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库”药物警戒模型的效果探究

2016-06-02 10:07:30张瑞辉叶志琼成明建黎婉红陈燕平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

张瑞辉,叶志琼,成明建,黎婉红,陈燕平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云浮医院, 广东云浮 527300)



“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库”药物警戒模型的效果探究

张瑞辉,叶志琼,成明建,黎婉红,陈燕平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云浮医院, 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目的:探究基于“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库”构建药物警戒模型的效果。方法: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ACESS为数据库平台,通过收集资料信息,组建药物警戒小组,分别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个案报告数据库”、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群案报告数据库”、“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基本信息库”和“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信息库的表和窗体”进而应用宏命令和窗体控件等在ACCESS中进行总数据库平台的集成。建立关于中药注射剂的药物警戒系统模型。通过分析住院医嘱以及门诊处方中的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重复给药,注意事项,联合用药,用法、用量,DDDs(defined daily dose),用药天数、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ADR/ADE等做出反应信号提示,药物警戒干预小组做出警告,提醒更改医嘱,以及限制处方等方式进行干预。结果:干预后,中药注射剂在适应证,重复给药,注意事项,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比例明显下降(P<0.05),DDDs、用药天数、DUI、ADE明显减少(P<0.05),ADR/ADE则升高。结论:实行中药注射剂警戒体系后,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具有实践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模型;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根据我国医药状况自主研发的新剂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为原则,具有剂量准确、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目前已大面积应用于临床,为危急重症及不愿口服中药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但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和组分比较复杂,容易引起诸多的不良反应[1]。特别是“双黄连”、“鱼腥草”、“刺五加”注射剂等被紧急叫停后,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引发医疗界的质疑。如何采取科学的方式对其安全性进行监督和检测,提高药物质量,促进其安全、有效、合理的应用,成为时下业界亟需解决的燃眉之急。药物警戒是医院药事管理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对产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2-3],有效地获得药物警戒信号,完善药物风险防范体系,深入探讨其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4]。

本研究构建的药物警戒模型是以本地区实际情况为基础,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情况为出发点分析实施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的紧迫性,并从医院药事管理角度出发,就如何在安全信息库基础上构建中药注射剂药物警戒系统模型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对药物警戒模式的新方法进行初步探索,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保障。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建立“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库”前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资料82例作为对照组,建立“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库”后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患者的范围涉及外科住院、内科住院、急诊。2组入选患者在男女比例、平均年龄、涉及科室分布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研究方法2013年起逐步实行“中药注射剂安全信息库”药物警戒模型。信息库内容包括: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信息收集、药物的基本信息(包括112种中药注射剂和34种中药来源的化学注射剂信息)收集、配伍禁忌和过敏反应等3个方面。具体工作要求:本研究选择美国Microsoft公司的微机数据库管理系统ACESS为数据库平台,通过资料信息收集,专家团队组建药物警戒小组,分别建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个案报告数据库”、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群案报告数据库”、“中药注射剂组方药物基本信息库”和“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信息库的表和窗体”进而应用宏命令和窗体控件等在ACCESS中进行总数据库平台的集成。建立关于中药注射剂的药物警戒系统模型。

通过日常医生所开含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医嘱以及门诊处方,依据医院在线的数据智能系统做出反应信号提示,药物警戒干预小组做出警告,提醒更改遗嘱,以及限制处方等方式进行干预。

1.3观察指标分析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重复给药,注意事项,联合用药,用法、用量,DDDs、用药天数、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ADR/ADE,考察干预后对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经济性的影响,从而评价构建模型对中药注射剂警戒干预使用的影响与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类中药注射剂发生ADR情况在发生不良反应的各类中药注射剂中,发生ADR最多的是注射用炎琥宁(12.82%)、复方苦参素注射液(9.66%)、参脉注射液(8.23%)、疏血通注射液(6.59%)、银杏达莫注射液(5.12%)。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有过敏性休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心悸、皮疹、头晕以及寒战等。

2.22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观察组中药注射剂在适应证,重复给药,注意事项,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中药注射剂DDDs、用药天数、DUI、ADE、ADR/ADE情况比较观察组DDDs、用药天数、DUI、ADE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R/ADE则升高,见表3。

表2 2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情况[n(%)]

