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政课的能力要求及提升路径

2016-05-30 02:39周立斌
学理论·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师能力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周立斌

摘 要: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要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任务,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知识性教学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外,还必须具备教学情境的营造力、问题的回应能力、知识和情感的迁移力、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育人能力等等。思政课教师这些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内在和外在两种路径来完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208-0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落实《意见》要求,高校必须把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作为当前的一个政治任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果。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意见》中强调指出,要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心理。从这一要求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绝不是一般的知识性教学,而是一种信念式教学。从教育学上讲,信念式教学与知识性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在信念式教学中,教师要把信念化的知识融入学生知情意统一的认知结构中去,即“知识只有在巩固基础上完成转化,变为信念和信仰,并同情感和意志融合,才真正化为人的内在品质”[1]。一般性的知识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为: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等。然而,要想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式的教学任务,仅具备以上知识性教学的一些素质和能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教学情境的营造力、问题的回应能力、知识和情感的迁移力、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厚的理论素养等等。只有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掌握知情意相统一的教学方法,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情境的营造力

信念式的教学特点是,教师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因此,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式教学中,一定要激发起大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强化情感这种非理性因素在大学生认知中的作用。教师要想激发起大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就需要对教学情景进行营造。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以激发起大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起大学生价值观的情感因素,更能使大学生领会到个人的价值观与社会和国家的价值融合之处,使大学生在情感上更能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地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式教学中,教学情景能使抽象化的价值理念化为具体为事件中蕴含的哲理。如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情景营造力,就可以把社会和国家层面上较抽象的价值理念具体化为生活中蕴含的哲理。例如,教师以模拟的方式营造法院审判的氛围,并让大学生担任法律案件的当事人,不仅使大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而且在此过程中能“亲身实感”地体会到法律公正的作用和意义,进而增强对“公正”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力。

(二)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解答学生对价值观的一些疑惑,而这些疑惑往往通过他们对社会问题的不解体现出来。教师如果不具备对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就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中国共产党回应相应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然而,一些人和行业的道德水平滑坡较严重,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近几年,像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行业违规事件频繁出现;腐败问题屡禁不止;医患矛盾不断;城管暴力执法的事件频繁出现在电视画面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是非判断的标准,而且指导人们如何化解社会上的道德危机,增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具备涉及人们价值的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以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中,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三)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式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即个体、社会和国家层面。这三个层面虽然融为一体、互相作用,层次却很分明。如何使大学生从个体层面的价值观迁移到社会和国家层面,是教师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备的一项能力。

(四)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政治素质是行为的保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中,教师的思想和政治过硬是前提。没有过硬的思想和政治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就容易走偏。

(五)深厚的理论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含义丰富,意义重大。教师只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才能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和作用,才能具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和对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理论,要想说服大学生,教师就要学习哲学、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等各种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精髓,从而具备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回应能力和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

总体来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式的教学中,教师所具备的教学情境的营造力解决的是价值观情感激发的问题;问题的回应能力解决的是学生价值观的知识建构问题;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诱发能力解决的是价值观层次跃升的问题。同时,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深厚的理论素养才能真正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任务。

二、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内在路径

《礼记·大学》中强调,“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3]。对于儒家来说,只有内圣才能外王,即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必先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的内圣之路。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完全可以借鉴儒家的这一内圣到外王之路,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所需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培养。

(一)对时事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时事问题的关注和反思是对思政课教师“格物”和“致知”能力的训练。教师对时事问题的关注,要选择那些反映出人们价值观的人物和事件;教师对时事问题的反思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结合起来,并反思如何以教学情景式来模拟社会问题,进而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和现实作用的双“致知”。

(二)对自身理想信念的强化

自身理想信念的强化是对思政课教师“诚意”和“正心”的训练。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自身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才能不断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诚意”和“正心”,进而能在教学中充满激情地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对自我修养的提高

人格的不断完善是对思政课教师“修身”的训练。信念式教学的一般要求是,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使学生亲其师,教师除了加强自我修养外,别无他途。思政课教师自我修养的一般方法是:自省的方法。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教师通过自省可以不断找到自身的认识和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差距;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系统学习中外道德理论,结合自我的平日行为进行理论上的反思,找出认识上的不足;知行合一的方法,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与日常自身的行为结合起来,做到爱国敬业、友善待人、不自欺、不欺人。

三、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外在路径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培养的提高离不开外界的帮助,即培训、观摩和优秀教师的传帮带等等。这些是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提高的主要外在路径。

(一)培训

参加业务培训,尤其针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是增强教师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参加了2012年6月在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举办的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的培训,受益匪浅。在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现场式教学中,学院主讲教师把课堂放在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的战场、会场、医院等地,学员能感受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建设的艰辛,也能体会到理想和信念对当时红军将领和战士的作用;在体验式教学中,学员身着红军衣,亲沿当年红军运粮的陡峭山攀登,体悟到信念的意志力量。可以说,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的情景式教学和现场体验式教学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这次培训,学员不仅领略了情景式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在信念式教学中的优势,同时还提升了理论素养,许多学员还把这两种教学方法运用到社会主义的教学中。

(二)教学观摩

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观摩时,不仅要用眼观,而且要用心去揣摩。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尤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观摩,教师不仅能学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会见贤思齐,引发提高自身育人能力的强烈愿望。

(三)优秀教师的传帮带

实践证明,优秀教师对思政课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不仅会使青年教师迅速掌握信念式教学的要领,而且使他们的业务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时,优秀教师应重点引导青年教师培养教学情境的营造力、问题的回应能力、学生价值观的知识建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原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4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3][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金良年,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教师能力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幼儿舞蹈教育对教师能力的特殊要求研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能力调查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