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研究

2016-05-30 15:28:18汝秀花
校园英语·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口译教学模因论训练策略

【摘要】模因论的引入为我国语言学研究、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引发对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和探究。本文依据模因论,考查口译活动中的语言模因,从模因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和语言模因的类型出发,对口译教学中的理论学习、技巧训练、跨文化意识、交际能力培养和模拟训练等教学环节进行研究,探索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模因论 口译教学 训练策略

一、引言

“模因”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牛津大学著名演化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 一书中,它从基因一词仿造而来,源自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位,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代地相传下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实际是模因的传播。2003年著名学者何自然教授将“模因论”引入我国,这是一种基于“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引发了学者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对模因论的探讨已涉及很多方面,如翻译、 教学、 文化研究等领域。将模因论引入英语教学引发了诸多思考,许多以往被否定,被认为机械、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方法需要重新审视评价。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开展口译教学,关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顺应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规律,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进行角色反思,促进教学,提高学生口译能力。

二、口译中的模因

Heylighen (1998) 认为语言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个阶段:1.同化阶段。一个有效的模因“感化”受体,被注意、理解和接受;2.记忆阶段。模因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保留的时间越长;3.表达阶段。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受众能够感知的有形体,最突出的表达手段是话语,其他常见手段有文本、图片、行为等;4.传播阶段。模因传播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这一媒介要有较强的稳定性以确保表达的传递不会失真或变形。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循环。

“口译是一种交际行为,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的信息准确而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口译过程包括源语语言输入、信息加工处理以及译语输出三个环节。在口译练习中,学生要先理解接受源语,并通过解码提取信息将必要的信息存储在记忆里,之后对信息模块进行语言的转换与重组,根据译入语的语言特点对信息模块进行有效地复制、输出。

从模因论角度来看,口译的核心内容是语言,即将一种语言所包含的信息模因复制到另一种语言之中,是在跨文化交际行为中,进行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该过程循环往复,与模因生命周期所经历的四个过程如出一辙,可以说口译就是信息模因同化、记忆、表达与传播的过程。

三、模因论与口译教学的契合

口译课程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学校教学大纲都将口译课程设为高年级的专业必修课程。然而,在各个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口译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工作中的难点,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反映出以下问题:在国内普通二本院校,口译教师人员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口译教师专业性不强,教师多是从事语言学、文学研究出身,虽是较好的语言教师,但本身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口译训练学习,个体口译实践经验不足;口译教师普遍较年轻,对教学的理解和反思尚浅,仅凭借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在上课,对于研究口译教学未能有较好的入手点和深入的思考。笔者认为,从模因的传播特点和口译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为起点,将模因论的指导作用渗透在口译教学的各种训练当中,主要包括: 口译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译员跨文化意识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模拟训练等。同时,注重口译理论对口译实践活动的切实指导意义,模因论的应用对提高口译课的整体教学水平会有一定帮助。

第一,注重高质量的源语和目的语语言输入,加强两种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扎实的双语能力。因此,在口译课程的初始阶段,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双语能力,在课堂上明确每个专题话题的语言要求,通过组织大量的专题阅读,归纳总结词汇、常用表达和句型结构,强化背诵和记忆,进行过关测试,通过反复操练,提高学生的双语理解和译出能力。

第二,注意提炼语言中信息模因,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归纳概括的能力,提炼出关键信息和记忆支点;变被动的、传统的听力方法为主动的、有策略的听,提升理解的效率,减轻听力及记忆环节的精力负荷,使学生明白如何听、听什么、脑记什么和笔记什么。笔者在口译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无笔记的源语复述,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逻辑分析,划分意义群,找出关键信息和记忆支点,之后进行复述。练习一段时间后,可以将练习形式变为有笔记的源语复述,无笔记的目的语复述和有笔记的目的语复述,当然,对于笔记的内容,教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只记关键信息,只记信息的触点,而不是通篇信息都记,却最终什么都没有记下来。

第三,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口译工作是桥接了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两种不同体系的语言模因,在汉语中比较强势的文化模因未必能够直接复制到英语当中,反之亦然。学生对两种语言所涉及的两类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与掌握,在理解的过程中不应仅停留于字面意思之中,要能领悟到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及话语的语用意义。这种跨文化意识是需要通过各种熟悉和研究各种跨文化现象逐步培养起来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讲话体材,如:陪同、会话、访谈、会议致辞、商务谈判、新闻发布会、法庭语境等。并尽量采用知识覆盖面宽、信息量大的口译材料,使学生了解交际双方的文化内涵、历史传统 、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面知识。

四、结语

在模因论视角下,口译即是对信息模因在跨文化的交际背景下进行复制和传播。模因论为口译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空间。在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关注两种模因输入和输出的途径,丰富教学的跨文化内涵,创设模拟情境,为模因输出提供机会,从而实现英语与汉语之间的信息模因的等值转换,提高口译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Blakemore,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 Selection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C].In Proc.16th Int Congress on Cybemetics,1998.

[3]Richard Dawkins.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5]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青年基金项目“语言模因与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培养研究(SCWY10-10)”;西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模式探”(14xn0053)资助。

作者简介:汝秀花(1984-),山东济南人,汉族,硕士,现工作于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专业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口译教学模因论训练策略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大学英语口译教学实证研究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口译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探索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12:24
浅谈成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东方教育(2016年3期)2016-12-14 20:19:39
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现状与应对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 01:51:28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的加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