/ L)血钙(mmoL/ L)对照组 治疗前 106 66.92±2.15 61.38±4.02 4.87±0.53 2.31±0.14治疗1年后 106 60.57±3.64 60.21±3.75 4.62±0.39 2.19±0.11 t值 4.328 1.827 2.673 2.548 p值 0.046 0.254 0.108 0.112观察组 治疗前 106 66.87±3.26 61.24±3.58 4.85±0.47 2.29±0.16治疗1年后 106 54.23±4.17# 60.12±2.79 4.51±0.42 2.17±0.13 t值 5.716 1.734 3.251 2.736 p值 0.033 0.269 0.083 0.10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1年后 t值 p值对照组 106 5.83±1.25 1.97±0.32 23.526 0.000观察组 106 5.80±1.03 1.26±0.17 41.237 0.000 t值 0.514 8.634 p值 0.428 0.007

表4 两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对照组 106 81.24±3.62 71.28±3.91 4.639 0.044观察组 106 80.98±4.15 60.43±5.18 6.328 0.027 t值 0493 0.4395 p值 0.475 0.047

表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症,是以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4],但此类疾病可见于各年龄段。

骨质疏松症的诱因有很多,包括内分泌功能失常、营养障碍、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性激素缺乏会造成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成骨细胞的功能降低导致骨基质的生成明显不足。PTH的分泌量增加,骨敏感性也随之上升,肾小管和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率降低,降钙素缺乏,可能因抑制骨吸收因素减弱而促成骨质疏松的发生。由于各种原因,蛋白质的供应不足也会导致机体出现骨生成障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钙离子的缺乏是骨质疏松的最直接原因,低钙饮食会导致继发性PTH的发生,骨吸收速度也随之上升。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日常活动量降低,肾小管和胃肠道的重吸收功能下降,也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

阿仑膦酸钠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治疗,能够有效避免骨质疏松所引起的压缩性骨折,用于男性同样能够增加骨量。为尽快将药物送至胃部,降低对食道的刺激,应在清晨用一满杯白水送服。用药后30min内患者应当避免侧卧,否则会增加发生食道不良反应的危险。如果同时服用钙补充制剂、抗酸药物和其它口服药物可能会干扰本药的吸收。因此,病人在服用本药后,必须等待至少30min后,才可服用其它药物。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明,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阿仑膦酸钠及唑来膦酸均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其中唑来膦酸的治疗效果更好,患者骨密度增加幅度更大。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碱性磷酸酶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碱性磷酸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钙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血钙降低,骨转换生化标记物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在体内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与降低骨转换方面的效果显著。对机体的肝肾功能影响不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从疼痛程度来看,观察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与阿仑膦酸钠相比,唑来膦酸可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治疗1年后,观察组的Oswestry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唑来膦酸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改善更为明显。从两组的不良反应对比来看,并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药物的安全性均较好。

参考文献:

[1] 权朋勃,王明礼,郭得辛,等.注射型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8):1283~1285.

[2] 王利,杨毅,张学军,等.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0例的疼痛缓解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2):1092~1094.

[3] 蔡尾玉,蒋煜文,徐红.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药房,2012,23 (42):3995~3997.

[4] 邹立,黄宏兴,叶竹,等.补肾壮骨冲剂与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比较[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10):730~73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1.010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1-0025-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30873867)

猜你喜欢
唑来膦酸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唑来膦酸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下颌骨坏死1例报告与分析
上海医药(2017年19期)2017-10-25 19:56:16
胸腰椎骨折综合治疗后回顾性研究报告
中外医疗(2017年20期)2017-09-23 06:41:56
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唑来膦酸治疗风湿病伴骨质疏松疗效评价及护理
医学信息(2017年13期)2017-07-12 08:35:39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2017年6期)2017-04-18 17:33:37
唑来膦酸联合来曲唑治疗对绝经期乳腺癌术后生命质量的改善效果
医学信息(2016年35期)2017-02-23 14:08:01
唑来膦酸静滴辅助放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临床研究
唑来膦酸预防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疏松的临床观察
唑来膦酸预防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流失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