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苹
苏州是一座精致的小城,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桥、苏州的水、苏州的昆曲……都透着一股精致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叶圣陶在《苏州园林》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把苏州的园林的精致绮丽,说了个透彻。苏州在全国颇有名气,虽然经济较发达,却不骄奢,是一个很平民化的城市,也因此让很多人爱上苏州,并融入苏州。
一座城市的风貌,会影响这座城市的文化形成,也必将会影响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念、教育风格的确立,“苏式”小学科学课堂也秉承了苏州这座城市的特色,我们努力构建精致的“苏式”小学科学“平民课堂”,让更多的学生喜爱上科学课,让科学教学更精彩。
一、“苏式”小学科学课堂,呈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化
“师道”总是与“尊严”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常表现为“一言堂”“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模式。虽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个学校对此都予以强烈批判,但教师们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发号施令”,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地、机械地接受讲授,这个场面目前还是在很多地方很多学校成为常见现象。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关系疏远,有些甚至紧张、对立。
“苏式”小学科学课堂,倡导的是一种平等化的师生关系,科学教师不是科学知识的发布者,和学生们一样,都是科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苏式”科学课堂绝不是教师说学生记的死沉沉的课堂,教师自己就是一名顽童,和学生们一起琢磨、一起实验,学生们和教师一起在玩中学科学,在玩中研究科学。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课堂气氛融洽、轻松、快乐。在这种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会更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更会为自己的研究发现而感到满足,学习科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
二、“苏式”小学科学课堂,力求教学内容的亲民化
“科学”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对“什么是科学”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中国《辞海》的将其表述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如果直接将这样表述直接告诉小学生,小学生肯定不能理解。“苏式”小学科学课堂,力求通过“亲民化”和教学内容,尽可能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物、现象人手,让学生感知科学,引导学生探索科学。
例如,在研究《拱形的力量》时,让学生从体验“不易碎鸡蛋”人手;学习《污水与污水处理》一课时,课堂上马上将拖地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玩赛车,研究《小电动机的秘密》;开展纸船承重、支架承重、空气反冲火箭比赛,等等。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又紧扣科学学习的主题,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不仅从科学课中学到真正的科学知识,也逐步学会应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三、“苏式”小学科学课堂,注重学习探究的全员化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打好科学启蒙的基础对培养其学习科学的兴趣,探索了解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后续的科学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苏式”小学科学课堂,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做到学习探究的全员化。
为了达到全员化的学习探究,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积极搭设探究平台,并且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根据不同的学习、探究任务,让学生组成2。6人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探究。一般情况下4人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机会大,成员更易合理分工;而一些简单的活动内容,如用放大镜观察纸、棉布、麻的纤维,在器材充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安排2人小组进行观察交流探究;而对于一些操作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实验,采用6人小组协同完成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如“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的实验。到底采用哪种分组形式,应该从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力求做到人人动手,人人有事做,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课堂氛围。
四、“苏式”小学科学课堂,讲究教学设计的精致化
“平民课堂”不是“平庸课堂”,苏州之所以成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就在于它的精致,而“苏式”小学科学课堂,之所以能吸引住学生,也在于讲究课堂教学设计的精致。什么时候要放什么时候要收,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哪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实验器材的改进,课堂教学气氛的调节,教师语言的引导,都是教学设计中要全面考虑的,让学生既学得兴奋、不觉得累,又学得充实、不觉得空虚。教学设计关注细节,用每个细节穿针引线、聚沙成塔,最后水到渠成,成就一堂堂精致的科学课。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摩擦与运动》一课时,因为五年级学生课前对摩擦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就按教材安排,直接让学生去研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学生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但研究的兴趣不是很高涨。于是,在摩擦力导人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将两本书的书页一页页地互相参又叠放,然后请班内两名大力士用力往外拉,当学生们看到怎么用力也分不开两本小小的书,摩擦力这一概念已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再如,教科版《桥的形状和结构》一课,为了说明拉索桥桥塔建得高能减少钢缆承受力,教材安排的内容是在两只椅子的靠背间搭建一座简易的拉索桥,两名同学分站椅子两边拉“钢缆”,用手感觉不同高度的桥塔时“钢缆”承受的力,可能是由于模拟实验所用的重物比较轻,一些学生体验后反映没有什么区别。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这里面的变化,教师利用铁架台、测力计等器材对这一实验进行改进,结果学生很清晰地从测量到的数据变化了解了“桥塔高,钢缆承受的拉力小”这一事实。
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也注定小学科学教学必须是精准的,也正因此,“苏式”小学科学课堂注重每一个小细节,追求课堂的精致化。
“精致”的“平民课堂”是苏州小学科学教学所追求的,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主体性、创造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能让更多学生爱上科学课,爱上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