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珺
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为新课改所大力倡导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科学运用调查法,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中必然会用到调查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或者与同学合作,围绕着各种学习任务,完成调查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立足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选择调查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比如,教师为了培养学生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围绕“生活中浪费水电”的情况进行调查。教师问:“同学们,水和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了的,但是,很多人缺乏节约意识,造成了水电使用的巨大浪费。我们先了解一下当前用水用电浪费的情况,分析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是的,学校的灯经常中午光线很好还开着。”有学生附和着说。“那我们就一起来完成这个调查,组成学习小组,明确调查的目的、内容,收集资料的方法,写好调查方案,做好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完成调查报告。”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同学们相互配合,克服了各种困难,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由此看来,调查法是小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课程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通过调查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的认知和感受,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体验。
二、灵活采用实践法,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实践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最好载体。做中学,学中做,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构建自己的新知体系,获得新的技能。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必不可少地会使用到实践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不断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建立邻居档案”的实践活动中,由于每人的邻居情况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这项社会实践。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邻居中的访问对象,制订采访计划,明确实践活动目标。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真正进行采访邻居的实践,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发现采访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总结分析的能力,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最后,在学生独立完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之后,教师组织实践成果展示,让学生相互点评,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地认识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点评,表扬优秀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由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完全是独立完成的,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加上教师与同学们的点评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喜欢上了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
由此说明,实践出真知。通过精心组织学生运用实践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三、精心设计探究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主要目的在于改变学生接受性学习的现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探究性学习最好的载体,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及时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达到训练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比如,探究学习以问题为开端,围绕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有教师设计了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探究的主题是“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鉴于小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先帮助学生共同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建了四人学习小组,选举出了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学生们首先进行了水源的收集,然后通过过滤、沉淀等方式对水源进行了处理,发现周围的小河已经被生活垃圾污染,有些水已经不再是澄清的,而是非常浑浊。最后,为了检测这些水源中还有没有其他污染物,教师还帮助学生进行了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包括运用pH试纸检测水源的酸碱性等。学生在这样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记录,完成了探究性学习报告,这个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之产生了很强的学习动力。
由此可见,探究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主要活动。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开阔眼界、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建立在学生的直接经验之上的一门课程,因其可增强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使学生创造性地发挥有了很好的载体,也为广大师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了活动的快乐,体验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