表3 2组中药注射剂DDDs、用药天数、DUI、ADE、ADR/ADE情况比较

3讨论

注射剂是当今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尤其在抢救重症患者的时候优势更为明显。而中药注射剂既保留了注射剂的优点,又配合了中医药物的特色组方,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杰出的效果[5-6]。但随着其广泛应用的开始,导致的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的损害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关系到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分析诸多文献得出中药注射剂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种类多,成分不确定,相对增加了有害物质存在的可能性;用药过程中没有遵循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即辩证施治;多种药物联用导致药物自身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微粒数增加,引起血管局部栓塞、血肿和坏死;反复用药促使机体内大分子物质残留,而该类物质可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结合发生变态反应。而年老体弱、器官退化、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也会增加[7-10]。

近年来有学者利用数据挖掘“决策树”的方法建立一般药物警戒系统模型,具有一定探索意义[5]。随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上市,相关的安全性监测与评价成为风险管理的重点。在过去,药物警戒和中药注射剂作为2个割裂角度,鲜有研究将其与我国药品安全监测现状相结合去构建适合的药物警戒体系。但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采用自发呈报系统来构建中药注射剂预警系统,使中药注射剂相关药物的安全性监测和警戒变得切实可行。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2个方面:(1 )药物因素,我国地域辽阔,药物种类丰富,品种繁多,而不同品种的药物之间所含成分或含量不同,毒性亦不相同。并且药物的炮制方法也关系到是否能够消除药物的毒性。(2)用药因素:给药途径的选择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及血浆药物浓度的高低;用药剂量不合理或药物的使用时间过长均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发生不良反应;我院建立的药物警戒模型将重点放在用药因素,通过合理用药来达到实现安全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中药注射剂在适用证,重复给药,注意事项,联合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的情况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构建监督药物应用警戒模型成为各医院研究的重点问题,可指导及建议临床医师在适当时机为患者开具正确的药物及药量、方式,并且最大程度地避免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已成为医院药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并辅助用药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11]。

综上所述,药物警戒作为有关不良作用或任何其他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发现、评估、理解与防范的科学与活动[12],通过建立其相应模式及体系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加以应用,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国正.35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2):248-250.

[2]阿迈·塔勒比,张永杰.浅谈发展中国家的药物警戒系统:成就与挑战[J].北方药学,2011,8(3):68-70.

[3]徐向阳,毛睿,任贤.国际药物警戒开展现状对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启示[J].药品评价,2012,9(2):33-35.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吴嘉瑞,张冰.试论数据挖掘决策树方法在药物警戒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29-32.

[6]刘栗言,刘思源,向梅,等.2007年至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6):54-55.

[7]张碎凡.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8):76-77.

[8]方勇.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270例分析与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157-2158.

[9]蒋建章,陈志高.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J].2010,17(22):3091-3092.

[10]朱春丽,汪平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377-3378.

[11]耿魁魁,刘圣,沈爱宗.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开展药物警戒的探索[J].2012,09(02):77-80.

[12]WHO.The importance of pharmacovigilancz:safety monitoring of medicinal products[M].Geneva World Heath Organization,2002.

(吴迪编辑)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ng Drug Alert Model based on the Safety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ZHANG Ruihui,YE Zhiqiong,CHENG Mingjian,LI Wanhong,CHEN Yanp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nfu,Yunf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Yunfu 527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nstructing the drug alert model based on the safety information database of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Methods:Choose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CESS,collected information,built pharmacovigilance group,established the database about case report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basic information of prescription,and incompatibility in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integrated the master database platform in ACCESS.A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model was established.The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indications,repeated administration,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combined medication,usage,dosage,DDDs,DUI,ADE,duration of medication,ADR/ADE of the hospital's medical advice and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were analyzed,a response signal warning to change doctor’s advice, restricted prescription were done,the efficacy of this system was evaluated.Results:Afer intervention,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repeated administration,attention to matters,the combination of drugs,the use of unreasonable dosage decreased (P<0.05),DDDs,ADE,DUI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ADR/ADE increased.Conclusion:The incidence rate of ADR decleased after constructing drug alert model.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drug alert model;drug adverse reaction

[收稿日期]2015-12-21

doi:10.16753/j.cnki.1008-2344.2016.02.008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44(2016)02-0084-03

[作者简介]张瑞辉(1983—),男(汉),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物治疗与应用.E-mail:zhang13824651722@163.com

[基金项目]广东省云浮市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项目(No.2013B15)

猜你喜欢
药物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预测研究
我院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其对策分析
我院17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内容变更调查分析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我院526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研究
上海医药(2016年16期)2016-09-21 00:45:52
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用药
药品批发企业对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21期)2016-06-06 04:39:04
1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上海医药(2016年9期)2016-06-03 23: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