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16-06-04 02:32王兆东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教育工作新生

王兆东

【摘 要】担任高中班主任工作多年,有一个体会很深刻:入学新生的教育工作既繁杂又重要,但如果做好了这项工作,后期影响长远深刻。本文针对入学新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促进新生顺利转换角色,更好的展开教育教学工作给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新生;角色转换;教育工作;学习兴趣

一、强化学生的归属意识,避免学生产生认可反差

在小学,大家的集体意识比较强烈,每个同学能得到较多的关注,初中以后,任课老师增多,班级的学生数量增加,老师也不再一跟到底,学生心中就会产生被忽略的感觉,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他依然很受重视,比如新生入学的第一课。教师在第一课通常会让学生做“自我介绍”,但它的目的不应当仅仅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而更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机会。当然,第一次学生不可能,有时候也不方便透露重要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自我介绍”活动的时候,不但要求学生要有口头发言的内容,还要有书面的资料,例如让每个学生完成一个调查表。调查表的基本信息有:学生曾经生过什么病;自己最不擅长什么科目;自己最不喜欢怎样的老师;自己最爱干什么,最不喜欢干什么;家庭成员分别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你最欣赏怎样的同伴;你每周的零花钱是多少;你怎样安置自己的年钱;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教师在整理这些基本资料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东西学生是不会当众讲出来的。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健康情况、兴趣爱好、特长、家庭成员及经济状况等,这会形成我们对学生初步的了解。我们还要做的就是尽量短时间内记住他们的名字,甚至他们的笔迹。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报名的当天下午,在楼道碰到一个同学,我清楚的叫出他的名字时他表现出的那份惊讶,还有发作业时,有的同学没有写上名字,我轻描淡写地喊他们上来取作业,这完全可以震惊全场,尽管这有很大难度,但只要我们努力用心,就一定能做到。不要小看这样的细枝末节,它产生的效果绝对是超乎想象的。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认知感。另外,通过自我介绍,发现、推荐并初步认定班干部和小组长,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之中。有一部分老师认为班干部要轮流当,我认为不可取,我们应该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不是让每个人都有负责的领域而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内容。其实班级的工作很多,除了班干部小组长之外,还有许多的工作,每个同学有事干,才会产生归属感,觉得自己是被重视的。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小学生习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家庭作业也有家长检查签字,如果老师不布置,通常就会认为是没有作业。因此初中老师刚开始就会觉得特别费事:不说就不知道做。所以 新生入学初,就要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比如:要合理安排学生的空堂课自习课。我认为,不能放手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从头跟到尾的自习不是真正的自习,也不可能监督出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可通过间断性的出现和关注,明确告知学生要到达怎么样的效果,而不是怎样去做,初步形成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他们感觉有老师和没有老师一个样。以往我们是教师抽查配合小组检查,不论那种形式都有被动的成分。我们可以建议学生自己制作表格,进行自查,配合教师抽查,每周在自己的自查表上总结一两句。

其次,图书角的建立。初中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一两节课的空堂,如果学生有时间,可以阅读名著,拓宽学生的视野。初中学生阅读名著不应该只是走马观花,而应该做简单地赏析,评价,甚至写出评论的文字。每半月抽出固定时间,进行读书交流,促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通过交流,接纳别人合理的认识,让自己不至于太过偏激和固执。

三、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提高成就感

有些教师认为,学校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即可,至于取得怎样的成就,倒在其次。我不这样认为。如果学生的每项活动都落入人后,或者不出彩,就会使学生有一种挫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每一个小小的活动,都要集体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并激发大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当然,活动不能强人所难,应各自发挥特长,依靠集体的力量。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状况,一个班级的活动,每次参加的就那么几个人,大多数同学往往只能做观众,要平衡参与与结果的关系,尽量给每个同学机会。一个集体里,绝对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就看你有没有给他提供一个舞台。

四、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独立性增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但不成熟,易固执偏激,自以为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多,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增强他们的团体意识,比如说运动会,个别同学喜欢出风头,就希望自己做举牌的领队,这小小的事件,也会让学生之间产生诸多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对他们的愿望视而不见,而应该提出领队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动作的规范性,看谁做到最好就选谁,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做到最好,才会争取到自己想要的机会,而不是谁想要谁就能得到。一系列的规范,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集体来制定,这样学生才会自觉地去遵守。有句话说“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也就是在于是否学会了合作”,在一列的合作中,学生才会有团队意识。才会融合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见解,才会学会争取和妥协。

2.做事理想化,缺少脚踏实地的精神。入学新生往往急于表现,但又不脚踏实地,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例如:学生总是抱怨明明自己卫生搞得很干净,但卫生评比中自己的班排总排不到前面,所以他们怀疑里面有猫腻,从而抱怨声四起。但通过我的观察,我发现学生根本不会搞卫生,对卫生的保持意识也不强。我通过课外时间,拍到了卫生先进班的照片,展示到大屏幕上,学生看了心服口服,并且我亲自指导学生搞卫生,一定要清理墙角墙跟,桌凳横竖都要摆在一条线上,桌面的书籍摆放井井有条……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的卫生有了很大的改观,挂“流动红旗”的机会也逐渐增多。通过这样的小事让学生明白,只有靠脚踏实地才是缩短理想和现实的距离。

3.做事拖拉,时间观念不强。每天收到的作业,总会缺几个,要下午完成的工作很多人都能拖到第二天,这看似是一件件的小事,其实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大事,这样的同学通常起床也拖拉,路上也磨蹭。有专家曾提出“五分钟时效法”,即把课堂每五分钟分成一块,每块完成一项任务。就长期看来,这会把整体的课堂变得支离破碎,但如果在入学的最初,使用这种方法,未尝不是好事,学生会看到小小的五分钟的时效,从而增强时间观念,能在短时期完成的工作就不会拖到后面。

五、激励学生每天做个优秀的人

引导学生从一进校门就开始集中精力;让课桌上的东西排放的整齐有序座,椅板凳干净整洁;不说脏话;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争取更多的发言机会;写一手好的钢笔字……总而言之,每个时段,每个细节,都要有收获,都要力求完美。

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促进学生的角色转换,让他们尽快适应初中的生活。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教育工作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